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共富故事】“鲜甜”富民路 央广网浙江分网负责人专访三门县委书记陈曦

央广网台州9月24日消息(记者 魏炜)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日,央广网2022“云遇丰收节”系列直播《“蟹”逅秋分正当时》走进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捕蟹品蟹,感受舌尖上的鲜甜美味。直播在当天,央广网客户端、央广网视频号、央广网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同步直播,直播在全网点击量达150多万次。
在直播中,央广网浙江分网负责人夏倩专访了三门县委书记陈曦,讲述三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鲜甜”之路。(以下为专访实录):
图片
直播中,央广网浙江分网负责人夏倩专访三门县委书记陈曦(央广网发 三门融媒体中心供图)
夏倩:三门青蟹,天下闻名。据了解,三门青蟹于2006年就被列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请您向全国的网友推介一下三门与三门青蟹。
陈曦:三门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的三门湾畔,县域面积151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496平方公里,素有“海山仙子国、万象图画里”“三门湾、金银滩”等美誉,是全国首个气候康养县、中国胶带工业城、全球三代核电第一城、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具体“四个标识”:三门是一座红色之城。1928年亭旁起义建立了浙江第一个苏维埃政权,1949年是浙江第一个解放的县,被誉为“浙江红旗第一飘”。三门是一座港湾之城。拥有370公里海岸线,166个大小岛屿,县内“五港八溪”穿境入海,其中健跳港被孙中山先生誉为实业之要港,获批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三门是一座活力之城。近年来,我们坚持向海图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百亿产业集群,“万亩千亿级”湾区大平台正在加快形成,创业创新活力在这里竞相迸发。三门是一座鲜甜之城。是中国小海鲜之乡、中国青蟹之乡、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青蟹、望潮、跳跳鱼等,都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国》,为长三角地区全天候小海鲜大厨房。
图片
直播中,三门县委书记陈曦推介三门青蟹(央广网发 三门融媒体中心供图)
特别是三门青蟹,以“壳薄、膏黄、肉嫩、味美”而驰名,有“海中黄金、蟹中臻品”之美誉,比如我们培育的软壳青蟹,可以连壳一起食用,肉质甘甜肥美,富含人体第六生命要素——甲壳素,营养价值非常高。对于青蟹产业的培育,我们足足花了二十多年,先后举办4届青蟹节、8届网络青蟹节,打响了青蟹品牌知名度,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实现了地理标志的“大满贯”,目前品牌价值超过46亿元,品牌声誉居全国地理标志海产类第一。
夏倩:我们知道,三门有着“鲜甜三门”的美誉。究竟何为“鲜”,何为“甜”,您可以向我们解释一下吗?
陈曦:所谓“鲜”,就是品质好。三门湾海水盐度适中,微生物富集度位居全国海域前列,海水符合一、二类标准,出产的小海鲜品质特别好,肉质细嫩, 鲜香弹牙。所以,我们三门渔家人流传这么一句民谣:“旗门青蟹健跳鱼,平岩泥螺蛇蟠蛏,东郭青苔铁场蛎,晏站虾虮鲜又细,猫头黄鱼黄又肥,浬浦望潮笑眯眯,从岙对虾没腥气,洞港海鲜好风味”,讲的是每一种小海鲜,都很有特色、独具风味。所谓“甜”,就是感受甜。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小海鲜鲜到极致,吃起来会带有甜味。第二层意思,就是创造鲜甜生活,让三门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图片
养殖户举起三门青蟹庆祝丰收(央广网发 三门县委宣传部供图)
夏倩:如今三门养殖的产业集群是如何打造的,特点与亮点是什么?
