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履新,如何兼顾民生与经济?

“3司15局”模式从最初酝酿到最终定型落地,前后历经了十余年时间。新架构被各界广泛认为是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提升管治能力的需要,亦是对社会期望的回应
图片
在“3司15局”架构中,新成立的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的工作之一是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图为7月1日香港机场及港珠澳大桥附近一处交通基建现场。《财经》记者 焦建/摄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7月4日,随着第六届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新班子上任后正式开展工作,多名新局长纷纷发表相关文章,谈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主要工作方向。
与以往相比,按照中国香港特区立法会于6月15日通过的有关特区政府架构重组的决议案,本届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架构履新之时,即以“3司15局”的新模式运作。
在过去25年的不断发展与调整中,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曾经历“3司11局”、“3司13局”阶段。当前“3司15局”模式从最初酝酿到最终定型落地,前后历经了10余年时间。
此次重组架构,被各界广泛认为是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提升管治能力的需要,亦是对社会期望的回应。究其改革特点,则可概括为有利于在“以结果为目标”施政理念下,让各项工作更为聚焦,发挥协同效应,除改革架构设置不足,亦回应香港未来发展需要。
“3司15局”新特点
前一届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的行政架构基础为“3司13局”,即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以及13个决策局。前述重组方案则主要包括将决策局增至15个,而其中有新局成立,也有旧局拆分或重组、改名,并增设3个副司长职位等。
具体而言,虽以往的政务司、财政司、律政司3司架构不变,但按照李家超在7月1日就任前候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时提出的建议,3司一方面将开设3三个副司长职位(目的是强化统筹和推进政府政策),另一方面亦将加强3个司长办公室支援(增加人手等)。
在新架构下,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将成立新的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分拆运输及房屋局为两个决策局(运输及物流局、房屋局);创新及科技局改名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重组民政事务局为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扩大环境局并改名为环境及生态局;以及改组食物及卫生局为医务卫生局等。
在司与局的行政管理体系层面,本届香港特区政府亦有新的调整:发展局以往归财政司司长管理,运房局则归政务司司长管理。改组后,发展局、房屋局和运输及物流局都会统归财政司司长管理。此外,政务司司长将管理9个政策局,财政司司长则将管理6个政策局。
“方案的通过展现行政立法机关良性互动,立法会既监察政府,并支持政府提升管治效能。”香港特区新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表态支持第六届特区政府架构重组方案决议案时称。
新搭建的“3司15局”架构之所以被指出符合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未来五年的施政重点,可能与其关注的两个重点议题有关:即一方面如何让中国香港特区抓紧国家“十四五”规划下的经济机遇,另一方面亦积极应对市民关注的民生议题。
就民生议题而言,在上一届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的架构中,运输及房屋局归政务司司长管理,而发展局则归财政司司长管理。外界一直担心的是相关问题在协调时会出现一定的“多头治水”现象。
“在改组前,同属一个政策局的运输及房屋领域皆为重点问题,后者涉及积压经年已成社会深层次矛盾的房屋问题,前者则与香港的重要支柱产业有关,在机场和铁路修建时涉及动辄几百亿元的工程。”香港经济研究领域的一位资深学者曾如此向《财经》记者解析,“千头万绪的工作很难在一个局内得到妥善解决。”
“住屋是香港最迫切的社会问题……运输及房屋局分拆为两个决策局后,房屋局将全力处理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特别是增建公营房屋,让市民尽快上楼;更广泛应用创新和科技以缩短建屋时间;善用现有公屋资源惠及有需要市民;支援轮候公屋多时的住户;丰富置业阶梯,令上车更可负担;以及密切监察私人住宅市场情况等。”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在向立法会提交的相关文件中如此解析称。
在此次政府改组后,土地、房屋等相关“重中之重”老大难问题的管理权限均由财政司司长负责,有望进一步加速协调解决。“房屋与财政密不可分,发展房屋及运输物流置于财政司之下是因为两者都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希望产生协同效应,一起统筹及指挥会做得更好。”李家超近日指出。
同样体现类似“大部制”行政改革思路的新调整之一,是之前分散的人力发展、扶贫、退休保障等领域,亦会统整拨归劳工及福利局负责。
紧抓经济机遇
关注民生发展,只是此次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架构调整的重要特点之一。新架构如何积极有为,让中国香港特区抓紧国家“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及北部都会区等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机遇,亦为经济界人士所关注的重点。
例如,在创新及科技局改称为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后,其着眼点将拓宽至推动创科应用及智能生产的再工业化,推动创科产业链,当中覆盖科研、融资、生产及市场化,包括考虑如何在“北部都会区”的新田科技城引进更多先进制造业用途等。
同样与“北部都会区”建设有望直接相关的一个重点部门,则是特区政府新架构中的运输及物流局。
例如,北部都会区发展涉及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及引入大量的产业和人口,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是关键。按照相关规划,为挖掘北部都会区的地理优势及发展潜力,该地将建设与深圳衔接的跨境铁路,设置新一代运输交汇枢纽。
究其工作重点,根据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此前提交立法会的相关文件,分拆后的运输及物流局将专注督导和统筹多项香港内部和跨境交通重大政策,包括“运输基建先行”理念规划,建设本地及跨境交通基建,推展多个策略性铁路项目等;在航运方面,该局则将着力发展航运产业以支持物流服务增长,包括确保整个三跑系统在2024年如期落实,并要全力推动建设“智慧港口”、发展高增值物流业等。
从具体架构角度看,新成立的运输及物流局会向财政司司长负责,其前身为运输及房屋局运输科,独立成局后将有5个分科,包括路政署、运输署、民航处、海事处等,以及机场扩建工程统筹办公室。
“物流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基建息息相关,而运输及物流局的工作是确保香港的交通运输能配合香港的发展,人流和货运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畅通无阻。同时亦要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亦即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支持香港发展的其中两个‘中心’角色,还需要维持香港的地区物流枢纽地位。”运输及物流局长林世雄在7月2日发表其上任后的首篇网志中称。
在香港的经济结构中,空运业一直在香港经济发展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即使受疫情防控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据国际机场理事会(ACI)世界数据显示:2021年香港的货运量略高于500万吨,再次排名世界第一。而随着香港机场第三跑道按计划于今年开始运营,该机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货运枢纽,将能处理约1000万吨的货物量。
“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航运设施—国际机场和港口。香港亦具效率高、连系性强和覆盖面广的优势。我们怎样用好这些设施和利用这些优势,再推动一些政策来支持物流业的发展,是运输及物流局的其中一个工作方向。”林世雄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