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锂电生态链: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新名片

在锂电产业浩浩荡荡向西转移的大势下,成都平原不仅将成为中国锂电产业的发展高地,也定将对全球锂电产业链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动力电池新一轮扩产潮中,涌现了一批备受关注的明星产业集群。

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成都经开区”)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案例。

去年5月,总投资280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成都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成都经开区,规划年产能50GWh,预计年产值400亿元。

该项目将建设中创新航的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研发中心和生产、销售基地,设立中创新航华西总部、电池工程和先进技术研究院。

这不仅是中创新航首个落地成都的项目,更是迄今为止对外投资体量最大的项目,可极大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打造中创新航华西产业集群。

在中创新航项目签约仅5个月后,另一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亿纬锂能也落户成都经开区,总投资100亿元建设2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和电池研究院。

两家头部企业的项目全部投产后,成都经开区将形成100GWh的动力与储能电池产能,成为成都产能规模最大的锂电制造基地。

当前,成都经开区正借助两大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加速完善锂电生态链建设,形成了面积约1900亩的锂电产业园。

以成都经开区作为一个观察切口,不难发现,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正在加速向四川集聚。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除上文提到的中创新航与亿纬锂能外,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三家企业也加速落户四川。

今年7月,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均与成都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宁德时代将在成都市设立西南运营总部和成都研究院,与成都市在换电运营、研发、资源综合利用、电池关键材料制造、新能源及储能等领域开展合作。

此前,宁德时代合计总投资540亿元,通过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在宜宾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一至十期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能将突破200GWh。

今年6月10日,蜂巢能源总投资170亿元的锂电零碳产业园项目落地四川达州。

2021年,蜂巢能源投资220亿元在成都建设总产能约60GWh的动力电池制造基地及西南研发基地;及投资70亿元在遂宁市建设20GWh动力电池工厂。

头部电池企业的“扎堆”,与四川在能源、矿产、交通、人才、政策等各方面的优秀区位因素息息相关。

世界级的锂矿储备

作为我国锂辉石矿最丰富的省份,四川已探明的锂矿资源占全国的57%,锂辉石平均品位约1.30%-1.42%,开采潜力空间极大。阿坝州李家沟矿是目前国内进入实质性建设的最大锂辉石矿山,有望缓解澳洲锂矿“卡脖子”的现状。

此外,受益于接壤青藏高原的地理优势,四川能够以低廉的交通成本,获取青海与西藏的盐湖卤水锂盐资源。

以绵竹金河磷矿为代表,四川还具备丰富的磷矿、锰矿等资源。在LFP项目扩产热度不减的当下,可享受锂、磷、锰多元矿产资源协同开发的红利。

截止今年9月,四川地区规划锂盐项目超58万吨,接近全国规划总量的四分之一;磷酸铁锂及前驱体规划产能超300万吨,占全国约12.5%;负极材料规划产能超180万吨,占全国约12%。

丰富的清洁绿电助力零碳生产

高工锂电获悉,作为国家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四川水电装机规模已突破9000万千瓦,年清洁电量超3500亿千瓦时。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旗下公司下四川时代80%以上能源来自于当地可再生能源水电,每年可减少40万吨碳排放。今年10月,四川时代成为宁德时代第二家获评“灯塔工厂”的生产基地。

尤其对正负极材料企业而言,面对 “电老虎”的高能耗标签,四川丰富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可以提供长远的火电替代,结合当地快速发展的光伏、氢能产业,加快向零碳生产基地转型。

辐射面极广的交通线路

向东,四川可凭借长江水运辐射下游武汉、上海等汽车重镇;向西,可借力中欧班列链接欧洲大陆;向南,可拓达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多元化运输通路对电池及配套企业颇具吸引力。

德国汉堡作为中欧班列(成都)的重要中转站,可快速链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电池企业在德国与匈牙利的海外生产基地。

上月,“蓉欧非”铁海多式联运线路首发,拓宽了中欧班列(成都)境外覆盖网络,连接境外站点新增至94个,初步构建起以四川为核心,连接欧亚、辐射非洲的国际班列通道网络。

技术人才汇聚

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的代表,坐拥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在内的65所高等院校、两院院士31人、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48.13万。2021年,成都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为4.7%,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在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四家头部电池企业的入蓉布局中,技术研究院/电池研发中心均落地成都,印证了后者极强的高学历技术人才储备实力。

丰沃的汽车产业土壤

以中创新航与亿纬锂能落户的成都经开区为例,作为全国第六大汽车产业基地,成都经开区集聚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等10家知名整车企业、300余家关键零部件企,形成了从整机厂、装备制造到智能网联的汽车产业链全生态。

2021年,成都经开汽车制造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整车产量占成都市97.7%,四川省89.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能达32.3万辆,产量同比增长92%,为动力电池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消化市场。

而将目光进一步扩大,整个川渝地区本身就是中国汽车制造的基本盘之一,区域年产汽车近300万辆,占全国比重约12%。按照成渝两地打造“世界级万亿汽车产业集群”的规划,预计到2025年动力锂电池市场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

优良的政策环境

上游矿产资源开采方面,《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 年)》指出,“重点加强区内稀有金属等矿产的勘查开发利用,优化川西锂矿矿业权设置,推动甲基卡、可尔因地区锂矿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开发利用……有序推进国家级锂资源基地建设。”

地方各市中,成都、眉山、遂宁、达州等地在电池研发、商业模式探索、正负极材料生产等不同方面各有特色,形成了各自发力、协同发展的局面。

今年5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进一步完善锂电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其中着重强调:“在锂电方面,着眼打通超大城市电池生产、使用、储存、回收利用产业循环,大力培育新型储能产业链;重点发展动力及储能电池材料、电芯、模组、PACK、BMS、储能研发和制造,提升在蓉企业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实施动力电池回收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立全生命周期追溯监管体系,推进标准化电池箱、模块化电池以及相关接口形成行业通用标准,布局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电池回收管理工作。”

在上述诸多优秀区位因素的加持下,2021年,四川锂电项目投资金额居全国首位,共计达1706.7亿元,约占投资总额的18%。

成都作为四川的商贸、科技、金融、交通中心,在享受区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叠加西部地区顶级的科研院所与工程人才资源,更是成为新一代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中的“明珠”。

上月,在高工锂电、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主办的2022高工锂电材料大会上,成都经开区举办锂电产业投资专场推介会。现场,成都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力争全市形成两千亿以上规模的锂电产业集群。

在锂电产业浩浩荡荡向西转移的大势下,成都平原不仅将成为中国锂电产业的发展高地,也定将对全球锂电产业链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