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都追梦人丨从香港到青岛,专访电影置景道具大师钟剑伟,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复原中国古建筑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悦

钟剑伟,也许您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您一定看过他参与的电影。不论是《新龙门客栈》中孤独的沙漠客栈,还是《功夫》火云邪神的金花暗器;不论是《木乃伊3 》里精巧绝伦的机械桌,还是《太极》中令人震撼的钢铁巨兽“特洛伊”;不论是《捉妖记》系列中憨态可掬的“胡巴”还是《红海行动》里神秘的无人机……都是出自钟剑伟和他的团队之手。

入行37年,百部作品,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影视置景道具制作专家,钟剑伟与华语电影一同成长。如今,他和团队来到青岛,在西海岸新区东方影都“安家”,发展影视的同时致力于古建筑文物保护。近日,他接受了半岛全媒体记者的采访,畅聊了他与电影的故事。

钟剑伟先生向记者介绍

用电影技术复原古建筑

木质粱架上雕刻的“凤穿牡丹”,威武霸气的九狮雀替撑拱,形态各异的猫梁组件……一走进青岛东方影都的235置景车间,记者就被各种各样的中国古建筑物件所吸引,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精美绝伦的金漆木雕屏风和罗汉床。

眼前的钟剑伟先生,体格清瘦、目光炯炯,他向记者介绍起这些古董的由来,“金漆木雕屏风和罗汉床距今有151年的历史,是我20年前在广州那边购买收藏的,这是当时潮州大家族的贺寿屏,家族长辈寿宴就把它立起来,罗汉床也是配套的,老太太坐在中间接受子孙们的祝福。”

钟剑伟特别喜欢中国古建筑以及艺术品、老物件,他表示这是边学习边积累的过程,“对我的职业生涯有着极大的帮助,做置景、道具是大部分时间都是要考究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是给了我们创作的灵感。我们只有接触多了,在布景或者制作道具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工作人员做的对不对、够不够好,不足之处可以立马去改。”

“上世纪90年代,我拍了不少古装戏,包括《黄飞鸿》《新龙门客栈》等等,到每个地方去勘景的时候,就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古村落,常年没有受到保护,很多就毁坏了。如果让它这样消失了,会很可惜。后人就看不到了,那我们作为电影人,我们能不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留下这些东西。”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他开始收藏中国古建筑其中的代表——徽派建筑。

目前,钟剑伟先生与团队正在为青岛影视博览会做准备,他们梳理了徽派建筑的体系与脉络,基于数字化技术并借助三维、激光、扫描、全站仪、GPS、GIS 等技术的支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等进行古建筑复原,235置景车间遍布的建筑拆件就是其中一部分。这是电影技术的跨领域延伸,也是中国古建筑传承的一次全新尝试。

过去,古建筑制作工艺的记录仅存在于书本、画册等平面载体当中,这让从事电影置景道具的钟剑伟先生意识到,想要完美复刻传统建筑,仅依靠书本的记录是难以完成的任务。随着影视科技的发展,三D打印技术、实景扫描技术被运用到了电影置景当中,新技术的普及引发电影置景的“变革”,同时也触动了钟剑伟的敏感意识,这套技术要是用于古建筑的修复、保存中将会突破书本、画册等平面载体的限制。“假如我要盖一个这么大的钱庄,他有三四十个斗拱,我们不可能叫木匠一一去雕这个斗拱,费时间,也费金钱,那如果是三D打印,我把它扫描一个斗拱出来,我就可以复制二十、三十都没问题,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数字保留。”

古建筑复原,是一个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互交融的过程,由传统匠人和数字建模师组成的团队正在赶工。“这批宋代的徽派建筑原件榫卯结构受到风雨的侵蚀早已损坏,而徽派建筑内部精细且繁杂,只有牢记‘营造法式’,秉持‘修旧如旧’传统观念的匠人才能完成这复原工作。他们技艺的来源大多来自于家族内耳濡目染的传承,以及少许书本上的介绍。”钟剑伟带记者来到置景车间的另一端,这里有三D打印机,“从这里出来打印件,制作出模具,经过材料填充、上色等一系列制作工序,生产出的复刻件与徽派建筑原件,能够拼合到一起。”记者在展示台上看到最终的效果逼真到令人难以置信。

“一景一物”皆有生命力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钟剑伟先生出生于广州后来到了香港,“我从小就喜欢制作一些手工艺,1985年我入行就进了成龙先生的剧组,开始从事置景道具的幕后,算到现在差不多参与拍摄了百部影视作品,制作的道具十万件左右是有的。”电影对于钟剑伟而言就是造梦工厂,能够和团队一起呈现出好的作品,是他一生宝贵的财富。

1992年版的《新龙门客栈》、《黄飞鸿之王者之风》、《黄飞鸿之龙城歼霸》、《长江七号》、《功夫》、《投名状》、《新少林寺》、《龙门飞甲》、《太极》第一部第二部、《捉妖记》第一部第二部、《西游伏妖篇》《红海行动》……这些在华语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品都有着钟剑伟和团队的印记。

将青春挥洒在那个“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港片黄金年代,钟剑伟回忆当时凭着满腔热血、沉浸在没日没夜的赶工之中,学习的大量硬知识终生受用。“当时在香港拍电影,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部戏,包括演员、导演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各个部门都相互帮忙。在这个机缘下,只要你愿意,就可能学习更多的东西。比如,做置景道具可以学灯光、摄影、也可以学制片、录音、剪辑等等,是一个特别好的锻炼。”

