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街长吹哨、部门报到”,打造“民情流水线”!

让百姓的“幸福小船”从家门口扬帆

——广西梧州市高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纪事

“长洲区新兴二路出现积水,请市政工程处派员前往处置。”

“龙山路夜宵店油烟污染严重,请相关部门尽快处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综治中心办理的一件件城市管理案件,记录着政法综治部门解民忧、办实事的成效。

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梧州市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和城市管理平台,创新“网格化+数管平台+街长制”模式,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实现社会治理“力量在一线汇聚、资源在一线整合、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果在一线共享”,让百姓的“幸福小船”从家门口扬帆,让平安之路越走越宽。

今年上半年,梧州市矛盾纠纷及时调处率排全区前列,疫情防控实现“零阳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今年第二季度,梧州市群众安全感达98.51%,排名全区第一。

把牢“航向”,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梧州市各级政法部门意识到,党建引领能更好地推动部门之间合作,统筹资源力量,推动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良好局面,推动“碎片化”治理向“系统化”治理转变,进而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整体效能。

党建是一根针,穿起社会治理万条线。在试点工作中,梧州市把牢“航向标”,筑牢“压舱石”,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构建“大党建”格局。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11个专责小组,建立工作例会、目标管理、工作报告、信息通报等4项工作制度,形成“1+11+4”工作责任体系。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做到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让基层党组织担负起政治责任,有力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新型社会治理格局。

梧州市全面强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农村地区三级、城市社区五级党组织,采取“网格员+民辅警+‘双联系、双报到’单位党员干部+志愿者”模式配备网格服务力量,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梧州市委向全市党员干部吹响下沉农村(社区)参与疫情防控的号角。梧州市委政法委机关率先派出党员干部下沉到长洲区神冠社区,与社区其他“双报到”单位党员干部一起开展网格化排查,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勇当抗疫“网格战士”。

万秀区城南街道组织“骑楼大妈”平安志愿服务队在云龙小区进行禁毒宣传

街道吹哨,打造“民情流水线”

“长洲区清水湾到儒隆隧道前500米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机油泄漏,存在安全隐患。”近日,梧州市综治中心、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同时收到这样一条信息。随后,综治中心马上派遣街道“街长”组织人员对路面进行围挡清理,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这是梧州市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作为梧州市全域党建的首个“街长制”试点,长洲区大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被赋予更多使命。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街道成立由10个市直单位、15个辖区单位、7个驻街道单位、8个社区党组织组成联合党委。联合党委把更多资源整合下沉到基层社区服务和治理中,推动社会服务和治理重心下移至居民最需要的地方。

“‘民情流水线’工程是梧州市创新基层治理、为民排忧解难的便民工程,借鉴工厂流水线模式,把收集到的民需、民忧,设置成受理、办理、反馈、监督四个环节,形成服务闭环。”梧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余素夫介绍,梧州市创新推出“街长制”,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明确街道权责,推动职能部门力量下沉,整合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让基层有责更有权。

目前,梧州市在3个城区的10个街道、57个社区全面推行“街长制”,实行街长总负责制。“街长制”推行“街长吹哨、部门报到”,强化街长对常驻部门及其选派干部的考核管理和指挥协调,并推动城市网格化管理,形成“街长统一协调、统一指挥,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的工作局面。

在万秀区潘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民情流水线”流程示意图格外醒目,民情受理、限期办结、公示反馈、限期监督,每一环由谁负责、如何操作,一目了然。

“潘塘小区有一辆白色小轿车违停,请及时处理。”近日,万秀区角嘴街道办严管街街长团队像往常一样在辖区巡查,并将巡查发现的问题拍照取证,上传至“梧州啄木鸟”微信公众号信息平台。不到10分钟,交警便到现场处置,使该路段恢复正常秩序。

万秀区角嘴街道创新推出“街长面对面”机制深化基层治理

“民意接待厅”是长洲区在全市率先建立的社区民意联系平台。目前,长洲区已经建立并使用的“民意接待厅”有10个,均设立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民意接待厅”按照“民意收集-民意分析-民意办理”工作思路,专为收集、解决群众诉求开通“绿色通道”。

“在这条流水线上,前一环推后一环、后一环逼前一环,每个环节都亮在大家眼皮底下,谁都不能怠慢,谁都不敢推诿。”大塘街道办负责人说。

创新治理,市民拥有更多获得感

梧州市不断推进街道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和综治中心指挥平台建设,强化网格巡查发现、社区协商处理、街道综合管理、部门监管执法的四级协同联动机制,形成“网格发现、社区协商”“社区吹哨、街道报到”“街道呼叫、部门响应”的“三级平台、四级联动”工作局面,以扎实举措为民服务。

梧州市对标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新期待,开展以“六无”(无黑恶势力、无毒害、无邪教、无刑事治安案事件、无群体性事件、无失信被执行人)为主要内容的平安村(社区)建设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协调加油站、车便捷洗车行、农村信用社等给予“六无”村(社区)的网格员、村干部和村民提供加油优惠、免费洗车以及降低贷款利率等便利服务,激发群众参与自治内生动力。

网格员向居民群众宣传普及平安建设知识

在今年“3·21”东航空难事故处置工作中,全市1000多名志愿者、20多个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事发地莫埌村网格长将100多名网格员编成4个班组,启用80多辆摩托车组建“红骑队”,共运输各类物资3000多件,接送各类人员200多人,得到中央领导、自治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广大网友的点赞。

梧州市以智治赋能增强社会治理效能,推进“雪亮工程”的建、联、管、用,完善城乡和农村地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目前,20多个部门以及7个县(市、区)综治中心实现联网共享,84.5%以上的村(社区)完成综治视联网安装建设,在应急处置、治安防范等方面发挥有力保障。

梧州市深化“六联共调”“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三二一一”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法和“双网融合”解纷机制,扎实推进矛盾纠纷的精准排查和精细化解。2021年以来,全市每个季度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率均达到93%以上。推动“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工作在城市社区全面铺开,打造6个社区心灵驿站示范点,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N”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惠及100多万人,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

梧州市将群众的“急难愁盼”之事转变成政法机关的工作方向和动力,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强化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用好各种平台,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做好民生、基层治理和服务保障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如今,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人和”的城市画卷正在梧州徐徐展开,梧州正变得更平安、更和谐、更文明、更靓丽,市民也拥有了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广西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