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艺节专刊|河北沧州:激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参与

以“文化干细胞”造血,激活公共文化服务,通过社会力量参与,优化供给机制,河北省沧州市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打造出一个有机体,持续供能基层。

针对各类民间文化团体和小微文化企业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沧州提出并实施“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支持培育各类民间文化团体和小微文化企业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干细胞”,以其内生性“造血”功能,激活、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使这些“干细胞”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力量。

近5年来,通过系列措施逐批遴选出660家“文化干细胞”,包括177家示范单位和483个培育对象,他们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在扩大团体规模、丰富产品供给数量及种类、创新服务内容及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沧州市首批“文化名家(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工作室”授牌仪式

汇聚、培育、输出:

“文化干细胞”作用凸显

针对社会力量丰富但散而软的特点,沧州市强化闭环管理,形成“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管理创新的一套工作办法。

在对沧州市民间文化团体和小微企业开展全面摸底,掌握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状况、参与动力、参与意愿、参与需求等工作基础上,沧州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建立并推进宣传培训机制、滚动管理机制、精准配送机制、政策扶持机制“四个机制”,从各个环节进行多维创新。

——以宣传培训为基础,持续扩大社会参与广度深度

为把“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做扎实、做持久,沧州市首先建立宣传培训机制,围绕政策解读宣传、社会力量如何参与、如何进行运行管理等持续进行宣传培训动员。2017年,举办首届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暨“文化干细胞”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面向首批50家“文化干细胞”培育对象及各县(市、区)遴选上报的符合“文化干细胞”条件的组织、企业等的代表近300人开展政策解读和工作辅导。自2017年以来,每年举办专题培训班1次,5年来年均培训相关组织200多个,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由此,民间文化团体和小微文化企业等对相关政策知晓度、活动参与度显著提高,为拓展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滚动管理为抓手,持续开展分类分批遴选试点推广

如何使全市2000多家民间文化组织和小微文化企业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沧州市探索了一套“选、试、星”的滚动管理办法,把“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不断向做深做实推进。

滚动遴选,挖掘“文化干细胞”。围绕“选什么”,沧州制定政策明确“选”的标准,出台《沧州市“文化干细胞”单位专家评审办法》,按照统一标准,以设施、人员、项目为门槛,定期开展“文化干细胞”培育对象遴选工作,并定期开展服务活动。这些培育对象分为场馆服务类、表演艺术机构类和民办文化组织类,兼顾各县(区、市)比例。截至目前,已经遴选出483家,其中以农村社区为重点的培育对象460余家,覆盖面已经从最初的沧州市区集中试点,逐步推广、辐射到全市16个县(市、区)。

打样示范,激发“文化干细胞”内生活力。5年来,沧州坚持试点先行、示范推进,已经推出5批示范单位共177家。这些示范单位挂牌“文化干细胞示范点”,涵盖阅读、艺术普及、群文活动、博物展览、传统文化研究宣传等领域,遍布沧州大部分县(市、区),通过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来。

评星定级,让“文化干细胞”不断迭代。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激励机制,沧州于2018年出台《沧州市“文化干细胞”星级评定办法》,科学设置指标,按类别划分星级评定标准,对“文化干细胞”实行动态管理,经过业绩评定可晋升为高星级或降至低星级,甚至取消星级。2018年以来共评出星级单位31家,其中五星级单位8家、四星级单位11家、三星级单位12家。

——以精准配送为目的,持续丰富基层产品服务供给

沧州市建立并推进“文化干细胞”单位产品服务精准配送机制,专门制定《沧州市文化干细胞单位服务配送方案》,由市创新办统一组织,将全市177家“文化干细胞”示范单位和近500家培育对象分配至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及各县(市、区),按照标准化、均等化、属地管理原则开展服务,着力将服务下沉至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较弱的乡镇,提升服务效能。

——以政策扶持为保障,持续增强社会参与度

沧州坚持培育与示范齐抓并举、分类施策,提高“文化干细胞”单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一是加强资金保障。把政府购买服务与“文化干细胞”培育紧密结合,为“文化干细胞”达到承接主体标准创造条件。安排“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专项资金,通过“以购(奖)代补”方式对开展活动丰富的“文化干细胞”单位进行支持和激励。2017年以来,安排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近2000万元、“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专项经费200余万元。二是协调提供活动场所。市级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广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积极为“文化干细胞”单位提供活动空间、活动条件,解决了民间文化组织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三是根据群众需求积极组织“文化干细胞”单位开展群众文化竞赛、展演、汇演等活动,为其提供展示平台。

