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语】我心中的锦塔之缘

图片
图片
我心中的锦塔之缘
作者:张翠
去塔城之前,听在那里援疆的妹妹说,塔城是油画之城,花开得放肆,云美得过分。下飞机的时候是傍晚,阳光却亮得如正午,一簇簇大团的云朵离人很近,酣畅淋漓地诠释着漫天想象。塔城是亚欧大陆的内心,中华西陲重镇,对我这样第一次到边疆的人来说,我觉得这些云似一个慷慨的乐队,讲述着盛大的欢迎。
对塔城这个地名并不陌生,我所在单位的第一批援疆干部就是去塔城职业技术学院帮助建校。塔职是塔城地区惟一一所高校,于2020年秋季开始招生。虽说短短两年时间,在塔城各族教育工作者和辽宁高职教育援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塔职已成为祖国西北边疆一颗闪亮的职教明珠。
从新疆回来后,有不少朋友问我,塔城有塔吗?我答曰:塔城无塔也有塔。说塔城无塔,是因为塔城市并非因塔得名,塔城是塔尔巴哈台城的简称,因塔尔巴哈台山而得名。说塔城有塔,是指塔城市区北侧有两座宣礼塔,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独特的造型、沧桑的样貌、浓郁的风情,昭示着这里曾是中西文化的一个交汇点。
这让我联想起锦州的塔。锦州的塔有上千年的历史,造像古朴、辽韵十足。民间一直流传“锦州塔大,宜州佛大”的说法。青青玉华,擎天一柱,寒鸦往复,锦州古塔闻名遐迩,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地标。而塔城之“塔”别有其解,虚虚实实,里面又包蕴着将士戍边的苦寒艰辛,饶有深意。
塔城和锦州都是文化文明交融、民族融合融情之地。塔城地区有29个民族,自古以来相融共生、荣辱与共,凝聚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谊。锦州地处辽西走廊,是不同文化碰撞冲突的前沿地带,是各民族融合荟萃的重塑熔炉,被誉为诗书之路和“民族的走廊”。两座城市都以包容开放的精神视野和爱国情怀,锻造了和睦深厚的民族情谊,对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纶关东,谁织丝路?纽带辽右,我绣锦州”,当我向塔职的同行介绍《锦州赋》时,丝路的意象击中了我,丝路蜿蜒,丝路荡漾,丝路闪烁着两座城市的传奇与荣光,破译着光阴的密码。辽西走廊的环渤海航线曾经舟船密布、海运繁忙,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将买卖做向东北亚,通向全世界。而塔城自古以来就是北丝绸之路上必经的千年古镇,商贾云集、贸易兴达,如今正在致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前沿。锦绣之州亦如她美丽的名字,书写东北陆海新通道经济和辽西走廊廊道文化的锦绣新篇章。
锦州、塔城,塔城、锦州,两座城市皆处战略要地,昔日烽烟滚滚,风云激荡,两座英雄的城市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章。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午后,我走进塔城标志性建筑——红楼博物馆,这座锈红色墙体、绿色铁皮屋顶的俄式老建筑默默伫立,见证了塔城一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记录了塔城各族人民铁骨丹心,英勇卫国的壮举,彰显了不畏强权、勤劳勇敢的热血情怀。索伦营、锡伯营西迁戍边、土尔扈特历经千难万险东归祖国、火烧沙俄贸易圈、巴什拜献物支持抗日、捐飞机抗美卫国,孙龙珍冲锋对敌……我看到参观者或凝神屏气,面露崇敬,或湿了眼眶,热血沸腾的样子。
从塔城回锦不久,就看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裕民分馆竣工揭牌仪式在裕民县举行的消息。辽沈战役的辉煌历程在这里重现,辽沈英雄的精神群像走进了新疆,绵延不息的精神血脉在山花烂漫的地方绽放。辽沈战役纪念馆裕民分馆与裕民小白杨哨所、巴什拜展览馆等爱党爱国红色教育基地交相辉映,为赓续红色血脉拓展了新的空间,为塔城地区发展红色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与内涵。
现在人们爱提一个词,曰精神长相。塔城和锦州,隔着八千里路的山水烟霞,地理地貌也有很大差异,但依然“长”得有些像。相似的精神之美若暗香浮动,惺惺相惜,灵魂互访的高级快乐生成不懈向上的力量。
塔城是手风琴之都,以琴会友;锦州是帆船之都,敞开大海的蔚蓝拥抱朋友。云卷云舒,潮涨潮落,两座城市在祖国版图上熠熠生辉,也在我心的苍穹上,似明月,似朝旭。
编辑:史悦 校对:田静
你可能会
喜欢
点击可进入↓
▲锦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升防汛应急响应级别
▲和年轻的你一起奔赴锦绣前程——写给锦州籍大学生的心里话
▲锦州市疾控中心教你日常如何养肝护肝
▲防溺水教育 :看护,就是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