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睡虎地秦简: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

图片
云梦睡虎地秦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沉睡了2000多年的秦代竹简面世,震动了考古界!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掘过程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兴修水利工程。在穿过云梦县城关镇的汉丹铁路西边一个名为睡虎地的农田地带,一名挖水渠的农民发现,这里可能有墓葬。他赶紧向相关部门汇报。接到汇报后,湖北省博物馆考古专家率领考古队赶到云梦,展开考古发掘。
当时在睡虎地共发现12个墓葬,发现秦简的11号墓葬是其中最大的,且墓椁室内有较深积水。当发现棺木里有竹简后,考古专家立即派人到木材店买来一块木板,给棺木加底,然后与另外7个人一起将它抬回文化馆。
清理棺木时,大家发现墓主遗骸尚在,颅内脑组织萎缩得只有拳头大,同时墓内有少量玉器、漆器陪葬。令人震惊的发现是,墓主头下、右侧、腹部和脚下全是竹简,由于一直在水中浸泡,这些竹简并没有腐烂,看得出上面的隶书字体,计1155枚。
由于当时湖北竹简保护技术有限,这批竹简被运往北京,由国家文物部门进行脱水保护和文字考证。具体说来,这些竹简脱水后即装入玻璃试管,然后密封起来,后来一直保存在湖北省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少有对公众展出。
经文物专家鉴定,这批竹简是中国最早发现的秦代竹简,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秦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书法,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云梦睡虎地秦简让秦国历史“活”了起来。
内容丰富的睡虎地秦简
云梦睡虎地秦简共1155枚,残片80枚,近4万字,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再现秦代社会画卷竹简,即在竹片上墨书文字,用绳索将其编组而成的书。中国在没有发明纸张以前,竹片是书写文字的主要材料。简文为墨书秦隶,字迹清晰端秀,笔画浑厚朴拙。有的简两面均有墨书文字,但大部分只书于篾黄上。竹简系用细绳分上、中、下三道,将竹简按顺序编组成册的。
1155枚云梦睡虎地秦简,被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其中《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为原书标题,其他均为后人整理拟定。
时至今日,尚未见到完整的秦代法典,所见最多的法律条文也仅是睡虎地云梦竹简所载的一千多枚竹简记录的秦朝条文。
一位叫“喜”的基层官吏
云梦睡虎地秦简整理组对竹简上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睡虎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王政元年,“喜”年仅17岁即登记名籍为秦国服徭役,尔后历任安陆御史、安陆令史、鄢令史、治狱鄢等与刑法有关的低级官吏。他在秦王政三年、四年和十三年曾三次从军,参加过多次战斗,到过秦的几个郡县,最后亡于任上,他亲身经历了始皇亲政到统一六国的整个过程。记载“喜”一生的文书《编年纪》,记录了秦最辉煌的时代。
墓葬竹简法条是“喜”生前从事法律活动而抄录的有关法律文书,主要抄录了行政管理与“治狱”方面的律令条文,记录了刑事、经济、民事和官吏管理的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肯定不是秦朝的全部法条,但是是常用法律条文,其中还抄录了当时魏国的一个关于“赘婿”的法律,可能与秦律相同,也适用于秦国的法律活动。
我国最早、最完整的法典
云梦睡虎地秦简,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关于秦代的法律,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法典。在法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秦律到底是怎样的,现存的古典文献中记载的只有一些不成体系的片段,人们无法了解其全貌。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出土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极大地弥补了秦史料的不足,所以说,这批竹简的考古文献价值是空前的、无量的。
秦简中有与刑法相关的内容,规定得非常细致。比如,在秦代的法律中对溜门撬锁有很严格的规定,撬锁是为什么而撬,有没有撬开,或者正在撬的过程中被人抓住了怎么算。
秦简中有很多缢死、他杀、活体以及首级的检验,最重要的是,其中很多对死亡的判断和鉴定点,我们现在依然在用。
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规定。秦简《田律》明确地记载,春二月不准捕鸟,不准抓野兽,不准砍树,到夏天七月份之后才开放。
在秦简中,还记录了在今天我们看来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法律和道德理念。秦简中规定了我们今天称之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内容,要求商品必须明码标价;规定了必须见义勇为的内容;规定了不得“严刑逼供”,必须以德服人等等。
通过研究法律,我们就能知道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人和社会的关系;知道从古到今,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演化成今天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而这种法律精神一直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中传递。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