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来拍你:中国人视频里的非洲

“非洲小助理”是王垚视频中的特色,这些出镜的女性大多为非洲国家的世界小姐和超模。当初触动王垚做视频的原因,是关于非洲“卖穷”“卖惨”的视频,他想做一些完全不同于刻板印象的非洲视频。(受访者供图/图)

让中国的探险者们甘愿离开乡土、远渡重洋的地方,除了有遍地的机遇,一定还寄托着梦想与希望。十几年来,如今有上百万中国人选择在古老又陌生的非洲开启新生活。

过去,大多数人对非洲的想象基于西方影视作品:《血钻》中的资源与掠夺,《战争之王》中的贫穷与动荡,纪录片《非洲》中原生态的动植物……人们在互联网上的热门搜索问题包括“非洲有哪些国家”“非洲原始部落的真实生活”“非洲真的很穷很乱吗”。

32岁的王小龙曾在非洲度过四年时光。去之前,王小龙对这块大陆的想象与大多数人如出一辙。事实显然更复杂。在南非开普敦,从道路到商场,王小龙感觉“完全是一个西方的城市”;他也曾去邻国津巴布韦,当地人民生活困苦,每天排队来南非买东西。

一年后王小龙前往卢旺达,当时他对这个国家的认知来自电影《卢旺达大饭店》与臭名昭著的“卢旺达大屠杀”。那天,王小龙坐车前往酒店,车子行驶在中国人修的公路上,感觉这个国家“干净、整洁、漂亮”。王小龙的拍摄也从卢旺达开始。在视频中,王小龙提到他对卢旺达的印象,比如“安全”,网友抛来一串问号:“非洲?安全?”

王小龙之前看过一些非洲视频:有的讲述中国人在非洲娶了多少个老婆,有几个混血的孩子;有的是非洲人拿一个大铁锅,倒进很多油和鸡蛋……“很多国内人真的相信情况就是这样的,但实际上非洲很多人信仰伊斯兰教和天主教,而且食用油非常珍贵。”王小龙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如今,王小龙承包了卢旺达100亩土地,“当上了农场主”。在视频中,他试图展示卢旺达更多元的面貌:勇闯非洲的中国人,有的五年攒下了上亿卢郎、买下地产,有的闯非洲十年终成女强人;卢旺达某村第一个女大学生、工资低廉的建筑工人、盖土房子的当地人、帮人提菜的小贩……在一条视频里,王小龙解释为何非洲人口爆炸式增长,镜头扫了一圈,他说“好多外国人啊”。网友回复他:“傻啊,你才是外国人!”

再过十天,王垚拍短视频就满两年了。当初,疫情来临,积压在国内的货物发不过来,王垚在肯尼亚的商店限制营业,他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动态。视频里,公司的仓库黑人管理员请王垚做孩子的“干爸”。起初有专业人士建议王垚模仿高流量视频,但王垚上网一搜索,发现多是卖穷、卖惨、戏谑等,他想做些不一样的内容。

像王小龙、王垚这样的非洲中国视频主还有很多,UP主小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视频中不是一味说非洲好话或者坏话,“看到怎样就是怎样的”。大学至今,小钟已经去过全世界三十几个国家,非洲国家算是其中比较落后的,但仍然能看到“眼前一亮”的东西。

不靠拍视频这点“小钱”

在小彭拍的近1500条短视频里,能够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到非洲的各种好奇。他记录那些普通非洲人的劳动瞬间,有来档口推销商品的男孩,清晨帮路人擦鞋赚钱的人,路边慢悠悠施工的人,正在理发店理发的老板,踩着老式缝纫机的师傅。他也记录非洲人的快乐时光,比如在简陋小屋旁跳舞的小朋友,放学时身穿校服的学生,泥土飞溅中踢球的年轻人,在路边歌唱的失去双腿的歌手,拿着铁锹当乐器沉浸其中的工人,背着吉他来档口的文艺青年。还有当地的车马街道、市场商超、特色食物,以及非洲的月亮、树木、大雨、鸟儿、猫和老鼠。

