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30亿元!德州银担“总对总”提前半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关注我们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德州市不断挖潜财政金融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开展,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基本盘。

这段时间,众和环保公司正在加紧赶制一批环保装备的订单,由于疫情导致的原材料紧俏,现在采购急需现款。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仅用3天时间,一笔1000万元的资金就从银行打入公司账户,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公司财务负责人孙凤霞:“以前我们从银行融资贷款,得需要抵质押物,各种手续、流程比较繁琐,放款周期长,没想到这个业务会这么高效,让我们在疫情的时候心里也很踏实。”

孙凤霞所说的,正是今年德州市加快推进的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市场主体,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资金,用于风险补偿和担保费补贴,市融资担保公司与各银行机构签订担保协议,财政、融担、银行三方携手联动,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的融资担保服务。

德州市财政局金融科副科长杨曼:“一个特点就是“快”,担保机构“见贷即保”,不再做重复性尽职调查,从根本上改变了每笔业务都要审核、出具担保函的传统银担合作方式;二是“省”,对符合担保条件的企业,今年我们担保费全免,而且极大提高小微企业、“三农”等群体的贷款获得率和贷款额度。”

“政府背书”,建立起中央、省、市、县四级分险机制以及财政风险补偿机制,大大增强了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担保实力。德州市国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涛:“财政部门建立了动态资本金补充、担保风险补偿、担保费补贴机制,同时我们结合业务实际形成了完备的风控管理体系,建立了业务风险“防火墙”,这样就最大限度的提升了金融机构的合作意愿和合作信心,让银行机构放心贷、大胆贷。”

促进财政金融融合,不仅是撬动放大作用,更是公共财政职能的延伸。我市成立工作专班,落实落细工作任务,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全市重大改革事项,强化激励引导,建立常态化的跟踪调度督导机制。德州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明治:“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所在,越是困难增多、压力加大,越要给市场主体更多的支持、更好的环境。我们要用足用好惠企政策,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激励作用,通过财政赋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助力市场主体迎难而上,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做出应有的贡献。”

截至6月28日,德州市新增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总体规模成功突破30亿元,累计落地业务2929笔。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放款,35家银行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金融机构覆盖面全省最广,贷款结构全省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