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共富改革紧扣群众“急难愁盼”,浙江开年怎么干?

新华社杭州1月13日电(记者俞菀、李平、林光耀)记者近期获悉,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浙江重点谋划推动了34项共同富裕重大改革,涉及13个民生领域。“浙里优学”“浙有众扶”“浙里康养”……围绕这些重大改革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相关人士,请他们说说浙江开年具体打算怎么干。

1月12日,在新建成的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托育中心,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玩游戏。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浙里优学”发挥教育服务共同富裕的基石作用

丽水市缙云县张村小学学生陈瑶正在加紧训练音乐课上学会的新曲,打算在除夕夜给家人一个“惊喜”;老校区搬来的旧树桩化身新校区的微笑椅,江山市峡口小学退休教师徐初一坐在椅子上笑看学生发来的问候短信。

城乡同步课堂、课后拓展服务、“银龄教师”计划……浙江千方百计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据悉,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浙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大幅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位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已覆盖全省所有乡村学校。

“新的一年,我们将持续提升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教育成色。通过实施山区海岛‘强师’行动、‘县中崛起’行动和乡村小规模学校调整优化行动等,补齐山区26县和海岛县教育短板。全面保障持有居住证的随迁子女享有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加快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覆盖全学段的资助政策体系,探索社会人员学历和技能双提升新路径。”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峰说。

2022年11月23日,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白塔岭社区志愿者与老年居民在社区服务驿站内聊家常。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浙有众扶”打造点对点精准帮扶共同体

丈夫慢性病的固定开支、儿子骨折的康复费用,自己面临断缴的养老金……面对生活重压却又碍于情面,55岁的杨女士曾经一直徘徊在求助之门外。幸运的是,不断流通着的内部数据,悄悄地把她的困难“转告”给了相关部门。嘉兴市南湖区南溪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敲开了杨女士的家门,协助其申请支出型贫困救助。

“数据融合带来的最大优势,就是让我们能够发现‘沉默的少数’。”嘉兴市民政局副局长郑新娣说,以往老百姓发生困难,不知道自己能享受什么救助政策。现在通过政府内部的数据汇集共享可精确获知救助对象困难,我们通过核对其家庭经济状况,研判救助对象能申请的救助类型。

依托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浙有众扶”实施方案围绕谁该帮、帮什么、谁来帮、帮到哪、帮得怎么样等五个方面迭代升级。目前,通过“浙里救”平台实现了35类数据共享,联动了2000多家社会组织,可为16个部门提供统一核对和困难统一认定服务。“全面覆盖、政策集成、精准高效”,一个智慧大救助模式在蓬勃成长并快速成熟,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1月12日,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社区志愿者指导老年居民使用“浙里办”民生服务应用。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浙里康养”持续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

“叶芬奶奶,您种完这个植物后,要记得给它浇水哦!”1月5日,记者来到海宁市先锋社区幸福养老院时,照护人员正在对几位认知症老人实施“园艺疗法”。今年74岁的叶芬老人患认知障碍10年了,以前在家时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如今不吃药也能稳定情绪,家人感到无比欣慰。

据悉,浙江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乡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制度,通过“浙里康养”的相关应用,2022年已开展覆盖省域1243.5万户籍老人的全员评估,对评估疑似失能失智的64.4万余名老人全力提供医疗、康复方面的护理。

“2023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新增8000张认知障碍专区床位,新增6000名持证养老护理员,新增800家养老院‘阳光厨房’,进一步增加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浙江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陈建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