来到刚果(金),小彭摇身一变成了“非洲小彭”。小彭是90后广西人,由于没文凭没技能,国内工作不如意,投奔了在刚果(金)开手机店的表姐一家。之后,小彭盘下表姐的档口,雇用几个当地员工,在非洲卖起了低价智能手机,这些手机价格便宜但返修率高,小彭有时候一天修十几台。再后来,小彭为刚果(金)的一家公司工作,忙着做电商生意。

小彭在视频里拍到当地人提水桶打水,想起小时候在村里,大家也是这样去打水。刚果(金)常常停水停电,他想起以前家里停电用蜡烛和煤油灯。他也拍家中勤劳善良的黑人保姆,感慨“我们漂洋过海是为了家,她也是为了家”。

小彭的镜头走进偏远山区的贫穷,一间小矮房,家徒四壁,没有商店,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孩子读书要去十几公里之外。穷人有穷人的活法,一袋玉米粉够全家人吃一个月,去市场上买一些便宜的鱼内脏,煮点西红柿,用洋葱蘸着吃。小彭也拍过富人区,有钱人住在大别墅里,孩子上着全英式贵族学校,打高尔夫球。

老姚说,很多拍非洲视频都是片段,其实是因为视频主的主业太忙,也不靠拍视频这点“小钱”。

老姚是南非《非洲时报》记者。作为当地一家华人媒体,《非洲时报》主要负责向华人传达南非各地资讯。在老姚的视频里,黑人出现较少。老姚记录更多的是在南非的中国人。

“所有人都知道南非不安全,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在这里待着?”老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南非的钱好赚。”老姚认识一些十几年前来南非的中国人,他们在国内打工薪水低,于是到海外找出路,刚来南非也打工,后来做生意,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

有些中国人身在南非,不懂几句英文,每个月给国内的家人打钱。他们舍不得回国,有的担心回国后店铺没有人看管,有的则担心回国后因为签证问题无法再出来。中国人在非洲吃苦耐劳。老姚见过一对夫妻,二十几年没有回国,一年挣几百万,睡的床还是砖头垒起来的床板,吃的是当地的普通白面和清水白菜。

王小龙2016年大学毕业后,前往非洲工作和生活。2021年,他在非洲承包了上百亩地,开起了农场。(受访者供图/图)

与偏见对话

小钟在非洲交往的朋友来自各个阶层,在视频里,他会和当地人一起在街头小餐馆吃饭,也体验非洲白领的午餐,被当地大学教授领着去网红餐厅,也会去非洲官员家、名流家做客。“看了这些视频,能够消除你对非洲的偏见、或者说真正了解到非洲的情况吗?”小钟问南方周末记者。在非洲的穷困之外,小钟在视频里经常试图展示,除了土房子和贫穷,非洲社会发展的另一面是什么。

有些视频看起来更像是纪录片。在非洲最大的水上村冈维,小钟向当地人询问村庄历史;在埃塞俄比亚南方部落金卡徒步进入奥莫河谷,在Hamar部落观看非洲原始部落成人礼;在多哥,小钟参加了当地人的葬礼,拍下了全部流程,四位身着黑色礼服的抬棺人员向人群走去,抬棺人员随着音乐节奏摆动,没有配上夸张的背景音乐,更没有恶搞的片段;小钟去加纳拍摄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场,当地人在垃圾堆里捡垃圾。“这是我做事的初衷——展现不同的人文、风情,看看他们的真实状况。”小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一些非洲人会把小钟多付的钱返还,也有试图骗人的非洲人。在一则视频里,小钟在街头买杯子,旁边的一个男子发表歧视性言论,小钟与女朋友当场反驳和发火。小钟将那些在非洲遇到的善良的人、敲诈的人一一记录在视频里。

视频要客观,非洲故事当然并非全都是美好的。“基本上每年我们都要做好心理准备,会有中国人身亡,有的被抢劫者打死,有的出车祸,有的被绑架,各种各样的治安事故,”老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南非的核心问题是安全。”而且不仅是中国人,白人和黑人被抢的概率也极大,老姚公司的黑人员工一个月被抢了四次。

