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阿里!精彩蝶变

非凡十年·阿里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两省三企”无私援助和中央、国家定点帮扶四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地委、行署团结带领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及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阿里经济实现持续增长。

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1年,全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7.65亿元,是2012年的2.92倍,年均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3亿元,是2012年的2.35倍,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由2012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76亿元,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72亿元,是2012年的2.36倍,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620元,是2012年的2.15倍,年均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959元,是2012年的2.93倍,年均增长12.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日趋完善

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10年来投资530.64亿元谋划实施事关长远、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3867个。按照“提升国道、打通乡村、发展航空”的工作思路,坚持在畅通“大动脉”、打通“毛细血管”上下功夫,统筹推进国省道、国(边)防公路、“四好农村路”、景区景点公路建设,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1791万公里,县、乡、村公路通畅率分别达100%、95%、86%。昆莎机场改扩建、普兰机场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新藏铁路前期工作稳步开展。投资61.35亿元实施重点能源项目54个,实施狮泉河镇热电联产、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三区三洲”农网升级改造、通大电网等重大工程,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投运,结束了全国唯一地市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大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利项目159个,完成投资31.46亿元,建成加木灌区、热布加林灌区和狮泉河、象泉河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加快推进多油水库、热布加林水库、狮泉河中游生态修复及保护工程,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84883人饮水安全问题。

数字化项目

投资3.2亿元建设智慧教育、智慧医疗、雪亮工程等数字化项目。

网络全覆盖

狮泉河镇实现5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4G信号覆盖率、光纤和宽带通达率分别达到100%、99.31%、98.62%。

供电、供暖、供水、供氧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实施狮泉河镇市容市貌提升和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县乡两级市政功能加快完善,城镇供电、供暖、供水、供氧等工程相继实施,37个乡镇实现供氧全覆盖,14个高海拔乡镇实现供暖。

污水处理率

6县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60%、99.74%。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

重点打造普兰县巴嘎乡(塔尔钦)国际旅游小镇、日土县多玛乡自治区级特色小城镇,全地区城镇化率达30%。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措勤、革吉两县老旧小区改造。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推动八大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人民生活的主要指标,2021年第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8.15亿元、24.35亿元、45.15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91倍、3.62倍、2.89倍,年均分别增长7.5%、15.4%、12.5%。

高原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噶尔蔬菜、普兰糌粑、札达苹果、改则野血牦牛和措勤、日土、革吉绒山羊等“一县一品”产业布局优化、提质增效,2021年实现总产值18.84亿元。

深入推进农牧区改革,认真总结改则县牧区改革成功经验,“八个统一”“六个有利于”改革经验在全区交流推广。尼玛顿珠被评为“全国改革先锋”“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

文化旅游产业全域发展

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紧紧围绕建设国际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冈底斯国际旅游旅游合作区建设,开发建设札达土林、霞义沟、神山圣湖、日土班公湖、噶尔暗夜公园和措勤扎日南木错等旅游景区景点,投资2890万元建成古象雄文化旅游精品环线。创建国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6家。打造《卡尔玛》《甲宣》《飞天故里》等优秀文艺剧目,“梦回古格”历史情景剧在区内外商演,精品舞蹈果沃情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成功举办第六、第七届象雄文化旅游艺术节。

建成6个乡村旅游示范点

继续打响“藏西秘境·天上阿里”“游第三极峡谷、品古象雄文化”旅游品牌。2021年全地区累计接待游客13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69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0.9倍、10.4倍。

边贸物流产业跨越发展

投入2亿多元加强口岸、传统互市贸易点基础设施建设,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4.3亿元。普兰口岸增设中药材进出口口岸功能。建成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3个,冈仁波齐矿泉水成功列入“地球第三极”好水品牌。地区智慧物流园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3县冷库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措勤县偏远乡村果蔬配送试点项目。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统筹整合资金11亿元建成3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101户7786人全部搬迁入住新房子、过上幸福日子。投入运营产业扶贫项目82个,带动7283名建档立卡群众实现增收。建成37个边境小康村,受益群众5756户21205人。全地区累计减贫6124户23293人,实现7县摘帽、139个贫困村退出,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2018、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两年荣获全区综合评价优秀地市。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统筹整合资金12.2亿元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159个。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帮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34户463人。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13个村庄纳入全区美丽宜居、休闲宜业、干净整洁村庄示范试点。2021年实施乡村振兴产业项目26个。

