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域高原上,文明花开气象新

图片
甘德县下贡麻乡“马背青年”志愿服务宣讲队。
图片
法律志愿服务活动走上班玛县街头。
图片
达日县冬日“七送”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志愿服务常常被称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是人们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021年,为满足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果洛藏族自治州依托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共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4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招募志愿者14000余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打造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分队、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分队、文化文艺惠民志愿服务分队等多层次志愿服务队伍901支,紧贴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灵活组织形式,常态化开展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526场次,群众参与人数达34810余人次 。
从玛沁县党建引领十一个工作组将志愿服务打通城乡,覆盖全域,到甘德县下贡麻乡“马背青年”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文明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从班玛县红军沟志愿服务队根植红色基因,讲英烈故事、长征精神,到玛多县生态管护员主力军投身志愿服务,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脚步;从达日县开展送政策、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送法律、送廉政、送温暖牧区冬日“七送”,到久治县文明实践“四结合”,把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这场奏响在玛域高原上的文明实践“大合唱”,让牧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
搭建特色宣讲品牌,让文明新风劲吹玛域草原
“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如何将普法宣传延伸至最偏远的村社,让妇女儿童法律维权得以抵达每一户牧民人家?”这个问题曾长久萦绕在甘德县青珍乡基层司法干部卡学的脑海里。
“用群众话说群众事,妇女才能更好地帮助妇女。”作为本乡妇女的“娘家人”,兼任乡妇联主席的卡学自然而然地想到应该发动起“半边天”的力量。
顺着卡学的思路,2021年,甘德县青珍乡党委政府以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结合理论政策宣讲和司法服务项目,以妇女和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组成了全州首个“巾帼马背宣讲队”。
从医疗养老到党的系列惠民政策、从民族团结到乡村振兴、从移风易俗到乡风文明、从义务教育到控辍保学、从妇女权益维护到家风家教家训,“巾帼马背宣讲队”的足迹从全乡交通信息最闭塞的牧民人家开始,妇女们手擎党旗,策马扬鞭,让文明新风吹遍海拔4200米的青珍草原。
“处在大山深处的龙尕尔村,妇女主动参加‘两癌’筛查的人数一年间从不足30人增加到200人。”
“牧区传统观念迎来转变,全乡辍学早嫁的女孩如今入学率达到100%。”
“群众普遍有了法治观念,通过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更多妇女的合法权益在家庭纠纷中得以保护。”
细数一项项变化之余,卡学笑着说:“在我们青珍乡,人们都说妇女的地位和声望越来越高,不少妇女群众都羡慕宣讲队统一佩戴的红袖标,觉得我们可神气了。”
一年多以来,“巾帼马背宣讲队”由起初的带头人卡学一人,不断吸纳当地妇女群众成为一支近百人的队伍。今年3月,卡学和青珍乡妇联分别获得了青海省巾帼建功标兵和青海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的表彰。卡学说,群众在哪里,“巾帼马背宣讲队”的身影就延伸到哪里。
青珍草原上的“巾帼马背宣讲队”是果洛州新时代文明实践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伍的一个缩影。2021年,果洛州把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组建“马背宣讲队”“摩托车宣讲队”“河源理论宣讲队”“青川边界宣讲队”“石榴籽宣讲队”等33个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的特色宣讲品牌,进一步打通了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踏过高山草场,沿着他们的足迹,党的政策理论和新时代文明思想遍地开花。
贴心服务播撒温暖,凝心聚力共建美好家园
春回大地,艳阳高照,随着自然万物复苏,位于黄河源头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处处洋溢着祥和与安宁。
走进黄河乡江旁村,人们的欢笑声洋洋盈耳。为推动灾后重建工作奋勇前进的精神导向,玛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文艺惠民志愿分队正在这里开展文艺汇演活动。
嘹亮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村民豆洛说:“节目很精彩,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是在帮助大家重新树立起重建家园的信心,激发了我们的干劲。”
