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最新研判:走出疫情已成定局,不会再逆转

图片
“我们即将走出这次疫情已成定局,这个趋势不会再逆转。”
12月17日,在2022年中美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高端论坛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在现阶段感染高峰期马上来临之际,对老年人要有非常好的保护。
“如果老人没有打过疫苗,应该降低他们的活动度,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戴口罩。而去见老年人的时候,也要戴好口罩再去。最终希望老年人能够注射疫苗,有更好的药物能够去保护他们。”
图片
“当这一次的新冠疫情出现以后,我们就知道这个病毒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了流感病毒,而且人类普遍对这个病毒没有免疫力。”张文宏介绍,人类从来不以消灭一种物种来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标。所以,流感从世界上诞生以后,它跟我们人类的免疫系统逐渐达成了平衡,随着我们人类接种疫苗和普遍感染,它会与传染病维持在一定的稳态。”
张文宏表示,新冠病毒也面临同样的局面。“目前各种研究可以看出,我们接种了疫苗以后,对病毒的演变有非常大的压力,使得疫苗接种以后病毒演变的数量大幅度减少。最终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有奥密克戎毒株最终胜出。这个毒株对人类的免疫具有一定的逃逸作用,而且它的R0值已经接近16-18左右的水平,从奥密克戎毒株家族跳跃出来再诞生一个传播更快的毒株现在已经很困难了。”
张文宏表示:“从上海的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已经出现显著的毒力降低趋势,但是对于脆弱人群的攻击性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对于年龄大于8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也是主要的重症病人。除了年龄以外,慢性肾病、高血压以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都是成为脆弱人群患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多数死亡或者是重症病人多发生在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当中。所以,疫苗的接种对保护脆弱人群非常关键。”
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对老年人进行充分地保护,具体要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就是一旦感染如有症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药物治疗;第二,建议他们充分地接种疫苗;第三,在大流行期间对他们形成一个反向的保护,避免病毒进入他们生活的空间。”
张文宏表示,期望针对奥密克戎的更多新疫苗能够早日上市,这对防备脆弱人群的奥密克戎感染也有很高的价值。“尽管如此,接种现有疫苗仍然有效地帮助我们形成对奥密克戎一定的免疫屏障,最终使得我们能够赢得这一场战役”。
老年人现在打疫苗晚不晚?
受基础病影响的能不能打?
独居老人是否有必要接种?
老人目前接种疫苗晚不晚?
接种后多久能产生抗体?
  通常接种疫苗后1-2周开始产生抗体,全程免疫后4周产生的抗体能够达到较高水平,意味着产生了较好的保护作用。如果是加强免疫,因有免疫记忆,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会比基础免疫产生得更快。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尤其是高水平的抗体需要一定时间。
  在目前新冠流行的情况下,建议没有完成接种的老年人尽快接种,尽快按照程序完成全程和加强免疫,使疫苗的保护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之前由于基础病等原因
被评估为不符合,
接种新冠疫苗的老人
是否一直不能接种?
  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这类属于严重过敏反应,也是最明确的接种禁忌症,不能接种。
  有基础性疾病评估后不能接种,大多数属于暂时缓种,不属于接种禁忌。后期病情稳定后特殊的治疗结束后可以考虑接种
  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容易导致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一方面要做好自身防护,另一方面病情稳定后,要尽快完成疫苗接种。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
依然有可能感染,
是不是没有必要接种?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预防感染发病,也可以预防重症和死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是显著的
  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推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大量的监测和研究显示,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种疫苗的人患病风险、重症和死亡风险高出很多。这种风险通过疫苗接种可以大大降低
独居老人与社会接触少,
且家中无人,
是否还有接种疫苗的必要?
独居不意味着与社会完全隔离。
新冠流行早期由于传染源不广泛,对大多数人来说感染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当前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过程隐匿,每个人感染病毒的风险都在增大,包括独居老人。
老年人一方面免疫力在衰退,另一方面大多有基础性疾病,感染病毒后重症风险较高。建议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家人同住的老年朋友尽快接种疫苗,自己得到更好的保护,也使家人安心。
和青壮年人群相比,
老年人对疫苗的不良反应
更高还是更低?
疫苗不良反应是由于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以及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因素,接种疫苗之后可能会有少数人出现一些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我国目前在持续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新冠病毒疫苗不良反应总体报告发生率略低于60岁以下人群报告水平,绝大多数是一般反应,少数属于异常反应,严重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健康中国
责任编辑:徐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