2017年,中国人在南非遭遇种族歧视。南非杜省中华公会控告12名当地人在网络上恶意谩骂和仇视华人。官司一打就是五年,当时,老姚他们去商家为官司募捐,有的捐一两千,有的捐上万,最后筹款百万去打官司。

当地老华侨跟老姚说,中国人在西方人的话语体系里,类似反种族歧视的官司从来没有成功过。2022年7月28日,该案件以华人社区胜诉而告结。

小钟有时候会买一些食用油、大米、洗衣粉、意面等,捐给非洲的孤儿院,去贫民窟为当地孩子们送鞋子;他还拍下中国援助非洲的项目,在体育场采访来锻炼的非洲人。在孔子学院,小钟帮着学生们找工作,体验中国文化,试图消除他们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当地的学生渐渐认识小钟,每次见到都会问,小钟今天要去哪里?我带你去,我想和你一起拍视频。

大量的普通人、穷人出现在镜头里。“我们不是说因为可怜而去施舍他们。我们希望,当你得到这份帮助的时候,你觉得我不是在可怜你,而是作为一个朋友在真正地帮助你。”家里的保姆之前向小钟借钱修房子,小钟陪她去市场买所需的材料。同样,小钟也会安排一些工作给她,“这样她接受起来会更加心安,或者她觉得会更加地平等”。

王小龙尊重地方传统。卢旺达因为大屠杀的惨痛历史,种族话题至今是禁忌。在卢旺达,不可以询问对方是卢旺达的哪一个种族,但是,仍然可以与当地人谈论大屠杀的历史与反思。王小龙和一位当地人聊过相关话题,这位当地人正是大屠杀中存活下来的幸运儿,小时候经历了大屠杀后成为心底永远的痛,很多亲历者最后都选择离开故土。

王小龙认识很多白人朋友,也认识很多黑人朋友。“不同民族之间打交道,其实是一样的。”王小龙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向往真善美,这些美好的品质都是共通的。”卢旺达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上午是全国的“乌姆甘达”,即义务劳动。全村人一起出动修路,修一条农村通往外界的路。王小龙主动加入,他要修一条“友谊之路”。

小钟的镜头对准的大部分是非洲人。当他们拒绝镜头的时候,小钟便会停止;当他们困惑,小钟解释“希望自己更多国内的朋友了解非洲”。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对非洲的刻板印象在变化。

90后UP主小钟生活在西非国家,能讲一口熟练的法语。他的视频记录了形形色色的非洲人。每次拍摄前,小钟总会对着镜头表明自己的善意。(受访者供图/图)

“你不能喊我爸爸”

从2019年开始,互联网上关于非洲人做饭的视频变多了,类似“油锅里倒”的炒菜视频流行起来。几内亚当地人的主食一般是芒果和木薯,也吃土豆、“很辣”的洋葱和一些“无法下咽”的茄子。一开始,在几内亚工作的王飞,用视频展现来自中国的美食,改善几个非洲小孩子的伙食,几个非洲小孩逐渐能够非常熟练地抄起锅铲,烹饪各式中国菜,还会大声招呼“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开饭啦”。

视频中的主角,精通炒烧蒸炸的中华厨神“小猴子”(中文名猴赛雷)十一岁,女孩“大胃王”(中文名王黛维),今年十六岁。“肉肉”和“老二”两个几内亚孩子也常出现在镜头里。“当时完全没有想到以后会跟这几个孩子这么亲密,”王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当时只是看到小朋友可爱,又蛮可怜的。”

十年前,王飞来到非洲几内亚工作。那时,他只有26岁,刚到几内亚首都的时候,几乎天天停电,每天晚上夜里两三点才能来电。当时一起来的5个人,三个月走了4个。

王飞奋斗了六年后,被老板派去管理新公司。当时,王飞的厂区有食堂,有厨师专门给中国员工做饭,有时候会剩下一些饭菜,有几个孩子此时就出现在门口,眼巴巴望着。王飞觉得奇怪,有时会分一些饭菜给他们。后来逐渐熟悉,王飞会专门准备几份饭菜,聊天才知道,这些孩子是附近的居民。

