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女老师接临时任务,接待八路军干部耿飚,终成一生姻缘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0年初夏的一天,赵兰香平静的生活里投进了一颗小石子。

这一天,刚刚进入庆阳女子小学担任国文和美术老师一年多的赵兰香,被校长赵文为安排了一项临时工作:出面接待一位“不速之客”,一位扎着皮带、打着绑腿的八路军首长。

庆阳女小是赵兰香的母校,在当时的小城走出家门独立工作的女性少之又少,另外3位女老师都是从延安派来过的。从赵校长的介绍中赵兰香得知,这位高高瘦瘦、浓眉大眼的“首长”,就是385旅副旅长兼参谋长耿飚将军,同时兼任庆阳县城防司令。

这位首长看起来比赵兰香大十几岁,但黝黑的脸庞上一双大眼炯炯有神,泛白的粗布军装洗得干干净净,一排风纪扣系得严严实实。尤其让人感到亲切的是,这位散发着朝气的首长乍看有点严肃,但一交谈起来既文雅又和气,完全就像可爱的邻家大哥一样。

耿飚

一、庆阳女子小学的“不速之客”

赵兰香是土生土长的庆阳人,是一个中等家庭的独女。

在开明的父母支持下,赵兰香没有像其他女孩子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做女红守女德,而是勇敢走进了学校。16岁那年,赵兰香进入庆阳女小教学,成为全县第一个参加革命工作的女性。

庆阳女子小学校长赵文为,是八路军385旅政委甘渭汉将军的夫人。所以,赵兰香对385旅并不陌生,但和耿飚还是头一次见面。看到这位首长没有一点架子,赵兰香慢慢不再拘谨。聊起家常时,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家庭和工作情况向耿飚一股脑和盘托出。

当耿飚离开以后,校长赵文为把赵兰香叫到办公室,问她对这位首长的印象?

赵兰香这才明白:校长安排的“接待工作”,实际上是给她和耿飚将军制造了单独接触的机会。这场“不期而遇”,实际上更像赵校长和甘渭汉政委夫妻两个设的一个“局”,顿时有些脸红心跳。

开国中将甘渭汉

二、赵校长和甘政委的“双簧”

随着两个人逐渐熟络起来,赵兰香对耿飚的印象越来越好。

耿飚的家乡,远在湖南醴陵的云霄山下,黄獭嘴镇龙形坳村有一座晚清耿传公祠,1909年的一天耿飚就出生在这里。7岁时,父亲带着全家逃荒到了常宁县水口山矿场。13岁耿飚就当了敲砂童工,五六年的童工生活经常遭到工头毒打,也让耿飚变得更坚强。

1928年4月,19岁的耿飚参加了赤卫队。5年后已成为红1军团2师4团团长。长征开始时,耿飚正患疟疾、发高烧打摆子,组织准备把他留下养病。但是,他死活不同意,仗着习武的好底子咬牙坚持。

耿飚和政委杨成武勇挑重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长征胜利立下大功。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耿飚任129师385旅参谋长,和旅长王维舟担负保卫陕甘宁的重任,旅部驻地就在庆阳。当385旅政委甘渭汉看到31岁的耿飚还是孑然一身,这才和妻子唱了一出“双簧”。

耿飚夫妇

三、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385旅副旅长兼参谋长耿飚,对赵兰香的认识也越来越深。

赵兰香是庆阳最早步入社会的知识女性,这其中既有父母开明的原因,也有赵兰香积极要求进步、追求革命理想的原因。在两人的交往中,耿飚和赵兰香这对年轻人互有好感、渐生情愫。

但是,看起来“天造地设”的姻缘却碰到《亮剑》李云龙一样的遭遇,赵兰香的父亲虽然是庆阳有名的开明人士,但是在关系独生女儿一生幸福的大事上,倔强的老爷子就是死活不松口,明确表达了“择婿”标准:当地“土著”,家境殷实,还得有一定身份。

显然,在流行“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的背景下,一月只有5块钱法币的耿飚,虽然麾下有几千号人马,可是一说到“身份”和“家资”就拿不出手。而且,身为军人保不准哪天就可能战死沙场。

但是,认准了耿飚的赵兰香“非君不嫁”,而耿飚头脑也挺活泛,一面争取到未来丈母娘的支持,一面请来庆阳县商会会长出面,给自己“助阵”。这一招果然奏效,老爷子终于答应了这门亲事。

