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品牌指数半年报:千年商都广州焕发新活力

出品 | 时代商学院

作者 | 孙一鸣

编辑 | 黄祐芊

双联通,共发展,向未来。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上,一幅波澜壮阔的湾区经济发展画卷正迅疾铺展。

数据显示,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约为12.6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达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广东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其中绝大部分都在粤港澳大湾区,比2017年净增加2万多家。

在凭借先进制造业及强大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吸引全球投资的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也日益成为海外企业拓展业务的焦点。

作为广东正在推进的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工程”的重点是支持广州加快培育建设、深圳积极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世界级消费地标和商圈,培育一批高能级消费平台,推动珠海、佛山、东莞、汕头、湛江、韶关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引进一批支撑性实体商业项目。

为更好地洞察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研究和品牌发展,时代商学院于2022年1月推出了“大湾区消费品牌指数”。该指数纳入食品饮料、家电、汽车、消费电子、传媒和纺织服装等十九个行业的A股消费类上市公司,包括珠江啤酒、美的集团、比亚迪、索菲亚等知名消费品牌企业。

随着2022年半年报收官,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类上市公司都交出了怎样的“中考成绩单”?哪些企业业绩表现突出?哪些企业迎来新的投资机会?

【摘要】

总市值合计3.17万亿元。从市值看,截至2022年8月31日,大湾区消费品牌指数的121只成份股市值合计达3.17万亿元,平均市值为261.85亿元。市值在200亿—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11家,占比为9.09%;市值低于5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59家,占比为48.76%。

家电行业成份股数量居首,汽车次之。从行业分布看,121只成份股分布在19个行业,分别为家用电器、汽车、传媒、纺织服饰、轻工制造、食品饮料、商贸零售、电子、机械设备、美容护理、社会服务、农林牧渔、综合、基础化工、房地产、建筑材料、建筑装饰、计算机、电力设备。其中,家用电器和汽车行业的成份股分别有18只、16只。

121家企业合计净赚超574亿元。从归母净利润看,2022年上半年,121只成份股的归母净利润合计达574.43亿元,平均值为4.75亿元。其中,归母净利润超100亿元的上市公司仅2家,分别为美的集团(159.96亿元)和格力电器(114.66亿元),占比为1.65%。

仅5成企业营收实现增长。从营业收入增速看,2022年上半年,121只成份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平均值仅为3.51%,中位数为0.03%。从归母净利润增速看,2022年上半年,121只成份股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平均值为-56.54%,中位数为-12.05%。

八家企业销售费用超10亿元。从销售费用率看,2022年上半年,121只成份股的销售费用率均值为11.94%,销售费用率超过这一平均水平的上市公司有41家,占比为33.88%。其中,销售费用率超40%的上市公司合计8家。此外,销售费用超4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4家。

目录

一、指数变化

1.指数编制变化:成份股新增6只,退市2只

2.指数表现:累计下跌13.45%,跑赢沪深300

二、成份股全貌

1.总市值合计3.17万亿元,千亿市值有6只

2.仅三成个股上涨,汽车股领涨

3.家电行业数量居首,汽车次之

4.广州企业数量继续领跑

三、中报盘点:仅5成企业营收实现增长

1.121家企业合计净赚超574亿元

2.仅5成企业营收实现增长

3.51家企业毛利率超27%

4.八家企业销售费用超10亿元

5.约一成企业研发费用不足500万元

四、消费洞察

1.新能源车龙头比亚迪销量夺冠,半年赚超35亿元

2.调味料龙头海天味业业绩增速放缓,积极应对等待复苏

图表目录

图表1:2022年前8月大湾区消费品牌指数与同类指数及基准指数涨跌幅对比

图表2:总市值排行前十的企业

图表3:2022年前8月股价涨幅超50%的个股

图表4:家用电器行业的成份股

图表5:粤港澳大湾区A股消费类上市公司地区分布(单位:家)

图表6: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排行前十的企业

图表7:2022年上半年营业同比增速排行前十的企业

图表8: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排行前十的企业

图表9:2022年上半年销售费用排行前二十的企业

图表10: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排行前十的企业

指数变化

1.指数编制变化:成份股新增6只,退市2只

推进广州、深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不仅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都市圈消费形态升级,也有利于推动生产、消费等各环节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创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消费中心,从而引领全球消费创新风向。

2022年1月,时代商学院推出了“大湾区消费品牌指数”,以更好地反映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行业优秀国产品牌上市企业的情况,关注新生代消费主体的消费趋势,更好地拓展粤港澳大湾区优秀国产品牌的影响力。