这一年来,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玛多全面铺开,志愿服务者的身影成为河源草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在震后农房维修加固中,组织志愿者帮助1790户牧户搬“新家”,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重阳节之际,县卫生院志愿者“义诊下乡”,帮助行动不便老幼病患解决就医难题;县公安局志愿者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在校园门口设立“护学岗”轮流值班,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确保师生安全出行;团县委组织青年志愿者赴敬老院,开展“敬天下老人,扬中华美德”团日活动,为老人们理发、打扫卫生……
一个个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背后,是玛多县不断健全完善志愿服务运行管理机制。2021年,玛多县建立“1+10”志愿服务体系,以县委书记、县长担任总队长的县志愿服务总队,相继成立生态环境保护、“蓝袖标”志愿服务等10个县级志愿服务分队,设立情暖敬老院、送理进家门等志愿服务21项,引导干部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引领者、志愿服务的实践者,让新时代文明之风吹遍黄河源头。
创新志愿服务机制,开拓志愿服务新模式
走进玛多县玛查理镇玛拉驿村,整齐划一的村庄干净卫生,村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等各类精神文明宣传栏随处可见,一家特殊的“电力爱心超市”格外引人瞩目。
超市内,一排排货品整齐排列在货架上,小到牙膏牙刷,大到大米、食用油等,商品种类多样,琳琅满目,而这家超市的不同之处在于,商品无需花钱,只要用积分兑换。
“每次参与村里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都能获得相应的积分,拿到积分就能来这里兑换米面油,看到积分一点点往上涨,大家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都很高。”正在货架前挑选商品的村民才让说。这段时间,才让参加村里政策宣讲、乡村治理等各项活动比较多,一共积了42分,相当于42块钱。几分钟后,才让用全部积分兑换了一袋大米,高高兴兴地拎回了家。
和村民核对完积分,国网玛多县供电公司副经理、玛拉驿村第一书记杨文生告诉记者,这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与国网果洛供电公司结对共建的一次有益探索,旨在激发群众原生动力。“电力爱心超市”自运营以来,累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次,奖励积分2795分,为村民兑换了各类生活物资,让大家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村民们参加集体学习、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维护的热情高涨,带动了人人参与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激发群众共建共享幸福家园的新风尚。
为进一步拓宽服务思路,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推动志愿服务活动,今年果洛州还大力建设“果洛州公安局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将其作为宣传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通过与各警种相关工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打造成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州级综合平台,果洛州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基层警务平台,积极拓展文明实践点、文明实践岗,形成具有果洛警营特色的文明实践矩阵,组织村警、网格员等基层骨干力量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便民服务、疫情防控、法律援助、普法宣传、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凝聚群众,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生机和活力。
记者手记
品牌化让基层志愿服务“有味道”
考虑到经费、人数等各类资源有限的条件,乡镇和村(社区)在推进志愿服务的实际过程中,难以避免地面临主题零散、活动以一次性为主、服务范围不清晰等问题,无法形成统一的志愿服务品牌。
创建基层志愿服务品牌要对症下药,在服从服务中心工作中找准目标方位,摸清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服务功能。例如甘德县青珍乡面对当地法律维权难下乡问题,发动妇女“半边天”力量,成立“巾帼马背宣讲队”,进村入户宣讲和服务群众,无论是满足妇女儿童的维权需要,还是普法宣传进村庄,均取得实际成效,并普遍受到当地妇女群众的广泛支持,在一年多时间里,“巾帼马背宣讲队”发展壮大至近百人,实现了群众愿意参与、长期参与,提升了品牌凝聚力。
同时,基层在创建志愿服务品牌时要就地取材,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作为志愿服务特色项目推进。例如玛沁县拉加镇“老书记帮帮团”,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赞根村党支部书记官却的纠纷调解工作室为载体,组织老党员、老干部不定期深入牧民群众家中,摸排并调解矛盾纠纷,融洽邻里关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
志愿品牌凝聚志愿精神,志愿精神壮大薪火力量。目前,果洛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打造出一批初具效应的志愿服务品牌,为广大基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品牌化推动基层志愿服务事业优质高效,以志愿服务品牌活动为引领,深化志愿服务理念,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将更多社会力量纳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让更多具有果洛特色、果洛风格的志愿品牌在玛域高原上熠熠生辉。(本报记者 石成砚)
作者:石成砚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