1947年6月,潘自力、杨成武、杨得志、罗瑞卿和耿飚

四、千里转战、聚少离多的爱情

1941年7月5日,32岁的耿飚和18岁的赵兰香结婚。

婚礼现场,就设在庆阳女子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场地虽然有些简陋,但是高朋满座气氛热烈:赵兰香的亲友都来祝福,385旅旅长王维舟、政委甘渭汉和一大帮小伙子、大姑娘都来帮忙捧场子。

甘渭汉和赵文为在婚礼上,让耿飚当场向新娘子表白。这位在战场上勇不可当的悍将,在赵兰香亲朋和战友面前居然有些紧张,憋了好半天才对新娘子说出了一句心里话:“革命到底!”

结婚以后,赵兰香和耿飚住在385旅部一孔窑洞,那时的生活艰苦而快乐,耿飚的热情、聪明、勤奋和体贴入微,让赵兰香感到无比的幸福。工作之余,只念过两年私塾的耿飚利用晚上自学中学课程。

夫妻二人举案齐眉、互帮互助,感情愈发弥笃,一年后又先后调回了延安。

1944年秋,耿飚出任晋察冀副参谋长,夫妻再次聚少离多。

抗战胜利后,赵兰香也到了晋察冀,但战事紧张,夫妻只有战役间隙才能见面。耿飚和“杨罗耿兵团”转战华北,而在抗日和解放的枪炮声中,他们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也陆续来到了人世间。

1949年西安,耿飚全家福

五、夫唱妇随,外交舞台20年

新中国成立后,27岁的赵兰香梦想继续教书。

但是,就在1950年的春节刚过,耿飚带回来一个令她非常意外的消息:耿飚等十位将军“转行”干外交。耿飚也告诉妻子,从此以后为了工作要穿旗袍、学习外交礼仪,还有国际交谊舞。

赵兰香很清楚,丈夫耿飚比自己更不适应这样的转型,但是“打虎将”耿飚的人生词典里,从来就没有“知难而退”这样的字眼,何况这第一批将军大使还都是总理亲自点的将,谁也不能掉链子。

很快,总理派人在新华饭店给“将军大使”的夫人们培训。最让赵兰香感到麻烦的就是在北京饭店学习刀叉吃西餐,一回家就和丈夫抱怨:“这小小的刀叉,用起来比延安的三八大盖还费劲。”

耿飚忽然想起来结婚时的誓言:“革命到底!”赵兰香听罢,夫妻相视一笑。

赵兰香和耿彪谁也没有想到,夫妻二人转行外交这一干就是20年:瑞典(兼驻丹麦、芬兰公使),然后是巴基斯坦、缅甸,接着是阿尔巴尼亚。上世纪70年代,赵兰香到了对外联络部任秘书。

1979年,耿飚被叶帅点名接任军委秘书长,赵兰香也结束了20年外交工作回到部队。

耿飚与赵兰香

六、少小离家老大回

1991年7月,耿飚和赵兰香双双退休,一起回到阔别50年的庆阳。

此时,耿飚已经是82岁的耄耋老人,而赵兰香也已经68岁。

听说抗战时的“打虎太保”和“庆阳女婿”回来了,很多陇东父老乡亲纷纷来和他们相见,还有的向耿飚告状:县里有一些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离开当天,耿飚给县里几个干部讲了一件往事:

50年前,驻防庆阳的八路军129师385旅一个小战士,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按纪律枪毙。群众闻讯而来纷纷为战士求情,连受害者父母也请求让小战士戴罪立功,耿飚等含泪答应了。

讲完往事,耿飚问:“诸位,如果你们做错了事,老百姓会不会替你们求情?”

现场的干部鸦雀无声,等他们都走后,赵兰香不禁给丈夫竖起了大拇指。

耿飚将军

2000年6月23日,91岁的耿飚与世长辞。六年后,赵兰香按照丈夫的遗愿卖掉生前收藏的书画,所得的款项大部分捐给了儿童基金会,还设立“赵兰香庆阳女童教育基金”、捐建了“兰香小学”。

2022年7月22日,99岁的赵兰香溘然而逝,追随相濡以沫60年的丈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