大湾区消费品牌指数成份股公司的挑选条件为公司总部或主要营运中心设立在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二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惠州和江门九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A股上市公司。

该指数基日为2015年9月7日,基点为1000点,加权类型为流通股本加权,行业分布覆盖十九个行业(申万一级),主要权重分布于汽车、食品饮料、家电、传媒和服饰五大行业。

截至2022年8月31日,大湾区消费品牌指数成份股合计121只,较首次编制时新增6只个股,并剔除2只退市股。新增的成份股分别为金钟股份(301133.SZ)、迪阿股份(301177.SZ)、青木股份(301110.SZ)、瑞德智能(301135.SZ)、铭科精技(001319.SZ)、慕思股份(001323.SZ),剔除的个股为腾邦退(300178.SZ)、德奥退(002260.SZ)。

从城市分布看,新增的6只成份股中,来自广州市、东莞市的企业各有2家,深圳市、佛山市各有1家。

从行业看,新增的6只成份股分布在汽车、纺织服饰、商贸零售、电子、机械设备、轻工制造等行业,较为分散。

2.指数表现:累计下跌13.45%,跑赢沪深3 00

从指数表现来看,随着半年报收官,截至8月末,大湾区消费品牌指数为2441.23点,今年前8月累计跌幅为13.45%。

中证500主要消费指数(H30254.CSI)是在中证500指数中选取主要消费行业的股票作为样本股,旨在反映这一行业股票的整体表现。同期,中证500主要消费指数累计跌幅为18.86%。

同期,A股主要指数沪深300指数(000300.SH)累计跌幅为17.12%,中证500指数(000905.SH)累计跌幅为15.8%。

可以看出,上述指数跌幅均超13%,大湾区消费品牌指数表现略好于同类指数及基准指数。

成份股全貌

1.总市值合计3.17万亿元,千亿市值有6只

从市值看,截至2022年8月31日,大湾区消费品牌指数的121只成份股市值合计达3.17万亿元,平均市值为261.85亿元。

其中,市值超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6家,占比为4.96%,分别为比亚迪(8383.51亿元)、海天味业(3733.02亿元)、美的集团(3725.75亿元)、格力电器(1798.11亿元)、广汽集团(1455.54亿元)、海大集团(1013.3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2021年末,有两家企业跌出千亿市值之列。这两家企业分别为分众传媒(875.2亿元)和华利集团(704.87亿元)。

市值在200亿—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11家,占比为9.09%;市值在50亿—20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45家,占比为37.19%;市值低于5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59家,占比为48.76%。

2.仅三成个股上涨,汽车股领涨

从个股市场表现看,今年前8个月,121只成份股中,仅29.75%的个股实现上涨。

其中,涨幅超50%的个股仅4只,分别为祥鑫科技(150.53%)、广东鸿图(114.71%)、万和电气(64.33%)、登云股份(57.77%)。上述4只个股中,除万和电气为家用电器行业外,其余三只均为汽车行业。

股价涨幅在20%—50%区间的个股有10只,占比为8.26%;涨幅低于20%的个股有22只,占比为18.18%。

股价跌幅超20%的个股有38只,占比为31.4%;跌幅在10%—20%的个股有32只,占比为26.45%;跌幅低于10%的个股有15只,占比为12.4%。

3.家电行业数量居首,汽车次之

从行业分布看,121只成份股分布在19个行业,分别为家用电器、汽车、传媒、纺织服饰、轻工制造、食品饮料、商贸零售、电子、机械设备、美容护理、社会服务、农林牧渔、综合、基础化工、房地产、建筑材料、建筑装饰、计算机、电力设备。

其中,家用电器行业的成份股最多,有18只,较2021年末减少了1只(德奥退)。其次,汽车行业的成份股有16只,较2021年末新增1只。

纺织服饰、传媒、轻工制造、电子行业紧随其后,分别有成份股15只、13只、11只、10只。

此外,房地产、建筑材料、建筑装饰、计算机、综合、电力设备行业的成份股较少,分别均只有1只。

4.广州企业数量继续领跑

从城市看,121只成份股分散在珠三角9个城市,尚无公司总部或主要营运中心在港澳地区的A股消费类企业。

其中,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中山市、东莞市、肇庆市、江门市、珠海市、惠州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40家、34家、13家、10家、9家、6家、3家、3家、3家。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的消费类上市公司数量在大湾区九大城市中领先,且今年前8月较2021年末增加了2家,总数达到40家。目前,广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广聚天下客,“千年商都”正焕发出新活力。2021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继京沪之后 “双万亿”第三城。

中报盘点:仅5成企业营收实现增长

国内疫情反复导致市场期待的消费复苏不断延后,虽然中长期看国内消费增速可能正在降档,但我们相信随着防疫政策不断优化,部分消费行业“困境反转”的投资机会仍将出现。

伴随着高温灼热的8月过去,A股半年报披露正式落下帷幕。那么,大湾区A股消费类上市企业群体表现如何?