▲ 沧州市“文化干细胞”联盟成立大会

同时,成立“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办公室,专责市级评选、星级评定、绩效考评等全过程运行管理,统筹协调市级公共文化机构和各县(市、区)对“文化干细胞”单位提供支持和管理服务。成立沧州市“文化干细胞联盟”,由表演艺术联盟、阅读推广联盟、协会学会联盟、视觉艺术联盟、文博展陈联盟和文化创意联盟6个业务联盟组成,与各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以及乡镇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月度工作计划紧密配合,形成完整的日常活动管理、业务指导和服务链条。此外,加强对各单位项目运作、集成策划、宣传推介的专业指导,积极组织特色文化品牌项目跨区域服务,扩大项目知名度和影响力。

▲ “文化干细胞”在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旅游通航活动上的舞龙表演 吕国良 摄

扩容、发力、提效:

“文化干细胞”茁壮成长

自实施“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以来,沧州市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民间文化团体和小微文化企业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沧州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识和意愿显著增强,社会参与覆盖面明显扩大,民间文化微组织、微团队服务群众不规范的情况大为改观。从社会组织机构的数量来看,“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实施5年来,自愿参与并常态化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培育对象增加到483家,参与单位增加了近10倍。在动态管理和政策激励下,示范单位和星级单位的数量也逐年扩大,100多家示范单位和30多家星级单位活跃于城乡之间,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从社会组织机构的性质来看,既有市、县级文化艺术类协会,也有小微文化企业,还有小型书吧、乡镇文化会客厅、文化驿站以及有代表性的农村民间文艺队等。各级各类文化组织和机构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形成了良好的民间文化生态。

众多“文化干细胞”单位通过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助力全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5年来,“文化干细胞”单位提供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涵盖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全民科普、全民健身等,举办活动近万场次,惠及群众千万人次。沧州名人美术馆、沧州厚古民俗博物馆、沧州日报“文化八仙桌”等一批“文化干细胞”单位脱颖而出。沧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沧县龙凤特技舞狮团等承办了大运河35城阅读接力(沧州站)活动,参与了“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群众文化活动展演暨2022年“狮城文化旅游一卡通”发行等活动,丰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沧州圣基文化博物馆等单位每年接待中小学生、现役和退役军人、共青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界人士近万人次,成为民办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典型。

“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坚持政府主导,通过各种扶持措施为“文化干细胞”单位提供自我生长、自我发展的平台和条件,不断增强社会参与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实践证明,基层和民间不缺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缺乏的是基层和民间文化组织机构的组织力凝聚力。在沧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中,“文化干细胞”单位积极参与成为城市阅读微空间,其中若干单位成为政府购买阅读服务的承接主体,还有一些单位成为政府购买阅读活动场次的服务主体。沧州市群艺馆大力开展与社会力量联办文化活动,十几家“文化干细胞”单位为联办活动提供闲时场地和活动师资,既实现合作共享,又提升了参与单位的文化服务组织力。沧州市博物馆对民间博物馆“文化干细胞”单位在文物收藏鉴别、展览展示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通过吸收村史馆展品、联办特色展览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民间博物馆参展办展水平。

▲ “文化干细胞”单位参与“舞动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惠民演出”

盘活、更新、升级:

“文化干细胞”持续造血

沧州市文化底蕴深厚,民间特色文艺团队和小微文化组织机构众多,但存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不够、社会服务意识不足、社会服务能力偏弱等问题,归根结底是组织力不够。沧州市从组织方式创新入手,通过政府关心支持、持续培训宣传、动员社会力量自愿参与、选树示范单位和星级单位、组织产品服务精准配送等,形成一套组织管理创新机制,并借此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社会力量参与的实际行动中,同时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提高了其组织文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激活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神经末梢,促进了城乡基层文化服务内生性发展。

