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古稀老人26年捐资逾100万元爱心助学

大皖新闻讯  11月16日,志愿者樊女士听闻淮南古稀老人曾家英家在退休后的26年里,每月都把工资大部分捐出去,资助贫困学生和灾区,特意赶到曾家英家中,听她讲述爱心捐助的故事。

大皖新闻记者从淮南市文明办了解到,今年78岁的曾家英老人在1996年退休后,走上了爱心捐助之路,曾长期资助淮南、安庆、六安、合肥等省内的多个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也资助过四川甘孜州石渠县格蒙寺孤贫学校的藏族学生和青海、西藏的贫困学生。每个月退休金到账,她第一时间把资助款一笔笔寄走,只给自己留下500元生活费,26年来,她已累计捐款100余万元,荣获中国红十字会首批五星级志愿者、安徽好人、感动江淮志愿服务优秀个人典型、第三届淮南市道德模范提名奖、淮南好人等称号。

曾家英在向志愿者讲述她26年捐资助学的故事。

26年捐资助学未停止

曾家英家在淮南前锋新村,11月16日,记者和志愿者樊女士走进她家,看到的是一套2室一厅的房子,屋内装修比较简单,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房子是孩子们给我们老两口买的,他们都很孝顺,我俩的退休工资有一万多块钱,吃喝不愁。”曾家英说,夫妻俩现在都上了年纪,因为没有和孩子们一起住,孩子们担心他们在家中有意外,还特意在家里安装了监控视频,能随时看到屋里的动静。

曾家英得知记者和志愿者想听听她这些年来的捐资助学的故事,老人家从卧室里拿出一摞相关组织给她的捐资证明。记者随手打开几份证明,看到上面写有:2010年4月22日,为玉树地震灾区捐助1000元;2012年5月27日,为淮南潘集刘集小学捐200元;2018年5月31日,为寿县隐东小学留守儿童捐款600元;2020年1月30日,支持淮南市抗击新冠疫情捐款600元;2021年7月27日,支持河南抗洪救灾捐款1000元……

记者了解到,曾家英出生于革命干部家庭,从小耳濡目染祖辈和父辈乐善好施、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优良的家风塑造了她乐于助人的品德。1996年,曾家英退休,本可以过上清闲自在、含饴弄孙的好日子,可她却有了新的目标,开始了爱心助学路。

“我的助学路是从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齐王庙小学开始的,这里是我祖辈战斗过的地方。”曾家英告诉记者,齐王庙小学地处偏远,在校的学生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当时因为家庭贫困,不少孩子缺衣少穿,她去看到这些后红了眼眶,从中挑选了几个家庭特困的孩子进行长期资助。

因为这次资助,曾家英想了很多,她觉得既然淮南有贫困孩子,那其他偏远地方肯定也有贫困孩子,于是,她开始留意收集报纸、电视上有关贫困地区贫困孩子的信息。慢慢地,她捐资助学的地方从潘集区延伸至其他县区,从淮南市内到市外,从安徽省内到省外,这条捐资助学路一走就是26年。

在她的帮助下,一批批孩子顺利完成学业,一个个家庭满怀感激。直到现在,在淮南凤台县和谢家集区,还有她长期资助的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安庆、六安、合肥等地,她资助的多名贫困学生从小学读到了大学;在四川、青海和西藏,她资助了甘孜州石渠县格蒙寺孤贫学校等地方的藏族贫困学生。

除了捐款,曾家英还有个心愿,就是去看看自己资助过的孩子,为孩子们送去关怀,给孩子更多的鼓励。2005年和2006年,曾家英两次前往海拔4000多米、没有公路、没有水电的藏族学校看望她资助过的孩子。路途遥远,高原反应,一次来回奔波十几天,年轻人都苦不堪言,可曾家英却坚持了下来。看到孩子的那一刻,任何不适都烟消云散,曾家英想的是能帮助到孩子们,一切都值了。