1.121家企业合计净赚超574亿元

从营业收入规模看,121只成份股中,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2家,占比为1.65%;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9家,占比为7.44%;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69家,占比为57.02%;营业收入低于5亿元的上市公司有31家,占比为25.62%。

其中,美的集团、比亚迪、格力电器、广汽集团和海大集团分别以1836.63亿元、1506.07亿元、958.07亿元、486.89亿元和463.26亿元的营业收入在121家成份股中位居前五。

从归母净利润看,2022年上半年,121只成份股的归母净利润合计达574.43亿元,平均值为4.75亿元。

其中,归母净利润超100亿元的上市公司仅2家,分别为美的集团(159.96亿元)和格力电器(114.66亿元),占比仅为1.65%;归母净利润超3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5家,占比为4.13%;归母净利润超1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9家,占比为7.44%;归母净利润超1亿元的上市公司有48家,占比为39.67%;归母净利润超5千万元的上市公司有69家,占比为57.02%;归母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有26家,占比为21.49%。

2.仅5成企业营收实现增长

消费是否回暖,可以观察消费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

从营业收入增速看,2022年上半年,121只成份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均值为3.51%,中位数为0.03%。

具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有2家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超1倍,分别为浩洋股份(201.56%)和英博尔(177.64%);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超50%的上市公司有10家,占比为8.26%;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超20%的上市公司有21家,占比为17.36%;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的上市公司合计61家,占比为50.41%;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幅度超20%的上市公司有26家,占比为21.49%。

从归母净利润增速看,2022年上半年,121只成份股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平均值仅为-56.54%,中位数为-12.05%。

具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有10家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超1倍,占比为8.2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超30%的上市公司有10家,占比为23.14%;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的上市公司有49家,占比为40.5%。

此外,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低于10%的上市公司有11家,占比为9.0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低于30%的上市公司有21家,占比为17.36%;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超40%的上市公司有44家,占比为36.36%。

3.51家企业毛利率超27%

从毛利率看,2022年上半年,121只成份股的毛利率均值为27.49%,毛利率超过这一平均水平的上市公司有51家,占比为42.15%。

其中,毛利率超50%的上市公司有16家,占比为13.22%;毛利率超40%的上市公司有25家,占比为20.66%;毛利率低于20%的上市公司有45家,占比为37.19%;毛利率低于5%的上市公司有6家,占比为4.96%。

4.8家企业销售费用超10亿元

销售费用率反映了取得一定的销售收入所需付出的营销成本,其高低可作为反映企业营销效率的重要指标。

从销售费用率看,2022年上半年,121只成份股的销售费用率均值为11.94%,销售费用率超过这一平均水平的上市公司有41家,占比为33.88%。

其中,销售费用率超40%的上市公司有8家,分别为ST摩登(57.97%)、安奈儿(54.93%)、倍轻松(49.68%)、天创时尚(46.18%)、歌力思(45.54%)、博士眼镜(44.8%)、丸美股份(44.1%)、比音勒芬(40.59%)。

销售费用率超20%的上市公司有23家,占比为19.01%;销售费用率超15%的上市公司有36家,占比为29.75%;销售费用率低于5%的上市公司有50家,占比为41.32%;销售费用率低于3%的上市公司有29家,占比为23.97%。

从销售费用看,2022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超4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4家,分别为美的集团(146.98亿元)、格力电器(49.18亿元)、比亚迪(47.23亿元)、海信家电(40.61亿元);销售费用超1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8家,占比为6.61%;销售费用超1亿元的上市公司有55家,占比为45.45%;销售费用低于2000万元的上市公司有25家,占比为20.66%。

5.约一成企业研发费用不足500万元

随着中国消费结构加速升级,95后成主流消费人群,健康C位、年轻化、科技感、国潮风……各类核心消费需求重新洗牌消费市场。如何更好理解消费趋势,洞察消费者需求与痛点,则需要企业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不断加大投入。

从研发费用率看,2022年上半年,121只成份股的研发费用率均值为3.35%,研发费用率超过这一平均水平的上市公司有48家,占比为39.67%;研发费用率超5%的上市公司有22家,占比为18.18%;研发费用率低于2%的上市公司有38家,占比为31.4%。