过去两年多,王飞不时更新与非洲小孩共同生活的影像。小猴子厨艺高超,中文水平高,闲暇时喜欢看中国电影,既懂事又可爱,大家在线上共同操心小猴子的未来。王飞一边拍着自己的视频,一边盘算着给小猴子造一座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

在几内亚,只有很少人能够拥有自己的房子。王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小猴子省心听话,陪伴了自己在非洲空虚的日子,他不想小猴子以后仍然寄人篱下。从买地到动工前后花了四十多万,网友进行云监工,为房子建设提意见。

小猴子得到了王飞较多的照顾,肉肉家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肉肉的家庭和小猴子的家庭开始出现矛盾。房子建成了,大家又开始操心肉肉家将来会来抢小猴子的房子。王飞一直说自己心里有数,“小猴子的房子,谁也抢不走”。

王飞担心小猴子和自己的关系亲密,会受到同龄孩子的排挤。搬家的时候,王飞会偷偷观察他们的关系,发现小猴子和他们相处很好,放下心来。到了饭点,王飞留下小朋友们一起吃饭。

一年前,大胃王意外怀孕生了小孩,和很多当地女性一样,很年轻时候便成为了单亲妈妈。王飞又急又气,询问大胃王孩子父亲,一家人带着警察去抓“那个小子”,结果人早就跑了。王飞有挫败感,觉得没改变这个女孩的命运。后来,孩子生下来,跟着王飞一起生活,王飞会定时掏生活费给小孩子。现在,大胃王成长了很多,希望自己能够“独立”。

小猴子很小就跟在王飞身边,像一张白纸,许多思维方式、为人处事的观念都受到周围中国人的影响,王飞还将他送到了当地的孔子学院学习中文读写,希望他以后能做翻译,博一个好前途。小猴子经常和王飞家里人视频互动,王飞的女儿和小猴子一样大,两个同龄孩子会聊今天做了什么,以及学校的学习,但是往往到这个话题便聊不下去了,“和国内的教育天差地别”,王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王飞总让小猴子喊自己“老大”,有一段时间,肉肉喊王飞“爸爸”,小猴子也想跟着喊。偶尔几次后,王飞严肃地说“你不能喊我爸爸,还是喊我老大”。“如果喊我爸爸,他的心理上可能会有一种更强的依靠,我害怕他没有以前那么努力了,”王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是一个很坚强的孩子,以前寄人篱下的时候,他很努力,一旦安逸下来,对他的发展可能并不好。”

王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很多中国人都在默默资助当地人。他在几内亚首都见过一些做生意的中国人,从小到大培养非洲孩子,而且一资助就是十几年,一直帮助他们找到好的工作。他们有时候惊叹王飞“怎么把小猴子中国话教这么好的”。

李满虎获封尼日利亚和喀麦隆两个国家的“酋长”头衔。在非洲,只有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才能被授予酋长头衔。受访者供图

我在非洲当酋长

几乎每条视频下,人们都会开玩笑说“羡慕王总每一天”。从2010年由单位外派来到非洲至今,王垚已经成为一名“老非洲”。王垚的工作从中航国际到二手服装市场、批发档口,再到建设炸药工厂。王垚在非洲开了二手服装精品连锁店,招聘了很多漂亮模特,于是便有了王总和非洲小助理们的故事。

王垚视频中的常见场景,身着西装的王总带着数位来自非洲的世姐超模,或是一起舞蹈,或是一起出现在高端场合。王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是属于一到非洲就爱上非洲的。”

王垚读书的时候在澳大利亚生活过四年,始终感觉文化上难以融合。到了非洲以后,王垚感觉非洲人跟中国人有文化上的相似之处,在跟绝大多数非洲人交流的时候,没有太多的隔阂。

李满虎深有同感。2018年12月,李满虎获封尼日利亚酋长;三个月后,李满虎在喀麦隆再次获封酋长,成为首个非洲国家“双酋长”。在视频账号,李满虎分享着自己在当地获封酋长的过程,身穿当地民族服饰,手拿一根代表头衔的权杖,在祝福中完成了获封仪式。