建成农牧区厕所13559座,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347余吨。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民生领域是阿里工作的重点、难点所在。牢记宗旨使命,心中始终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真正把“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要求落实到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中去,让边疆群众切实感受到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高质量教育体系立柱架梁。坚持“本地集中精力办小学、整合现有资源办中学、异地借助优势办高中”的思路,在阿里财力十分困难的前提下,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多方筹措资金,投资6.34亿元建成拉萨阿里高级中学和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全地区初、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10.23%、92.75%,较2012年分别增长15、54个百分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全面振兴乡村教育,落实资金22.23亿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定向培养乡土人才。2021年教育五大发展指标略高于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目标。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地区博物馆、图书馆、新华书店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寺寺通”覆盖面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地县乡村四级,“三馆一站”覆盖率达97%,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加强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对日土县龙门卡村罗布措等3个湖周边考古调查,新发现岩画千余组。联合区内外考古院所、高等院校,开展札达县桑达隆果墓地、格布塞鲁墓地后续调查发掘,开展古如甲木墓地、改则县扎普村墓葬、日土县扎冬墓葬抢救性考古发掘,调查登记石窟寺24处。加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阿里分工委旧址保护展示利用工程、改则县先遣连遗址保护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噶尔县、改则县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加大对札达“卡尔玛”宣舞、普兰“果尔孜”国家级非遗项目深度挖掘和传承保护。

健康阿里建设全面推进

医疗健康领域是我们工作的短板弱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坚持把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深入推进健康西藏17个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包虫病、结核病、肝炎、风湿病和妇女“两癌”综合防治工作,救治包虫病患者720名、实现应治尽治,“三个一批”救治率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以上。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联体建设二三级公立医院全覆盖。深化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积极推进地区人民医院创“三甲”、地区藏医院创“三乙”工作。地区中心血站工作经验在全区交流推广。

就业大局保持稳定

城镇新增就业1.93万人。2017年至2021年实现217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农牧民转移就业6.17万人,劳务输出9.39万人次,劳务创收6.38亿元。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巩固扩大“双集中”成果,实现五保老人有意愿集中供养和孤儿收养两个100%的目标。实施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周转房、公租房建设工程,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突破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蹄疾步稳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深化“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地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打造“一网办、零见面、一次办妥”的便民服务平台。商事制度改革被国务院办公厅激励通报表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2021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获得全区第二名。加强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新疆、兄弟地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物资保障供给等方面的合作。运用好“两省三企”对口援助机制,不断创新对口援藏思路和方式,陕西、河北共援助项目516个、总投资17.35亿元。积极推进国家四部委定点帮扶边境县工作。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阿里的环境底子虽然在全区靠前,但要不骄不躁、巩固成果、继续奋战,切实守护好阿里万水千山、生灵草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全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以上,主要河流、湖泊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大力实施“两江四河”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大江大河源头生态功能区保护等工程。

羌塘国家公园建设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实施玛旁雍措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程、热帮河流域、噶尔河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政府层面出资租赁日土县东汝、扎普2村春夏季草场12.5万亩,扩大金丝野牦牛栖息地,金丝野牦牛种群扩大到220只,藏羚羊种群扩大到10万余只。实施国土绿化和机关单位庭院绿化行动,有条件的地方全部实现消除“无树户”“无树村”目标。完成20处历史遗留砂金矿生态修复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噶尔县河湖长工作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激励名单。

林草长制

成功创建为第四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创建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1个、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13个、示范村居54个。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荣获自治区生态环境考核优秀等次。

强边固边兴边工作持续加强

肩负党中央赋予的强边使命任务,把加快边境建设、确保边疆安宁作为重要战略,坚持屯兵与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推动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军民两用。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持续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投资1.7亿元实施25个抵边村供电项目。稳步提高边民补贴。有序推进极高海拔生态搬迁抵边新村建设工程。深入学习贯彻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回信精神,积极引导守边固边群众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精神。成功创建民族团结国家级示范地区。

视频丨阿里地区这十年

来源:西藏卫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