每月工资只留生活费

曾家英告诉记者,她退休前在水利部门工作,现在退休已有20多年了,曾经喜欢出去旅游。“出门旅游全当是锻炼身体,上了年纪多跑跑对身体好。”曾家英说,她至今还保持着每天锻炼的习惯,感觉有30岁人的心脏和40岁人的血液,可惜因为上了年纪后,再和大家一起出去玩,因怕出意外,没有人敢带出去了,她就把心思放在了捐资助学上。

如今,曾家英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个月会固定把退休金一笔笔寄出去,深怕耽误了那些贫困孩子们的生活。曾家英每个月有6000多元退休金,每月20号左右退休金到账,她就会对照资助的孩子地址,把资助款和衣物日用品等物品一一寄走,而她自己只留下几百元基本生活费。曾家英有如此底气都是因为家里老伴支持、孩子们孝顺。

“我父母那边的水、电、燃气费用都是我从网上给他们缴的,父亲还有退休金,他们也吃不了多少,母亲把退休工资捐出去,我们也支持她。”曾家英的儿子陈健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对母亲捐款的事,父亲不反对,也无怨言,全家人都不在意她捐钱,只要老人开心就好,开心对身体也有益,做子女的不干涉她,况且这也是回报社会的好事。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就是一个热心人,我支持她捐资助学和向灾区捐款的事。”曾家英的小女儿陈曾告诉记者,她是一名教师,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次回家和母亲聊天,聊到班里有名女生的父亲去世了,家庭比较困难,买学习资料都困难,自己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母亲却认真了起来,当即决定资助这名女生,为女生购买学习资料,而她始终也没有告诉女生是她的母亲在背后资助。

陈曾还告诉记者,她经常和姐姐为母亲买新衣服,或者把自己喜爱的衣服送给母亲穿,可老人家穿不久,就会把一些衣服送给困难的人穿,她觉得自己有穿的就行了,这些年已习惯了母亲热心帮助别人,自己也支持母亲这样做,为家人树立了榜样。

记者了解到,曾家英的子女不仅把两位老人的生活安排地妥妥当当,更是逢年过节给她钱,让她想怎么捐就怎么捐。没有了后顾之忧,使曾家英的助学路更是一路顺畅。

除了捐资助学,曾家英对于周边家庭突发贫困或者遇上国内外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她也是第一时间到红十字会捐款。即便没有特定的捐款对象,她每隔一段时间也会把节省下来的钱送到红十字会,委托红十字会帮她捐出去。26年来,曾家英捐资助学、爱心捐款等已累计达100余万元。

做“公益达人”闲不住

在曾家英的各种捐助证明和获得的证书中,记者看到她在2015年6月,服务时长达到五星级志愿者标准,被相关组织授予“五星级志愿者”。

曾家英是闲不住、坐不住的人。因为家中的事情都由老伴和子女解决,所以她就经常跟着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其他志愿者走村串户参加公益活动。从到百里外的王家玉孤儿院、到乡村敬老院、农村小学,到病患者床头、残疾人面前……她总是如变魔术般从随身带的挎布包里掏出装钱的信封塞到需要的人手中。

记者了解到,一次晚上9点半,曾家英从凤台刚回到市区的家中,得知次日一早市红十字会要带领志愿者到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乡村学校考察、帮扶,她立刻报名参加。她和年轻的志愿者一起翻山越岭、马不停蹄地奔波两天,行程近千公里。一次去寿县偏远的扶贫村看望留守儿童,因为出发时间早没有公交车,她早上4点多就起床,走了一个小时赶到红十字会,生怕耽误了大家的时间。

2022年1月,曾家英在下楼时一不小心踩空摔倒了,左半身疼痛难忍。她怕家人担心,自己跑到医院检查,虽然没有骨折,但关节扭伤、软组织损伤,腿和胳膊肿痛,医生要求她在家静养。看到红十字志愿者群里发春节“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消息,在家养伤的曾家英心急如焚。到了2月下旬,还没有等到身体完全恢复,她不顾家人劝阻,坚持出门去给资助的孩子办理捐款,余下的1000元又送到了红十字会。别人都劝她说,年龄大了,不要这么奔波。可曾家英说:“我不累,我是70多岁的人,30岁的心脏,40岁的血液,我的爱心路还长着呢!”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摄影报道

编辑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