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二次入伍”,组建“东纵精神传承连”参与志愿服务

在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道,活跃着一支由退役军人们组成的“东纵精神传承连”,他们积极投身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精神文明、国防教育、拥军优属等事业。
今年街道又成立了东江纵队精神预备连,通过组织适龄青年开展政治教育和军事基础训练,帮助更多有志青年圆梦军营。
图片
成立“东纵精神预备连”,对适龄青年开展训练。
将退役军人统编为“东纵精神传承连”
永和街道历来重视国防教育,2021年,街道党工委拿出专项经费建成国防教育基地,整合街道人民武装部、退役军人服务站、企业服务站、文化站职能职责。
有了退役军人服务站这个“家”,如何让退役军人想回“家”、常回“家”,归属感不断攀升?
街道在基地内设置了就业创业培训室、法律援助站、心理咨询室、阅览室、球馆、健身中心等功能室,并为每一位退役军人制发功能室门禁卡。退役军人服务站还开发代办“烦事琐事”服务,协议代办创业贷款、军人套餐电话卡等业务,成为“一站式”窗口。
街道还与辖区100多家企业签订了《优先招用退役军人就业协议书》,在14家企业挂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去年成功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为多位民兵、退役军人找到工作。
“我们把维护好退役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作为政治责任。街道的退役军人都知道,有事找街道,比去哪都管用。”永和街党工委书记钟才雍说,“我们建街17年来,退役军人“零上访”“零投诉”。
为进一步增强退役军人的归属感,永和街道还按照部队连队建制模式,把退役军人按照退役年份进行编班,共分有31个班,统编为“东纵精神传承连”。
67岁的传承连指导员卢运柏说,“退役后的士兵突然觉得没人管了,也不知道去哪里找战友、找组织。有了传承连这个组织,他们就有了归属感”。
图片
退役老兵站岗执勤。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
“退役军人骨子里有那么一股精气神,要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它成为最大的社会财富”。这是传承连连长、街道武装部部长桂新发的心声。
每天下午6点到晚上11点,在樟山吓村的街道,总能看到戴着红袖章的退役军人在街上巡逻、在执勤点站岗。
传承连副指导员卢光华介绍,樟山吓村位于黄埔和增城交界,外来务工人员多。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稳定社区及企业周边秩序,老兵们主动请缨,站岗执勤。
参加站岗的有2019年退役的伤残军人陈志坚,每天傍晚,他和队友准时来到执勤点,拿着警棍和手电筒每条街、每条巷巡逻,一直到晚上11点。陈志坚说,“一点也不累,我们在部队里走的路更长”。
据桂新发介绍,“东纵精神传承连”按照“一个班级一支队伍深耕一个志愿服务领域”的思路,制定班级服务清单。目前已孵化成熟社区联防突击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
据介绍,传承连组建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6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万人。
图片
卢运柏走进学校开展红色宣传教育。
成立预备连训练参军适龄青年
依托退役老兵,永和街道还广泛开展各类国防教育工作,退役老兵们争当国防教育宣讲员,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举办各类红色文化宣讲活动。
传承连指导员卢运柏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976年2月,卢运柏参军入伍。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屡获战功,荣立二等功。退休后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播东纵红色文化。
永和街辖区内建有广州市党史教育基地——东江纵队纪念广场,卢运柏主动请缨担任“红色文化导赏员”,义务清扫、打理,协助开展活动、导览参观,他还进企业、社区、学校、机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活动,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图片
开展多种活动,传承东纵精神。
有赖于老兵们的带动,永和街国防教育氛围浓厚,每年均有数百名适龄青年报名参军。今年初,街道又成立了“东纵精神预备连”,将辖区内适龄青年纳入队伍,利用寒暑假开展军政训练,帮助他们锤炼身体素质,提前适应军营生活。
今年春季征兵中,参加预备连集训的多位适龄青年通过体检、政审,顺利应征入伍。2022年下半年征兵开始后,预备连又有十多位青年报名参军。
他们中的一员,今年20岁的欧阳俊炜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听过东纵游击队的红色故事,学校也会定期组织红色宣讲活动,这都在他的心中埋下了参军报国的种子。这些年来看到街道退役老兵奋战在各类志愿活动一线,享受到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各项暖心服务,让他真正感受到了“当兵是义务”“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所以积极报名入伍。
国防教育也在永和街道结出了累累硕果,据桂新发介绍,永和街道人民武装部连续16年被上级军事机关评为“征兵全优单位”“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先进基层武装部”,街退役军人服务站评为“广东省首批全国五星级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战斗英雄、二等功臣卢运柏被评为首届广东最美退役军人;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黄媛媛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百名优秀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
【记者】汪棹桴
【作者】 汪棹桴
国防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