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民政局获评“全国民政系统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

人民网合肥12月15日电(赵越)人民网安徽频道获悉,合肥市民政局近日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民政系统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仅有4家单位获此殊荣。
为何会获此殊荣?据悉,合肥市民政局紧扣兜底保障,夯实基本生活救助、健全专项救助、发展急难救助,努力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和智慧救助,助力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精准救助。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会救助提标扩面“1+3+6”机制,即建立1个增长机制,提高6项救助标准,扩大3项补贴范围;出台低收入人口认定帮扶办法,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全面建立覆盖相对贫困、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的保障制度。  
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城乡低保21868人、低保边缘等低收入人口11624人。截至11月底,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4.5万人,已发放低保金11.97亿元,临时价格补贴 6293.4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4365.21元。
聚焦高效救助。推行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街道),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经办服务能力,推行购买岗位健全队伍,实现县、镇(街)、村(居)、村民小组及网格员“五级联动”。
组建由村(居)委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社区居民等组成的主动发现队伍,通过定期入户探视巡访开展摸底排查,做到线下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仅10月份以来,根据省厅开展新一轮困难群众摸排工作部署,全市累计摸排困难群众163628人,纳入兜底救助7441人,开展服务救助38215人次。
聚焦温暖救助。创建“一街一品”服务救助新模式、打造“温馨救助 情满合肥”的社会救助品牌项目、实现“资金+实物+服务”救助、成立专项救助基金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等多项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并被国家相关文件吸纳采用。
建立合肥市流浪乞讨人员“近邻”关爱机制,开展“近邻”招募行动,通过倡议全体市民、选取定点商户做流浪乞讨人员的“近邻”,增强主动发现功能,确保早发现早救助,不发生冲击道德底线事件。“近邻行动”行动以来,已招募爱心商铺25家、志愿者41人,发放冬季救助棉被25床、大衣31件,救助72名流浪乞讨人员及临时遇困人员。
聚焦智慧救助。统一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路,创新做法获评全国优秀案例。实现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通过数据比对等方式及时预警困难群众,实现救助政策找人。
市民政局分别与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信息共享,市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平台向三家司法机关开放查询、预警功能,三家单位在日常工作中根据需要查询困难群众信息,同时发现生活困难案件对象及时做预警推送,确保生活困难当事人都能得到及时救助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