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专家:美国财政货币“双放水”是此轮全球通胀元凶

当前,美欧等发达国家面临严重通货膨胀局面。5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8.6%,创40年新高;欧元区CPI同比上涨8.1%,创历史新高。受通胀流动性和传导性影响,通胀可能进一步波及全球。

高通胀将引发物价上涨、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企业活力和经济增长潜力下降,增加全球滞胀担忧。谁是此轮全球通胀罪魁祸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郗胡平、薛涵哲撰文指出,此轮全球通胀的元凶是美国财政货币“双放水”,而全球供应链紧张、粮食和能源价格高涨等因素则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6月14日,顾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家超市购物。瑞典中央统计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瑞典5月通货膨胀率为7.2%,创1991年12月以来新高。 新华社发

美国财政货币“双放水”是元凶

文中指出,美国财政货币“双放水”是全球通胀的重要推手。

从财政政策看,疫情暴发至今,美国政府财政纾困救助总金额超过6万亿美元,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由2019年的4.6%跃升至2020年的14.9%。

从货币政策看,为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采取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2020年2月末至2022年3月末,美联储总资产规模由4.21万亿美元迅速扩张至近9万亿美元,两年时间累计增长了1倍多。

5月30日,在英国伦敦,一名蔬果摊主在市场工作。英国通胀率近来屡创新高,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创40年来最高纪录,而消费者信心指数接近历史最低水平。新华社/路透

全球供应链“掉链子”是催化剂

文中指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始于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贸易战,激化于新冠肺炎疫情与乌克兰危机。

全球供应链受阻导致需求供给长期持续错配,进而推高大宗商品价格,通胀水平高企。特别是近一年来美西方国家疫情多轮大范围反复,严重影响了生产、运输、装卸、销售等各个经济环节,芯片短缺、能源供应不足、航运不畅、运费暴涨、食材中断、劳动力短缺等问题“雪上加霜”。

粮食和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是“最后一根稻草”

文中指出,俄乌两国是粮食和能源的重要出口国,而西方国家对俄制裁和俄反制裁的斗争,导致全球粮食和能源供应收紧,引发价格大幅上涨。能源和粮食价格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会直接传导至消费品,进一步加剧全球通胀。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截至2022年5月,与2020年同期相比,谷物和油脂价格指数分别增长77%、195%;食品价格指数增长72%,达157.4,达到近10年最高水平。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触及139美元/桶,创14年来新高;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天然气价格同比增长超过90%。

中国有底气保持国内物价总体平稳运行

文中指出,面对全球性通胀,我国物价水平远低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整体表现出一个“稳”字,且对全球物价发挥了重要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长期来看,我国粮食、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有坚实基础。

采写:南都记者 丁境炫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