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武汉充满志愿服务力量!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在我国,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在武汉,5年,397个志愿服务项目,106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推广,133万元投入项目资助。由武汉市文明办、武汉市民政局联合主办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推选及路演展示活动,走过五年,培育时代志愿新人,弘扬时代奉献新风,让奋进的武汉充满力量。

今年赓续举办的第五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推选活动, 传递时代驱动力,一批兼具成长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优秀项目脱颖而出

“心健康,新开始”

武汉市武昌医院志愿者服务队

在武汉,有一支志愿者队伍,在十年前就开始了一场爱心长征。他们帮助青少年走出心理阴霾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撑:开展早期识别、科普宣教、疾病防治;并开拓性地构建医校联盟,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专业心理服务,免费心理健康讲座180余场次;免费筛查心理问题超过18000余人次。

“E心关爱,共享未来”

武汉地铁EAP志愿服务队

武汉地铁人启动“E心关爱”品牌创建服务,呵护市民的回家路。200余名EAP志愿者进一线、进车站、进社区,通过“午后心理话”“心理健康知识滴灌行动”“心晴打卡行动”等特色活动,为15000余人,包括员工、乘客及轨道交通周边居民提供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服务时长5400余小时。

绿水青山志愿红

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

在武汉,有一群这样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用他们常年的身体力行宣讲环保理念、推动公众参与,带给社会生态环保理念的正向改变。一年多来,这支庞大的队伍围绕“山、水、林、田”等开展100多场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践诺“每个人都是生态保护的参与者、行动者、宣传者”的宣言。

同为环境保护类的“美丽庭院”社区花园营造计划项目,本着“美丽社区,我们定义”的初心,发动200余户家庭、800余名居民朋友参与庭院花园的管理及美化工作,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向美的涟漪。

同为环境保护类的“三部曲·奏响温馨青绿之歌”百步亭温馨苑社区治理项目,以苑区“绿色驿站”为基础,通过植物科普课堂、变废为宝创意活动等形式,打造了居民们热爱的共享绿色空间。

红色文化“进社区、进乡村”

武汉市老干部“银龄芳华”志愿服务队文艺分队

在武汉,有一群70多岁的老人决定“发起梦想”。230名退休老干部参与到文艺支队,一年来,他们为大型文体活动提供会场礼仪、红歌演唱、党史宣讲等志愿服务,服务群众1100余人次。

“阅读关爱”

武昌区蒲公英悦读小镇

武昌区蒲公英悦读小镇是童心的守护者,把阅读的种子埋进孩子心中。11年前,儿童阅读推广点灯会亮灯;8年前,蒲公英阅读嘉年华启动。截至到如今,已有百名教师走进武昌百个社区,数十位儿童文学作家走进48所学校,约有1150名学生收到爱心资助。

同为文化文艺类的“传承中华文化——打造第二课堂”项目,引导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文博场馆,从“游”到“学”,把文旅场所打造成为他们的“第二课堂”。

同为文化文艺类的“作家进社区”阅读推广活动,每年都会举办阅读活动100余场,知名作家与孩子们面对面地交流,带领孩子们学会阅读与写作,每年惠及儿童5000余人。

“托起明天的希望 让爱行在路上”

爱心助考公益活动

18年来,爱心助考公益活动,通过组建爱心车队,以“线上+线下”联动应急响应服务等方式,助力考生按时、顺利抵达考场。每年高考有千余名司机自愿参与爱心助考,每年高考累计服务考生和家长30000余名。

“融·乐·创”外籍友人“不见外”

葛洲坝社区外籍友人暖心帮帮团志愿服务队

“一个安全宜居的城市需要住在这里的每个人都付出努力。我们虽然是‘老外’,但不是外人。”在宝丰街道葛洲坝社区,随处可见肤色各异、用中文说着“你好”的“老外”。在疫情常态防控要求下,这群来自五大洲的“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外国人穿上红马甲,守护第二故乡。

    

同为民生服务类的“耄耋无忧”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团队成员,服务社区内80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通过议事会形式,以“小老”助“老老”参与社区共治。

同为民生服务类的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益项目,针对快递员、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其家属,开展帮扶慰问、健康体检、子女托管、亲子国学等活动,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同为民生服务类的助力社区治理,共度美好“食”光项目,每年固定50名博士服务团成员、200多名本科生志愿者以及30余位专任教师组成专业团队,开设“知·食”互动科普讲堂,“食·趣”夏令营等活动,体会科学,实现陪伴。

同为民生服务类的“童梦童享”光谷困境儿童关怀志愿服务项目,以实际行动关爱困境儿童,为处于困境的孩子,带来乐享童年的平等机会。

五色阳光——照亮乡村儿童的艺术梦项目

五色阳光志愿服务队

七年来,践行“用艺术阳光照亮乡村儿童成长路”的初心,五色阳光志愿服务队每周都会前往江夏区鸿华希望小学和杨桐小学,为孩子们教授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累计授课5000课时、受益学生1000余人;同时他们艺术乡建,打造刘家港美丽乡村,实现从儿童留守到父母返乡的美好愿景,累计务工时长20000小时。

“守初心、传薪火”

武汉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 第一服务管理中心老兵志愿服务队

三年来,10余名来自各军兵种的退休专家教授,把历史的真实和感同身受搬进了宣讲课堂,形成了30多万字、20余本的教案;他们驱车万里,重走长征路,足迹遍布5个省市,5万公里,受众8万余人。

     

同为党史宣讲类的党史宣讲,“声”入人心项目,三年来,“听习总书记的话”志愿服务队成员从最初的10余人扩充到200余人;他们用评书慢板、音乐演讲等宣讲形式,探索出一条用百姓故事传递好声音的新路子。

“街头有爱”

汉阳区春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这是一支动静结合的流浪乞讨巡查志愿服务队伍,它依托专业社工,以重点街区站点为核心,将商圈安保、汉阳环卫、美团骑手等社会力量纳入救助体系,对流浪乞讨人员开展分类救助,真正实现“街头有爱,困有所助”。

     

“银耀知音”

蔡甸区老干部志愿服务队

他们建立了全市第一个老干部系统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他们在全市首次探索社区时间银行,启用服务换服务模式。他们是排忧解难的“调解员”、社区自治的“红管家”,一年多来,586名老党员志愿者加入“银耀知音”志愿服务队,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免费义诊等活动230余场次,服务社区居民2万人次,切实履行志愿服务、深入人心。

武汉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推选活动,成功培育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项目。为推动志愿者服务实践开展了许多前沿探索。这座志愿者之城,用大爱的力量撑起城市文明的脊梁。

点击观看节目完整视频

往期回顾

公厕届的颜值“天花板”长啥样?它不仅外在美 内在更是大有乾坤

茶旅融合促发展 “小茶叶”变身乡村振兴“大产业”

‍‍

出品丨武汉广播电视台科技生活频道

编辑丨新媒体小组 一颗糖

记者丨张翠华 张玲

通讯员丨熊瑛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