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追清逐绿!歙县奋笔绘就新安江生态保护秀美画卷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一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正式实施。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历史节点,“新安大好山水”标志性的美丽之河一一新安江勇敢承担起全国流域生态文明机制改革创新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用十年时间探索形成了生态补偿“新安江模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和关注的全国流域生态文明治理的样板,在全国多个省份、流域推广实施,并扩展到湿地、空气、森林等多个领域。

作为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主战场,十年来,歙县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守护“一江清水出新安”作为压倒性的政治任务,从思想观念、组织体系、工作举措上全面发力,开展了一系列务实性、创新性、长远性工作,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新安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绘就了一幅追“清”逐“绿”秀美生态画卷,也为“新安江模式”贡献了歙县智慧和力量。

01

流域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十年来,歙县累计实施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细化项目130余个,总投资46亿元,其中生态补偿资金8.7亿元,各类配套投入资金37.3亿元,围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业点源污染整治、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生态修复工程等五大领域,先后推进实施网箱退养、渔民退捕、临江近水土地退耕、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城镇污水治理、畜禽养殖关停搬迁、船舶污水上岸、农药集中配送、有机肥替代化肥、茶园果园绿色防控、餐厨垃圾治理、生态美超市、农村保洁PPP、农村污水PPP等一大批生态环保类项目,为“一江清水出新安”作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当前,新安江街口出境断面水质连续达到或优于地表水二类水标准,每年向千岛湖输送约70亿立方米优质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15%,居全国县级城市前列,成为皖浙两省及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十年来,歙县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品牌”数量多达100余项。

02

生态补偿制度更加健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十年来,歙县先后出台200余项新安江生态保护制度及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全力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在全市率先将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中心提格升级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统筹新安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在全市区县级率先建立乡镇间生态补偿考核机制,与区县级、省级、国家级监测断面构建起立体监测防护网。

03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流域群众的共识和行动,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制度,推行乡镇河流断面考核结果与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绩效挂钩,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党政实绩考核中的比例,种种制度和措施的出台,筑牢了各级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防线。生态美超市、信用好超市、环境整治“户主会”制度,显著提升了群众主动保护意识,有效点燃村民参与自治的热情,有力激发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助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

04

流域群众福祉持续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一体化推进,让开窗见绿、推门见景、抬头见蓝、低头嗅香成为常态,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畅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十年来,歙县建成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流域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21年9月29日,新安江街口大桥建成通车,从此结束了两岸10多万群众隔河相望、舟楫以渡的历史。新小公路、皖浙一号风景道、徽州天路、沿江绿道、黄杭高铁及正在建设的黄千高速、新安江航道整治工程,不仅让流域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也极大带动了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许多群众开起了农家乐、民宿,卖起了土特产,当起了旅游“服务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05

“两山”转化成效日益显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十年来,歙县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厚重的人文历史为背景,不断通过改革创新,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进。十年来,歙县共获得生态补偿资金8.7亿元,绿水青山直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美超市自创立以来,共向村民兑付“生态红包”近450万元(物资折算价)。近年来,歙县先后进行全省首次林业碳汇交易、全国首次闲置农房经营使用权网络竞拍、全省首笔水排污权抵押贷款签约等多个全省或全国“首次”,在“两山”价值转化、“双碳”目标实现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近年来,大茂社区、卖花渔村、棠樾村、狮石村等一个个“明星村”,依托绿色家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用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06

上下合作成果更加丰硕

皖浙两省,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十年来,皖浙两省(特别是歙县淳安)相继建立起水质联合监测、汛期联合打捞、联合渔政执法、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等全流域联防联控横向联动工作机制,上下游还在党建联盟、干部交流、交通互联、文旅产业、医疗民生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签署《浙皖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党建联盟协议》、《歙县人民政府 淳安县人民政府 “共护一江水 同筑共富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协议。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度推进、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的拓展升级、《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方案》和《杭黄毗邻区块(淳安、歙县)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印发实施,未来,上下游之间的合作空间将更为广阔、层次将更加深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流域上下游之间开展资金、产业、人才等多种补偿”重要指示精神全力迈进。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从试点到试验区建设,奔腾不息的新安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浪潮,成为流域生态文明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我们相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皖浙两省共同努力下,在融杭接沪、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机遇叠加下,歙县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自信的姿态阔步向前,在高质量推进试验区建设、高标准建设高气质现代化文化旅游名城征程中,谱写美丽安徽、美丽中国的全新篇章。

作者:李志平

编辑:王婧 二审:徐海生 终审:吴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