陈曦:三门水产养殖初期,以滩涂贝类增养殖为主;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展中国对虾池塘养殖;90年代初,又发展滩涂蓄水养蚶;1997年后,开始发展以青蟹为主打的海水养殖。历届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培育发展水产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养殖之路。目前,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0万亩,总产量30.1万吨,产值60亿元,三门被评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三门小海鲜产业培育做法入选浙江省首批农业农村领域共同富裕典型案例清单。主要做到“四个化”:
一是科技化。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养殖,先后与自然资源部海洋二所、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建立了中国青蟹研究院、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基地,转化了“甬台1号”青蟹、“申浙1号”缢蛏等渔业科技成果。今年,三门东航水产育苗科技公司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扶持名单,泥蚶新品系选育入围台州市农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都是台州唯一。
图片
直播现场烧制的美味青蟹(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二是生态化。我们坚持“耕海万顷、养海万年”的理念,大力推行绿色健康生态养殖,打好全县域养殖塘尾水治理、全品种安全检测、全流程质量溯源等组合拳,让运出去的小海鲜无污染、让每个消费者吃得放心。目前,创成国家级、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63个,省市级养殖示范园区7家。
三是品牌化。我们十分重视品牌建设,积极举办节庆展会、城市营销、媒体宣介等活动,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成功让小海鲜变成了大品牌,尤其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电影《小海鲜》等的热播,“鲜甜”品牌名声大噪。我们还坚持把地标作为鲜甜品牌的标配来打造,主要海产品实现地标全覆盖,目前,三门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个,台州市最多。
四是富民化。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小海鲜是大海给予三门人民的无私馈赠。我们坚持把这份馈赠作为富民产业来发展,并推动小海鲜与旅游、康养、文创等产业深度融合,让“种养、吃住、游玩”环环致富、行行创富,“共享‘鲜甜’小康路”入选浙江省十大县域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今年上半年,三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万元,居山区26县第一。
图片
央广网记者在三门县花桥镇下岙村万亩养殖塘体验捕蟹(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夏倩:三门人敢为天下先。如三门县涛头村,将青蟹养到了全世界。您认为三门青蟹走出国门,对三门养殖产业发展有何意义?
陈曦:早在2002年,我们就喊出了“三门青蟹、横行世界”的口号。涛头村的青蟹“出海”,是三门水产养殖业不断壮大的缩影,为今后水产养殖发展打开了新赛道。我觉得,涛头村的先行探路,具有三方面意义:
一是突破了养殖面积的“天花板”。三门海水养殖面积20万亩,基本达到顶峰,比如青蟹养殖面积,常年保持近9万亩,导致产量停留在1.3-1.4万吨之间。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县外养殖面积达到了20万亩、海外达到了6万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鲜甜三门”,不仅解决了“人多塘少”的难题,还提高了产量,致富了一批人。
图片
航拍三门涛头村海水养殖塘(央广网发 三门县委宣传部供图)
二是打出了错峰上市的“时间差”。很多小海鲜养殖的最佳时间,是在夏季高温时期,而热带地区更是全季适宜,比如,我们在马来西亚的3000亩养殖基地,青蟹养殖就由1茬每年,增至3茬每年,亩产由200斤增至600斤以上。开展跨国养殖,既能保证全季节、全周期养殖,还可以打个时间差,利用错峰上市,填补春冬两季国内市场空白。
三是闯出了国外市场的“新蓝海”。开展跨国养殖,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野,打开了更广的市场。近年来,我们抢抓“一带一路”机遇,积极开拓国外市场,青蟹、血蚶、缢蛏端上了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餐桌。
图片
直播后,央广网浙江分网负责人夏倩与三门县委书记陈曦合影(央广网发 三门融媒体中心供图)
夏倩:总台央广网“云遇中国”项目是聚焦乡村振兴助农升级的国家级媒体融合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品、效、能融合的长效机制,开创乡村振兴品牌全媒体传播新格局,从而助力原产地地标产品提升全国知名度。在此,请陈书记用几句话,向全国的网友发出热情的邀请吧!
陈曦:中国渔业协会赵兴武会长对三门小海鲜,有这么几句评价:“吃三门小海鲜的小伙更健壮,吃三门小海鲜的女孩更漂亮,吃三门小海鲜的孩子更聪明,吃三门小海鲜的老人更长寿,吃三门小海鲜的家庭更兴旺。”三门小海鲜四季常有、极致鲜甜。在这里,我谨代表热情好客的三门人民,诚挚邀请广大网友来三门畅享鲜甜之旅,感受舌尖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