最近,李满虎从中国返回喀麦隆,飞机一落地,当地酋长便说“welcome home”。李满虎享受这种“回家”感觉,他称非洲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故事开始于2015年,李满虎来到尼日利亚一家中资矿业公司。一年后,李满虎成为中地海外集团尼日利亚公司的员工,负责行政外联事务。去非洲之前,李满虎有稳定的工作和体面的收入,但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决然辞职后,李满虎决心来到非洲大陆打拼。

李满虎是家族中第一个出国的人。出发的时候恰逢国内冬天,李满虎穿着羽绒服和毛衣,落地非洲大陆,正值尼日利亚旱季,热浪袭来,这个场景永远留在他的记忆中。此后数年,李满虎往返于中非两地,在公司负责行政,包括人事、财务、后勤等各种工作,和当地人经常打交道。李满虎觉得处理和当地人的关系非常简单,和很多当地的朋友都以“兄弟”相称。

在非洲,酋长头衔通常授予那些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外国人。当地人通过李满虎向企业表达诉求。企业通过李满虎与当地人沟通。在李满虎的努力下,一些修桥、修路等惠及当地的工作顺利完成。

王垚和来自卢旺达的朋友聊天,听说自己的账号上了卢旺达本地的电视台。之前,王垚受当地官方委托拍摄的卢旺达素材曾反复在机场播放,甚至一度为卢旺达旅游引流。

短视频改变了王垚的生活状态,王垚感觉自己的视频成为在非洲的知名中国IP,自己也成为“一种代表中国人在外打拼的公众形象”。别人跟他打趣,中国人了解非洲,一个是《动物世界》,一个是“非洲十年”(王垚的短视频ID)。非洲人希望王垚介绍中国产品渠道,中国粉丝想去非洲闯一闯,希望王垚给介绍工作;还有在中国的老板希望来非洲做生意,开工厂。

前几天,王垚招聘了一个坦桑尼亚的世界小姐,她从机场高速路来到公司驻地,感到“震撼”,像是在“迪拜”。王垚说,包括内罗毕在内的肯尼亚绝大多数基建,环城路、机场、快速路等都是中国公司承建的,改善了当地的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生活。“他们现在对中国认知有很大的变化,过去中国人是贸易的角色,现在变成真正的非洲国家城市的建设者”。

除了南非等少数国家,大多数非洲国家基建较差。之前,老姚的朋友去肯尼亚看动物大迁徙,道路颠簸,全程要走六七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前段时间,王垚来南非玩,告诉老姚,中国已经把那块的路援建好了,开通了高速公路,现在去的话比之前方便太多了。

来非洲之前,王飞的朋友武哥看视频觉得非洲人很“懒散”。来到后发现确实如此,月底发完工资,第二天找不到工人来上班,因为前一晚都去喝酒和跳舞了。当地的中国人增多,一些非洲人的观念发生了转变,明白了“努力能让家庭过上好生活”。武哥的公司招人,一要勤劳,二要老实,他雇了本地的司机,还跟他们推行“按劳分配”的薪酬原则,跑车的次数越多,赚的也就越多。

“不管外媒怎么报道,当地人心里清楚我们在这里干了多少事情。”李满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提供低息贷款,修路、建桥、建港口、修飞机场,又跟他们合作农业等,这都是我们在做的事情。而他们(西方国家)停留在喊口号上面,没有实现(承诺)。”

如今,李满虎离开了公司,过去做好公司的事、保护好公司员工、处理好当地关系已经完全得心应手,现在他期待做更多的事情。作为当地政府和民间认可的华人酋长,李满虎觉得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更多。“我不想过着平淡的生活,”李满虎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在国内是一个路人甲,但是在非洲,我就是一个非洲‘靓仔’。”

在B站,飞哥与武哥、峰哥被戏称为“几内亚三巨头”。在几内亚工作期间,飞哥(中)与几个非洲孩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小猴子”(左一)不仅能熟练说中文,还擅长做中国菜,飞哥为他建造了自己的房子。(受访者供图/图)

南方周末记者 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