【乡村振兴】厚植“生态家底” 释放“绿色红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

是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萍乡以绿色发展为引领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城乡处处呈现出一派

“百姓富、生态美”的喜人画卷

“花木之乡”焕新颜

在位于宣风镇盘田村的芦溪县乡村振兴花卉产业示范园内,大片新种植的杯苗郁郁葱葱,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这个基地是去年12月才开始动工建设的,镇村干部主动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比如在土地流转中,积极协助征地拆迁、土地平整等工作。”企业负责人易忠生告诉记者,宣风镇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为企业、农户搭建政策导向、技术、信息、流通服务平台,使企业受益匪浅。目前,芦溪县乡村振兴花卉产业示范园已完成了1000亩土地流转、育苗大棚建设和500亩杯苗种植。

宣风镇是“中国花木之乡”,花木种植面积达4.5万亩,产业发展具有较好基础,但也存在“小、散、乱、弱”等现象,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够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充分挖掘“绿色潜能”,宣风镇高起点、高标准制定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并以规划为引领,明确功能分区。同时,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培训力度,大胆创新模式,促进产业融合。

目前,宣风镇已建成赣西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和多个精品花卉苗木产业基地,花卉苗木由单一向多样化、低端向精品转型,逐步形成了集培育种植、设计施工、农旅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为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劲动能。

乡村盆景变“风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盆栽审美的几个要素:第一点就是盆栽的根盘。”夏日的阳光透过杨梅树照在安源区青山镇的盆景基地,党员致富带头人朱迪如正在给村民们上盆景课。

高枧村属于青山镇偏远乡村,四面环山,长期以农业为主,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村级党组织多举措带领村民们开展种养殖产业发展,但是收效甚微。近年来,村级党组织转变发展思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乡村数字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盆景产业,通过挖掘一批村级致富能人,培育一批新农人技术员,开创乡村创客学堂等形式,走上了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转变。

“我白天在厂里上班,业余时间跟合作社学习种植盆栽,不仅美化了我们家的庭院,每年差不多还有一万多的收入。”高枧村民刘新文是一位盆栽种植爱好者,自从村里成立合作社以后,他把业余爱好发展成了第二职业。

高枧村像刘新文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有全职的园艺老师傅,也有兴趣种植户。在合作社“1+1+4”,即每周一次盆栽课堂、每月一次学术研究、每名党员园艺师帮扶四名盆栽种植户的模式下,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发展力量。

如今,该合作社已平整土地100余亩,引进种植了7000余棵罗汉松,8000余盆金弹子,吸引了当地30余户村民加入,预计每名农户可增收万元以上。

“四联共建”种“硒”望

“去年,‘安福柚子’的销量快速增长,比往年翻了一番,远销江西各地。”芦溪县银河镇“安福柚子”种植户傅伟昌说道。“因为富硒的缘故,我们的‘安福柚子’真是越卖越好了!”

近年来,银河镇以打造富硒富锌产业样板区为目标,以组织联建、资源联享、基地联营、品牌联创的“四联共建”模式发展壮大富硒富锌产业,唱响银河天然富硒品牌,为推动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银河镇根据产业需要设置蔬菜、水果、水稻等产业党小组,构建了以镇党委为龙头,协会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N个农户为单元的“1+1+12+N”组织体系。

积极整合资源,搭建院校、院企合作平台,长期开展产业帮扶,切实提高农户的富硒产业种养技能;通过产业基地联营抱团发展,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依托16000余亩富硒产业基地,精心打造获国家“富硒产品认证”的农产品……银河镇正在播种新“硒”望,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综合来源:央广网、银河之声、宣风之窗

记者:杨抒忆

编辑:刘艺 编审:杨抒忆 值班主任:周枫

监制:张少华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