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疾控中心发布七月健康信息提示

7月进入盛夏季节,蚊虫、苍蝇等病媒生物活跃,病原微生物繁殖旺盛。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在继续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同时,做好对肠道传染病、乙脑、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布病等夏季高发传染病及高温中暑的预防。此外,随着中考、高考结束及马上到来的暑假,我市外出旅游的市民将增多,提醒大家要及时关注目的地疫情动态,合理规划行程,做好个人防护,安全健康出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高位流行,国内疫情形势整体向好,但仍有新增本土病例报告。请大家在思想上对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仍要重视,外出时请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健康提示

1、境外(含港澳台地区)入境人员和从国内发生本土疫情所在县(市、区、旗)来渭返渭人员,应提前向所在社区(村)、单位、企业、入住宾馆酒店报备,入渭后主动配合疫情防控部门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

2、如非必要,请大家不要前往有本土疫情发生的县(市、区、旗),确需出行的,请提前了解当地疫情防控政策,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返回后及时主动向当地社区或居(村)委会报告,并配合落实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

3、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夏季气温升高,在人员聚集场所、室内空间内要坚持佩戴口罩。同时坚持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用公筷、分餐制、保持社交距离、遵守咳嗽礼仪等个人卫生习惯。

4、酒店、餐饮店、农贸市场、商超、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及学校、托幼机构、医院、集中隔离点等重点场所要严格落实好测温、扫码、戴口罩等防控措施,严防工作人员带病上班。

5、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应及时按规范程序就诊,并主动告知7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6、做好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请符合条件但尚未接种新冠疫苗的市民(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尽快接种疫苗,已完成两剂次接种满6个月的18周岁以上人员尽快主动接种“加强针”。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主要经粪口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健康提示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定期清洁消毒,清洁儿童常接触的物品,如餐具、玩具等。

3、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接种手足口(EV71疫苗)疫苗,EV71是引起手足口重症和死亡主要原因,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预防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也称急性胃肠炎)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在夏季高发的主要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和青壮年发病率高。发病机制为病原体直接侵犯肠道粘膜而致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呈现上吐下泻的典型症状,有些还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

健康提示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夏季注意凉拌菜卫生,防止苍蝇盯爬。

2、搞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婴幼儿玩具要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病菌污染玩具而感染。

3、烹调时,厨房用具生熟分开。吃剩的食物放在冰箱内时间不能过长,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尽量少吃冷饮,包括雪糕、冰激凌和冰水等。

4、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身边有腹泻患者或家人腹泻时要注意饮食隔离,做好餐具的消毒。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本病传染性极强,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患眼-水-健眼的方式进行传播。

健康提示

1、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部的清洁,不用脏手揉擦眼睛,勤剪指甲;毛巾、脸盆、手帕等生活用具应单独使用。

2、患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禁止到公共游泳池游泳,以免造成传播。

3、眼科医生在检查及治疗操作后必须清洁双手及用品后再接触其他病人。使用的仪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液等清拭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

4、患者治疗期间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不要看书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如果在家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出现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如头痛、发热等,即预示可能有并发症,应立即去看眼科医生。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热、头痛、恶心和呕吐,抽搐、惊厥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重症病人可有呼吸循环衰竭,部分病人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健康提示

1、搞好家庭环境卫生,蚊子喜在花瓶、鱼缸、盆栽托盘中的清水繁殖,居民在家中要清除可能蓄积有蚊幼虫孳生的各种水体,家里的花瓶和水养植物最好每三天换水一次,花盆托盘积水要及时清理干净。

2、做好防蚊、灭蚊,家庭应安装纱门纱窗,必要时喷洒灭蚊药,夜间睡觉防止蚊虫叮咬可挂蚊帐或用电热蚊香液、电热灭蚊片等。

3、出门郊游穿浅色长袖衣裤,外露皮肤及衣服上喷涂蚊虫驱避剂(如避蚊胺、驱蚊酯)、驱蚊花露水、清凉油、风油精等。尽量避免在野外露宿。

4、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没有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儿童建议尽快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补种乙脑疫苗。

布 病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患病的羊、牛、猪给人传染的一种以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痛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我市布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奶山羊、绵羊。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饲养、放牧、屠宰、挤奶)、经消化道感染(饮用未煮熟的牛、羊奶,吃未烤熟或煮熟的牛羊肉)、经呼吸道感染(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

健康提示

1、养殖户饲养牛羊、接羔、挤奶时,必须穿工作服、戴乳胶手套,要避免“徒手接羔”的危险行为。

2、建议广大群众不饮用生羊奶,生鲜奶三煮三沸后饮用才安全,不吃生的或者半生的牛羊肉,吃涮锅、铁板或烧烤时,一定要将肉煮熟再吃。

3、购买羊只时一定要经过检疫,防止引进患了病的羊只。如果怀疑家中饲养的羊只得了布病,要及时通知畜牧部门进行检测,对病羊进行淘汰、扑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

注意预防中暑

夏季天气温度高,太阳光照射强烈,易引发中暑,尤其老年人和儿童,及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高强度体育运动的人,更容易发生中暑,临床表现可轻可重。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晕、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健康提示

1、夏季劳动及体育运动尽量安排在早晚期间,并适当延长午睡时间,劳动、运动期间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并携带防暑药物。若出现中暑症状就可及时服用防暑药品缓解病情。

2、要及时地补充水分、盐分,确保体内水分、盐分充足。

3、饮食不宜太过清淡,夏季人的活动时间较长,出汗多、消耗多,需及时补充体内营养。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

5、生活中准备一些防治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