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受灾超1764万亩,长江流域的农户和庄稼盼雨来

“已经57天了。”在四川“产粮第一县”德阳市中江县,种植大户邵开金每天都数着没雨的日子。三四千亩的农田里,与他一起等雨的,只有不足千亩的粮食作物,“剩下的两三千亩,几乎全部绝收。”邵开金说,自己的农田位于丘陵地带,往年的灌溉用水多来自都江堰灌区,天上没雨,水又放不过来,邵开金已经着手在绝收的农田上抢种一季蔬菜。

7月以来,长江流域旱情发展迅速。截至8月16日,包括川、渝、鄂、湘、赣、皖在内的流域省份,农作物受灾面积已达1764万亩。

8月中旬,农业农村部派出专家组和科技小分队分赴各地指导抗旱工作。新京报记者联系到分派各地的专家,“不容乐观”是专家们给出的一致答案。

8月15日,江西南昌,快干枯的水稻田。图/IC photo

粮食主产区旱情较重

据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消息,截至8月16日15时,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长江流域六省市已有78.3万人次因旱灾需要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1764万亩。

长江流域这六省市,绝大多数也是我国秋粮主产区。据各省市农业农村厅及公开数据显示,主产区中,位于长江流域中点的湖北,受灾情况相对较为严重,截至8月16日,农作物已因旱受灾面积635.8万亩、成灾263.3万亩、绝收35.4万亩。

在全年粮食种植面积排在全国第四位的安徽省,持续高温已造成安徽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不足。截至上周末,沿淮及淮河以南在地秋粮受灾373.01万亩,成灾132.79万亩、绝收15.79万亩。

在鱼米之乡湖南,湘中湘南的春玉米已经收获,但当下正值夏秋玉米、夏大豆、油葵、芝麻等旱粮作物关键生育时期,随着干旱进一步发展,全省已有80%以上面积出现轻度以上水文干旱。

部分庄稼绝收,多地农户盼雨来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近15年来,这里是四川省粮食产量最多的县。邵开金是县里的种粮大户,玉米、大豆、水稻,他一共种了三四千亩地。粮食种了十多年,他说印象里没有哪年的旱情比今年更严重。

邵开金心里默默数着日子,到8月18日,当地已有57天没下过雨了。往年的8月,当地总是不愁雨水的,百余公里外的都江堰也能为庄稼提供水源。“今年就不行了,没有雨水,都江堰那边的水也放不过来。我们位于下游,又是丘陵地区,水到了这里,也就几乎没有了。”

邵开金说,中江县这几日每天的气温最低也有27℃、28℃,最热的时候,田里的温度超过40℃。两三千亩地等不到雨,还在坚挺着的庄稼已不足千亩。他粗略一算,这一季的损失已有几百万元。

早一批的玉米已经收割了,眼下,邵开金正忙着蔬菜育苗,“想着在绝收的地里抢种一季蔬菜,到了可以移栽的日子前后,估计总能等到一场雨来。”

1500余公里外,几乎在同一纬度,安徽省肥东县的种植户汪明也在等雨。在他的家庭农场里,当下还种着700亩的中晚稻,“再不下雨的话,大概有300多亩都将面临绝收。”

汪明记得,大约在五六月份插秧时,已经能感受到气候与往年不同。肥东县并不靠近大的水源,地里的作物多要“靠天吃饭”。往年只要下一些小雨,山间的雨就会顺流而下,汇入池塘、河坝,为作物积攒足够滋润一季的水源。“但一点都不下的话,我们这里很难有收成。”这几天,汪明利用5台靠埂泵从塘里、河坝处引水灌溉。

与汪明和邵开金不同,在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种植户李超真的盼来了一场雨。8月15日8时至16日20时,湖北多部门及时开展空地协同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对于一部分农户来说,这的确是一场及时雨。

湖北人工增雨,农科院专家赴多地指导抗旱

襄阳的这场雨,中国农科院副研究员陶志强也记得。8月15日傍晚,雨水降落在鄂北多地,陶志强说,这场降雨下的时间很长,从夜间到凌晨,降雨量不小。当地气象部门数据显示,当时多地累计降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

8月13日,中国农科院组织湖北科技小分队,抽调作科所5名专家和油料所4名专家,由作科所副所长王文生带队,紧急前往湖北,指导农作物抗旱救灾工作。陶志强是随行专家中的一员。他说,湖北各地因旱受灾情况不太相同,作物虽同处于灌浆期,但在平原地区,作物因为靠近水源,总体情况相对可控,而在丘陵地区,水资源更加有限,地里的农作物受灾情况更加严重。

四川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研究员王景雷告诉记者,当前四川最主要的秋粮作物为水稻、玉米、红薯以及部分果蔬。自7月起至今,当地没有有效降雨,个别地区出现了持续十几二十天的高温天气,对于农作物来说,情况并不乐观。但目前当地95%的水稻已经完成收割,春玉米也因为收割较早,几乎不受旱情影响。“影响最大的是秋玉米,很多都面临绝收。不过在四川当地,秋玉米种植面积并不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张帼俊,眼下正带领科技小分队在安徽指导抗旱工作。据她讲述,当下安徽多地高温高湿,专家小组已在技术、具体操作和减损方面为农户制定方案和建议。她表示,当地远离水源的旱田地表已经出现龟裂,在田玉米的情况相较于水稻更令人担心。同样在江西,农科院赴当地的科技小分队专家也表示,多地农田地表龟裂,水田目前也已经干涸。

专家们谈起各地田间现状时,描绘的景象几乎差不多——庄稼叶片旱得打起了卷,有的植株已经一片焦黄。种植大户们戴着草帽,脖子上挂一条毛巾,想方设法地奔走、打井。“这时,人们与作物最期待的,仍是一场有效的降雨。”

旱情或短期影响局地蔬菜供应,对大部分地区价格影响不大

目前正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除了农业专家赴一线指导科学救灾,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也要求落实好抗旱责任,强化三峡等骨干工程水量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全力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最大程度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

除了局部粮食作物,蔬菜方面情况如何?持续的高温会引起蔬菜价格波动吗?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8月17日14时,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4.68元/公斤,比昨天上升1.5%。

农业农村部蔬菜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晶表示,“往年这个时候最担心的不是旱情,而是洪涝灾害,今年情况有些特殊。不过,此次南方多地干旱预计对全国蔬菜价格影响不会过大,毕竟夏季南方蔬菜生产以供应本地为主,对全国整体蔬菜市场供给影响有限。当前全国蔬菜供应比较平稳、调运比较频繁,遇到南方干旱或北方降雨,对于局地蔬菜市场的影响会比较明显,但是是短期的。”

张晶介绍,相较于其他粮食作物,全国蔬菜种植基础条件相对较好,设施农业种植的蔬菜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较强。“由于南方蔬菜主要以露地种植为主,旱情持续确实会对蔬菜产生一定影响,但蔬菜种植一般是多种蔬菜搭配种植,茬口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旱情、高温对蔬菜的影响。”

张晶表示,每年七八月份是蔬菜“夏淡”期,这段时间气温较高,蔬菜相对比较少,蔬菜价格会有小幅上涨,等到秋季,全国各地蔬菜大量上市,菜价又会迎来一个小幅下行。“高温干旱天气,对局部地区蔬菜、水果生产会造成影响,南方蔬菜可能会有一个小幅的阶段性偏高的趋势。但就全国来看,大部分地区蔬菜的价格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浮动。”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曹晶瑞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