谈及与成龙、徐克、周星驰、陈木胜、许诚毅、郭帆、宋阳等导演合作的感受,钟剑伟先生透露,  “他们都是大家公认的特别有才华的导演,每个人的风格都不同,对于电影有着滚烫的热爱,能和他们合作是我的荣幸。导演是一部戏的灵魂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够学习到很多。每一位导演都希望自己的班底各个部门都与他进行沟通,各个环节协作一致。我们做置景道具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导演、美术指导对于场景的设想与要求。每一部戏,我都会主动去问导演,他想要的效果是怎样,看看我的想法会不会与他有出入。因为拍戏过程中是不可以出问题的,早沟通、早解决,对剧组来说就能提高效率。”

在他看来,影视作品中的场景与道具都是要有生命力的,这样才能吸引和打动观众,对自己和团队而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导演和演员看到景做的好,他们拍戏的时候灵感、情感都会发挥出来,不论是大场面还是小细节做的活灵活现,我自己也会很有满足感。”

把毕生所学传给年轻人

从业以来,钟剑伟对制作质量和美学都有着自己的坚持。小细节认真雕琢:青铜器上的光泽度、做旧木质结构的纹理、水龙头上的纱布、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考究;大场面身临其境:《龙门飞甲》中的巨轮激战、《木乃伊3》里机关重重的始皇宫殿、《功夫》里的如来手掌印……钟剑伟对于质感与细节追求的例子不胜枚举。“现在用数字拍摄技术像素就更高了,一根毛发是否真实都能拍摄出来,所以更得一丝不苟。”

说起职业生涯里最大的挑战,钟剑伟感慨还是《太极》里的“特洛伊”,这个高10米、宽12.5米、重量约30吨、可360度旋转具备移动能力的“机械怪兽”,被誉为当时华语电影史上尺寸最巨大的单一件式道具。

“特洛伊”从剧本开始,经艺术指导叶锦添设计外观,再交由钟剑伟设计内部结构,创作要考虑到尺寸比例、外观材料、造型特点、机械动力、表演空间、拍摄方法外,还要想到在道具工厂制造完成后,如何安全地拆卸、装载、运输到外景地,再重新组装起来,需要同时与导演、武术指导、摄影师、CG专家反复详细推敲。

它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可以360度旋转,上层中间有一个驾驶座舱可以升起,整个机械内部以一根钢轴为中心串连,装上一部1400匹马力的推土机提供动力,四周设计有多个气孔可喷射蒸气。钟剑伟当时组织了35名工作人员,花了3个月时间完工。

“做影视工作和任何工作都一样,态度至关重要。当你接了一部戏,就要研究它的历史背景,怎样才能呈现真实感。当年,我们都有师父言传身教,学的就是技术,也没有想过要赚多少钱,就是喜欢,不怕费工夫就是想研究。一部好的作品出来,能够得到观众和行内的认可,所获得的成就感不是能够用金钱衡量的,我会一直做下去,也可以指导年轻人。”

钟剑伟的团队年龄组成从20多岁到40多岁的都有,“不过,现在学习我们这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而且我们是需要机械、数字化的人员,但是他们很多都流向了的其他行业,我现在的责任就是传承,把毕生所学传给他们。”

落户青岛发展影视+

“ 我第一次来青岛是2001年,是拍杨紫琼主演的《天脉传奇》,去了八大关、总督府,被老城区的万国建筑群所吸引,当时的拍摄就得到了青岛市政府的很多支持。” 2017年,钟剑伟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拍电影《一出好戏》,“那个山洞是我们搭建的,大约有四百平方米,因为影片中设定的背景是日本的一个火山岛,里面的石材是很难找到的。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需要给真实的山体、石头的肌理拍摄很多素材,包括颜色、润泽度、潮湿度、周围植被的模样,都要详细了解。然后,通过3D扫描下来再去建模,做出石头,再一块一块搭起来。在做实景之前,我们会给导演、美术指导先看模型,然后他们会告诉你哪里高一点、窄一点或者要加点什么,最后定下后我们再着手搭建。”

“黄渤导演是青岛人,不仅很有想法也特别有亲和力。他非常愿意跟你去沟通,他曾说,钟老师,我拍了这么多戏,头一次见只要给置景道具提出想法,都说可以实现的人。”而在钟剑伟看来,自己做这行是为戏服务的,解决问题是天经地义的职责。

“之后我们还拍了《超能一家人》和《流浪地球2》。我觉得东方影都有着一流的硬件与服务,也在不断地实践电影工业化,我们如果扎根在这里,把技术传承给下一代,是非常好的选择,今年6月我就把公司落户到这里。” 一边传承一边创新,钟剑伟团队拥有行业内领先的六自由度平台及专业工程师,可以呈现出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的运动,颠簸及各种动作效果。

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革新,影视+的边界也越来越宽。“比如我们做的古建筑修缮复原,博物馆样品的复制。现在都讲究低碳、环保、绿色,用3D打印技术就可以节省木材,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我们建立了中国古建筑3D扫描数据库,可以提供给相关的行业专家来研究。用这种方式保护中华文化瑰宝,彰显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