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排到明年4月底” 中国箱包出口迎来反弹式增长

央广网北京10月14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李杨)中国的箱包出口迎来了反弹式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箱包出口总额为1487.1亿元,同比增长30.6%。在浙江平湖,一家箱包企业今年以来的出口订单呈现爆发式增长,订单甚至已经排到了明年4月。那么,国内箱包行业的生产情况如何?怎样延续出口的良好态势?
在国内三大箱包生产基地之一的浙江平湖,箱包出口量大幅上涨,浙江银座箱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崇耿表示,今年年初的时候,订单开始处于爆单状态,客人一直在催货。“年初到现在,跟去年同期相比差不多增长百分之三四十,现在是有订单做不出来的状态,今年9月底订单就已经接到2023年4月底了。总体量还是没有达到疫情之前那么高,但是外贸出口这一块已经达到百分之八九十了。”金崇耿说。
金崇耿说,箱包出口的利润很不错,现在发愁的是如何更好地完成订单。“利润率相比去年有增长,运费也在降,原材料也相比去年最高位下来了一点。去年年底的时候有个预判,今年年初订单并不是非常多的情况下,我们还一直在招人、在储备。”
平湖市箱包协会秘书长顾月勤介绍,当地箱包业今年外贸订单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增长,1-8月出口额是20.7亿元,同比增长60.3%,有望年底达到疫情前水平。顾月勤说:“目前我们当地整个行业订单量是排满的状态,因为人员这块减少了,后续有订单就没有接,如果人员跟2019年一样,肯定是比2019年增长的。”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出现萎缩。与之不同的是,中国进出口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保持增长态势。浙江省软科学制造业融通创新基地主任、浙江大学教授肖文表示,特别是9月以来,外贸情况持续向好,我国箱包等小商品出现了“出口热”现象,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我国产业门类齐全,经济具有强大韧性,在疫情等不利因素下仍然起到了带领全球复苏的作用;从政策层面上说,随着我国‘双循环’等系列政策的出台,政策效果不断显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出口。”
金崇耿表示,为了更好的发展,企业自身也在不断创新、向高端转型。“百分之九十几都是我们设计的,跟一些国际大牌合作,我们跨境这一块自主品牌也在起量,原材料方面也一直在研发,每年的研发费用都是一千多万,占销售额的4%左右。”
在顾月勤看来,平湖的箱包企业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结一致。“我们虽然是给品牌代工,但都是企业自己研发的款式,然后品牌在这几款箱子中挑。国内外参展,我们都是以平湖区域来展示的,不会是我们组织展会他在东边,我在西边,基本都是抱团式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我们现在已经做到让海外顾客在消费心理上信赖,购买行为上依赖,接下来还要不断提高中国小商品的附加值。“我认为中国的小商品还要注入一些软文化元素,就是我们的商标、设计理念、文化,将其附着于商品之上,但是它们又可以独立形成价值。在国外销售,也可以把中国在国外叫得响的一些文化符号、中国文化融入进去,让文化为商品赋值,那么它的价值就可以提高。”
肖文认为,我国外贸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商品附加值低、劳动密集或资源密集等仍然是我国很多出口产品的共同特点,推动我国小商品向高端转型势在必行。
肖文说,国内企业应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推动“小商品”与“新科技”相结合。通过模式或工艺的创新,提高小商品的技术附加值和质量,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鼓励部分小商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鼓励进行跨国投资,将部分难以进行技术创新或对劳动力等资源消耗严重的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带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就业,做到双赢。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更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推动“卡脖子”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