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甘肃通渭“山楂小镇”看山乡巨变

本文转自: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王斌报道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山楂树上,嫩嫩的绿果果孕育秋天的硕果,山楂园里袅袅升起的炊烟让你溢想农家的味道,玉木耳等特色产业生机勃发且凸显斑斓色彩,当从樱桃树上采摘地道有机的养分,你就会懂得樱桃花落地的悠长……零距离感受甘肃通渭常家河“山楂小镇”田园综合体风光的恢宏。

木耳栽培基地栽培金耳、银耳优质品种菌棒达40万棒 王斌摄

福兴德农牧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海增在樱桃采摘基地一脸幸福地谈自己返乡创业 王斌摄

产业园木耳栽植基地现有栽培大棚64座,每座大棚上的光伏发电板形成独特风景线 王斌摄

2018年12月,通渭常家河福兴德农牧林专业合作社正式在胜义村成立,该专业合作社隶属甘肃锦华建设集团公司。成立伊始,合作社将山楂推广种植作为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来抓,通渭常家河“山楂小镇”也因此而得名。经过近四年的高效运转,如今,“山楂小镇”田园综合体已是山花烂漫、果木成林,正在诗一般的美起来。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该田园综合体集农业示范、生态教育、产业培训、乡村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于一体,以循环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为载体,着力打造农业种植、精深加工、电商运营、旅游度假、乡土文化、休闲康养六大功能区,引导农特产品通过旅游转化增值,走“以旅促农、以旅富农、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常家河‘山楂小镇’,是通渭县‘一镇一品’特色产业中的精品示范乡镇和精品园区,山楂种植从2019年的千亩示范种植发展到2021年的万亩推广种植,成为通渭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志性工程。”通渭常家河镇党委书记周永胜对记者说,山楂的成功推广种植,不仅带动常家河镇周边5村121户贫困户通过就地劳动力转移、土地入股分红、产业孵化等形式实现了精准脱贫,伴随后续山楂精深加工生产线的建设,可实现常家河镇当地群众持续稳定的增收。

记者走进“山楂小镇”已建成的德源祥观光产业园看到,整个产业园占地80亩,园内建设有芽苗菜培育基地、黑木耳和玉木耳栽植基地、优质山楂苗圃、果蔬和樱桃采摘园,山楂初加工生产线和300吨气调库。其芽苗菜培育基地是产业园主导实施的重点项目之一,由北京菜立方生物科技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其规模可同时种植2160盘芽菜,年可出盘2.7万盘。

走出园区沿着长2.1公里的产业观光路而上,道路两旁栽植、整齐划一的法桐在微风的吹佛下似乎不停向你招手,紧接着展现在眼前的游客接待中心、科研综合楼等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物给人耳目一新,道路侧边的万亩山楂示范园里栽植9000多棵山楂随风摇戈……孝悌广场、孔孟求道亭、龙珠观景台以及珍禽动物园都已建成或健康运营。

“在万亩山楂示范园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示范引领,把山楂特色产业培育成为西北最大的集扩繁、种植、加工于一体的山楂特色产业链。现在正在建设以‘三馆四园四提升’为主的观景体验区、果蔬采摘区、畜牧观光区、文化展示区及精深加工区,这些工作将在2023年底完成。”通渭常家河福兴德农牧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海增如是说。

“自己15岁出门打工,睡过厕所,黄河边洗过石头、饭店端过盘子,也在火车站卖过水,在外整整“闯”了40年,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一步一步才走到成立自己的公司以及到现在公司的壮大。2019年4月带领公司职员返乡,带领家乡父老乡亲脱贫期间建设了两个合作社,现在两个合作社带动了两个产业的长足发展。当地121户脱贫户在合作社务工,人均年纯收入都在3万元。”谈起返乡创业,常海增一脸幸福地说,产业发展起来,叠加效应凸显,直接带动返乡人员30多人,彻底解决了外出务工和照顾家中父母的突出矛盾。

“以前这地里只能种点小麦等传统作物,旱涝听天由命,如果不是常总,谁能想到这里还能种经济作物,发展旅游业,我们更过不上这么好的日子。”山楂园里一位管护人员情真意切地如是说。

记者看到,经过2019至2021年三年重点项目建设,如今的通渭“山楂小镇”让这里每个劳动力不仅成为田园综合体的受益者,更成为田园综合体的参与者和创建者,其树立的标杆作用,进一步将农户带入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甘肃通渭常家河“山楂小镇”田园综合体,正在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