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数再创新高!广州开发区36项专利获第23届中国专利奖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26日公布关于第23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广州开发区揽获36项奖项,其中专利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33项,获奖总数创历年新高。据介绍,中国专利奖是我国最权威的“国家级专利奖项”,是反映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的重要标志。
激活力 培育知识产权“高产田”
2016年,广州开发区依托华南地区最大的孵化器集群优势,在全国率先建立以科技孵化器为载体的企业知识产权培育模式,首创“十百千”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以下称“‘十百千’工程”),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021年,“十百千”工程推动完成专利创造2389件、商标申请1061件,实现知识产权灭零企业27家。
在提升知识产权创造数量的同时,广州开发区在提高创造质量方面也下足功夫。“以培育高价值专利为目标,我局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在45家企业设立了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为企业提供高价值专利挖掘与培育、专利导航、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等全方位服务。”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已开展专题辅导活动93场。
此外,自今年起,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开始组织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认定工作,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联合申报。经动员和评审,7月7日,该局公布首批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名单,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入选。“通过布局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广州开发区将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数量密集、市场价值高、竞争力强的知识产权强企。”该局负责人表示。
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强化商标海外布局,打造地理标志品牌……一系列培育工作为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高水平创造奠定了良好基础。据统计,2022年1—6月,该区专利授权量12590件,其中发明专利3025件;商标注册量12089件,同比增长2.0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22件,位居全市首位。截至6月,全区有效发明专利量25250件,同比增长28.1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0件。
促运用 跑好科技成果转化“接力赛”
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域,广州开发区一直致力于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和转化效益,与中国专利奖注重专利转化运用的导向同频共振。
2017年5月,广州开发区开国内之先河,制定颁布了《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办法》(简称“知识产权10条”)。该政策首创知识产权运营全链条扶持模式,其中特别鼓励产学研深度合作,对向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购买含有核心发明专利的技术成果并在区内实现转化的本区企业予以交易补贴,补贴金额为实际技术交易额的20%,单个合同补贴金额最高200万元,每家企业每年获得的补贴金额累计最高1000万元。
“从这一项政策可以感受到广州开发区对知识产权运用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广州威溶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威溶特”)总经理朱文博表示,从经济层面来看,受让专利需要一笔较大的费用,而且受让之后还要进行后续的维护、成果转化等,需投入高额的资金,如果有政府的支持,毫无疑问能减轻企业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该政策极大地鼓舞了企业加大知识产权上的投入以及促进高价值专利的产出,使企业更愿意把专利从一张纸变成一个产品或者直接运用的一项技术。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交易转让、专利开放许可等知识产权运用工作。据统计,2022年1-5月,该区专利转让累计1120次,同比增长23.1%。6月22日,上线全市首个专利成果转化需求对接平台,定期向区内中小微企业推送高校院所及国有企业标准必要专利、公知公用技术、可转化专利技术供给等信息;7月8日,落地全省首批国有企业专利开放许可交易,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与3家企业就5项发明专利签订开放许可协议。
接下来,广州开发区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体系,切实加强以高价值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培育,促进知识产权协同转化运用,以知识产权引领创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罗晓娜、林佳儿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