为保障社会力量参与规范、科学、有序、可持续运行,沧州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创新方面发力,逐步探索出“市级评选、县级管理、服务基层、联盟互通、星级评定、绩效考评”的“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运行机制,扩大了社会力量参与路径。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丰富基层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为保障有效精准服务供给,必须进行供给服务创新。沧州市在推进“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中,针对社会力量参与特点和实际,探索形成“一个方案+双向互补”的供给服务创新经验。“一个方案”是专门制定《沧州市“文化干细胞”单位服务配送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文化干细胞”示范单位分配至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及各县(市、区);双方协商一致后“文化干细胞”单位提交年度服务计划,并将此计划纳入各地或各公共文化机构年度服务计划,一体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双向互补”是双方各取所长、互补所短,在场地利用、师资共享、联办合作等方面形成合力惠及群众。特别是在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较弱、文化产品服务配送不足的乡镇,一大批“文化干细胞”单位融入文化服务,在场地、人员等方面弥补了政府机构和基层在此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拓展了“文化干细胞”单位的业务内容和范围。

▲ “文化干细胞”单位联合举办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沧州站活动

示范、引领、带动:

“文化干细胞”潜能无限

“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近5年的推进实施,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示范作用。

——示范带动文化类社会组织机构的广泛参与

一大批民营书吧、民办博物馆、民办文化团体、民间文艺队、文化户、小微文化企业等,参与到“百姓乐”大舞台、狮城读书月、文化庙会、“风雅颂”大讲堂等市级文化品牌活动中,提供了丰富的活动项目,收获群众口碑。在“河间书会”“肃宁农民文化节”和运河区“社区文化节”等“一县一品”文化活动中,各类社会力量提供的文化服务和产品与群众文化需求紧密对接,在活跃文化市场、激发文化活力、促进文化创新、增加社会就业、丰富文化供给、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效培育出一批成长快、特色突出、服务质量高的社会服务机构

沧州市京剧爱好者协会在京剧艺术普及方面成为引领性的民间文化机构。青县百花评剧团得益于培育工程为其提供的演出平台和参赛机会,以优秀业绩由三星级单位升为四星级单位,服务人次成倍增长,剧团力量不断壮大。沧州市观赏石文化协会已经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遍布19个县(市、区)200多名会员,建设了占地10亩左右的独立场馆,丰富了馆藏品,并且走出沧州,与邯郸、承德和天津、北京、新疆、西藏等地开展交流。沧县舞狮团在未加入“文化干细胞”单位前只有二三十人,演出项目单一。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该团开阔了视野,演出项目延伸到舞狮、杂技和魔术等,赴各地演出获得了广泛欢迎,还带动相关舞台道具厂家融入团队建设之中。

——影响力由全省扩展至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

作为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项工程,沧州市“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被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列为重点文化推广项目。若干“文化干细胞”单位在培育工程的扶持下,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以其优秀创作、精彩演出等积极参与河北省、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活动,取得不俗业绩,形成良好示范。2018年,青县百花评剧团的“孝老爱亲”主题原创评剧小戏《卖锅记》,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评选的全国优秀原创剧目30强,获该项评选小戏项目第3名。2021年,沧州天乐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3个节目在全国曲艺网络平台播出。沧州书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织艺术家于2021年12月走进新疆轮台县开展了为期10天的活动,以实际行动推进“文化润疆”。南皮红升文武学校在众多跨省、跨领域舞台上绽放沧州武术的魅力。

——持续推进培育工程创新发展的示范作用

为进一步巩固“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成效,持续做好社会力量参与这篇大文章,沧州市人民政府在总结近5年工作经验和创新举措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创新发展的意见》,围绕持续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示范作用,对未来3年培育工程做出部署安排。沧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沧州市“文化名家工作室”建设暨“文化干细胞”示范带动工程实施方案》,在命名的沧州市首批20家“文化名家”工作室中,有11家是“文化干细胞”示范单位。

接下来,沧州市将进一步加大分类培育工作力度,有序壮大培育对象和示范单位队伍,深入推进社会力量服务供给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科学规范管理,探索创新“文化名家工作室”“文化干细胞”单位积分制和“文化干细胞”示范单位和星级单位入驻公共文化场馆等新模式,持续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示范作用。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

2022年9月23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36版刊发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专刊

其中B01版刊发

《河北沧州“文化干细胞”培育工程 激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参与》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