从研发费用看,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超5亿元的上市公司有6家,占比为4.96%;研发费用超1亿元的上市公司有26家,占比为21.49%;研发费用低于2000万元的上市公司有40家,占比为33.06%;研发费用低于500万元的上市公司有12家,占比为9.92%。

消费洞察

过去四十年间,中国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据商务部数据,自2014年起,消费连续多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新品牌、新品类、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类新业态、新模式也引领新型消费不断升级。消费群体的迭代带来了消费场景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由此衍生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目前,新旧经济的分化状态仍会持续。以科技制造为代表的新经济将维持高景气,方向主要在数字化转型、能源转型和产业链升级三大领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出行受到限制,商超、便利店、餐饮等传统线下消费业态受到一定的影响,静待疫情逐渐好转之后,线下经济生活逐步开放,终端消费及出行板块复苏回暖。

在可选消费方面,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行业发展迅猛,业绩亮眼;在必选消费方面,以海天味业为代表的日常消费品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业绩增速放缓。

1.新能源车龙头比亚迪销量夺冠,半年赚超35亿元

伴随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消费者对智能化认可度提升,科技创新成为车企的发力点。低碳环保、智能大屏、炫酷配色、辅助驾驶技术、智能化设施均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新能源车取代传统燃油车逐渐成为新兴的大众消费品。

作为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开创者,比亚迪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完全掌握核心“三电”、整车制造以及充电技术的新能源车企,为深圳乃至全球的城市输出绿色科技与新能源交通解决方案。

其中,在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先后研发了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和刀片电池,解决了电动汽车电池在安全性、循环寿命、续航里程和功率等方面的全球性难题。

据MarkLines数据,2021年,比亚迪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为32万辆,占总销量的43%,连续多年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2022年,比亚迪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盈利增长。在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下,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506.07亿元,同比增长65.71%;实现归母净利润35.95亿元,同比增长206.35%,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37.82亿元,同比增长67.92%,环比增长25.38%;归母净利润为27.87亿元,同比增长197.67%,环比增长244.74%,业绩增长迅猛。

此外,比亚迪在研发端持续保持着高额的投入,并始终走在行业竞争的最前沿。

财报显示,2021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高达106.27亿元,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新能源车企业。2022上半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为64.7亿元,同比增长46.63%。在高研发驱动下,该公司已掌握刀片电池、CTB技术、DM混动、e平台3.0等核心技术,建立起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

2.调味料龙头海天味业业绩增速放缓,积极应对等待复苏

中国调味品行业的“油、盐、酱、醋等”是老百姓“衣食住行”中最基本的刚性需求。

创立于佛山市的海天味业是一家专业的调味品生产和营销企业,生产的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火锅底料等十几大系列百余品种500多规格,年产值超过两百亿元。海天调味品的产销量及收入连续多年名列行业第一,其中酱油、蚝油、调味酱、料酒、醋是目前该公司最主要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海天酱油产销量连续二十五年稳居全国第一,并遥遥领先。该公司酱油品种覆盖高中低各个层次、各种口味和多种烹调用途,其中不乏畅销多年深受消费者熟悉的主流产品。

海天味业通过多年的精耕,已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式的销售网络覆盖。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32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份市场,产品遍布全国各大连锁超市、各级批发农贸市场、城乡便利店、零售店,并出口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研报显示,2020年,海天味业酱油产量达238万吨,市占率为17.7%;行业产量排名第二的企业中炬高新市占率为3.74%,行业CR3大约为24%。第二梯队企业包括中炬高新、李锦记、东古、千禾、欣和、味事达、加加,市占率在1%-4%左右。此外,海天味业餐饮和工业端的市占率大约为25%,与竞争对手拉开较大的差距,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今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多点爆发,餐饮、旅游等行业遭受冲击,居民消费需求疲软,给调味品市场带来较大挑战,海天味业的产品订单出货量放缓,短期承压显著。在成本端,原本已经高企的成本今年继续超预期上涨,导致海天味业产品盈利能力被压缩,公司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

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收入135.32亿元,同比增长9.7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3亿元,同比增长1.21%,业绩增速有所放缓。

海天味业表示,公司各业务板块将继续强化自主经营意识,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扩大集约化规模优势和精益管理优势,消化成本上涨压力;同时,坚定推进科技创新及数字化赋能,在核心技术研究、产供销协同、管理提效等多方面实现科技和数字化成果转化,使经营潜力得到有效挖掘。

参考资料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Wind

《品牌向上带来量价齐升,智能化接棒厚积薄发》.国金证券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Wind

(全文8345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学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学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