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亿,威高又有大动作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11月25日,威高集团与青岛高新区管委签订多项合作协议,总投资50亿元的威高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正式落户青岛高新区。

本次签订合作协议,共包括了青岛威高国际医疗健康产业总部、数字低碳全国总部、医疗健康产业基金等多个项目。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是青岛制造业重点布局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而在整个产业版图中,医疗器械尤其被寄予厚望。

01

高新区医疗产业探索“新生态”

近年来,高新区作为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市场较发达的区域之一,作为核心的医疗医药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多项产业政策的发布,吸引了阿斯利康、海尔生物、国药器械等多家世界500强。

此次签约的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从产业引进育成到数字低碳能源再到发展基金支持,“产、研、基金”贯穿整个青岛高新区医疗医药产业链。

目前,青岛高新区管委与威高集团签订了青岛威高国际医疗健康产业总部、数字低碳全国总部、医疗健康产业基金等多个项目合作协议。

青岛威高国际医疗健康产业总部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91亩,主要引入产业基金投资的项目,包括已投资的中韩合资瑞博斯(青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产业基金投资等其他项目。

数字低碳全国总部项目,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依托威高集团建设,以能源托管为核心,集研发、生产、经营、运维及大数据管理为一体的数字低碳全球总部。

医疗健康产业基金项目,依托威高集团在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和康复医疗等方面的优势,由青岛市引导基金、高新区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威高资本等合作设立20亿元的医疗健康产业基金。

除此之外,青岛大学还将与威高集团在高新区共建青岛大学威高研究院,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康复医疗等产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商业应用等工作,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随着产业链和生态的日趋完善,青岛与威高将会碰撞出更多火花,并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器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02

龙头企业助力青岛

威高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的威海国营医疗器械厂一分厂,经过三十多年的改制与发展,如今的威高已涉足1000多种医疗器械,20多万种规格,成为全球品种最齐全的医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制造商之一。

去年6月,威高集团旗下的威高骨科在上交所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公开发行股票4141万股,募集资金15亿元。上市首日因股价暴涨,市值一度冲到400多亿。

而到了今年6月27日,威高集团旗下公司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初步计划募资5亿美元。这也是继威高股份2004年港股上市、分拆骨科威高骨科科创板上市之后,威高集团再度谋划旗下企业上市。

在2020年中企500强中,威高排名第375位,制造业500强176位。在世界医疗器械前15大细分市场中,威高进入了11个领域。在“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排行榜中,威高以品牌价值232.75亿元荣登医药健康类榜单第4位。

其布局涉及临床护理、骨科、血液净化、药品包装、医疗介入、手术机器人、医学工程等产品线。包括骨科、血液技术等多个产品线位居全国前列。产品已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医药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在市占率方面,威高高端输注耗材、血液设备及耗材、药包材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左右,骨科材料系列、血液净化系列、心内耗材等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30%左右。

去年,威高集团与上海展开深度合作,威高(上海)国际研究院项目在闵行区顺利落户。项目占地61亩,预计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23亿元。

威高预计将设立高分子材料、组织工程及修复、智能医疗装备、生命科学产品四个研发中心。旨在促进高新产品研发,加快技术引进和强化对外合作。以此打造具有特色的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医疗器械设备研发生态模式。

03

强强联手,更需持之以恒

正所谓火车要想跑得快,关键得靠车头带。此次威高与青岛高新区展开新一轮合作计划,意在青岛高新区搭建一套涵盖“产、研、基金”等多方面,囊括医疗工业、医疗商业和医疗服务业全流程的“威高医疗生态链”。

可以预见的是,在威高的带动下,将加速青岛医疗器械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最终助力青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产业生态链系统。

除威高合作项目之外,青岛已经有多个产业园以及项目正在落地投产。7月以来,青岛围绕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召开了多场专题会议,期间多次强调,要将专业园区打造成为产业优质资源聚集地、行业领域创新高地。

而此次落地的威高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集约化优质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其聚集效应能够为接下来医疗器械项目招引带来活力。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医疗器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与资本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其产品制造技术涉及医药、电子、材料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其核心技术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血液学、生命科学、检验医学等多个学科。

换句话说,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含量高,介入门槛高,需要打造“产业—大学—研究机构”完整的生态闭环。

在未来,青岛可能会复制深圳的路子,通过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吸引国内国际知名医疗器械企业来青岛设立生产基地,以此抢占新一轮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