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海,扑火救人,无所不能!青岛有40支社会救援队伍,全年施救超6000起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家中有老人走失,多支救援队展开地毯式搜索;海边有人被困,救援队开着橡皮艇,第一时间赶到登上礁石救援;有人被困山顶,救援急速上山;防疫消杀、“120代驾”……在有危难的现场,总能看见冲在一线的社会救援力量。记者从青岛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青岛目前社会救援队伍已经有40支,队员近3000人。2022年,全年累计开展各种公益救援活动6158起,参与人数49000余人次,参与城市山地、海上紧急救援376次,救助遇险人员422名。青岛社会救援队伍不论人数规模还是救援能力,都已经排名全国前列,已经成为青岛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牌。

游客被困网红洞

上山下海

全年累计救援6158起

  2022年2月4日下午6时许,崂山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接到警方警讯通报,崂山石老人海域有人被困,需要救援。接到信息后,救援队携带救生衣以及橡皮艇等水域救援装备迅速赶往现场,仅用时8分钟就成功就5名被困人员营救上岸。

  2022年12月30日晚上6时许,青岛第一响应救援队接到110指挥中心通知,有三人在石门山上迷路。接到通知以后,十余名队员迅速赶到山下集结。当时,一些队员刚刚退烧,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队员们客克服身体的不适,根据被困人员提供的信息,在寒冬中爬上山顶。最终在一个风口处,将已经被冻得瑟瑟发抖的三人营救下山。

  2022年12月13日下午5时许,在青岛八大关花石楼附近的海域,两名女子在礁石上看风景,没有看到上涨的海水被困。无奈之下只好报警求助,110指挥中心也将该信息发送给了正在栈桥附近工作的青岛金山海上救援中心。接到信息后,救援人员迅速开船到达现场,将两人营救上岸。两名女子被营救上岸以后,发朋友圈表达对救援队、民警以及消防队员的感谢。

青岛九九五应急救援队参与防疫消杀

  几乎在每一个有困难的现场,都能看到救援队的身影。记者从青岛市应急志愿协会了解到,2022年,全年累计开展各种公益救援活动6158起,参与人数49000余人次,参与城市山地、海上紧急救援376次,救助遇险人员422名。特别是在全市疫情防控和驰援外地市等地疫情消杀工作中,市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始终践行“疫情不退、我们不散”的精神,协助当地社区开展“地毯式”消杀,受到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的高度称赞。

40支队伍近3000人

14支队伍装备过百万

  青岛市应急志愿协会会长李爱东说,2008年的时候,青岛只有一支红十字会救援队,人员也只有几十名。人数真正开始增长是在2013年前后,社会救援力量可以正式注册,队伍迅速扩大。李爱东说,协会的成员单位都是人数超过50人的市一级队伍,截止到目前已经有27支,人数2800人左右。而根据青岛市应急管理局的统计,青岛目前注册的社会救援队伍,已经达到了40支,人数接近3000人。

  “这一个规模,在咱们山东省内算是最大的。”李爱东说,规模最大的是青岛斑马应急救援队,在全市各区市都有分布,人数超过500人。从救援能力上来讲,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虽然只有100人左右的规模,山地救援以及水域救援的力量都是最强的。志愿者入队的门槛就比较高,需要具备专业的救援能力才可以加入。据介绍,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中心长年坚守在山地水域救援一线,先后开展了石老人礁石5人被困人员救援、浮山3人被困救援、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翻船落水人员救援、石老人网红洞2男被困游客救援等121次,救助人数149人。

游客被困网红洞,市救援队紧急营救

  “随着救援参与的增多,各救援队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李爱东说,青岛社会救援力量这两年从硬件到软件,都在不断地提升。硬件方面,救援设备越来越先进专业,救援设备超过100万的队伍就有14支。专业救援能力上,各救援队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参与各类救援培训,能力也越来越强。

  作为一座沿海城市,每年都出现不少游客因为不了解潮汐规律,被困在礁石上的情况。青岛世宝特救援队、金山海上救援队等等,拥有国内先进的橡皮艇。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防疫消杀、当司机、找老人

公益救援闪耀在每个角落

  去年12月份,120救援车的司机一度比较缺乏。青岛好司机救援队的志愿者主动报名,承担起了开救护车的任务,奔跑在救死扶伤的一线。

  在去年的疫情防控中,社会救援力量也冲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青岛市九九五应急救援队队长耿旭说,自三月份以来,他们对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免费公益校园消杀。60多所院校进行360度无死角的消杀,出动大型弥雾机16台,小型弥雾机6台,大型迷雾跑2台队员90余名,为孩子们打造安全健康的教育环境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他们还参与道路救援100余次,包括汽车搭电、沙滩救援、泥泞道路救援、车胎充气等。2022年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羊毛沟啤酒节等等。青岛市九九五应急救援队提前规划,每天安排队员参与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做好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工作。

即墨蓝天救援队参加培训

  谈到这两年的发展,李爱东说,这两年不仅队伍增多,不少队伍也开始进行细分,发挥专门的救援。比如,青岛蛟龙救援队不少队员都有潜水证,在水下救援中拥有丰富的救援能力。除此之外,不少救援队都具备丰富的山地救援以及海上救援力量。

  青岛启航应急救援中心全队车辆均配备有急救包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与市120急救中心互联急救平台对接,接收其推送救助SOS信息百余条,参与多起救援工作。

自筹资金参与救援

“公益心”是动力源泉

  “很多人觉着,我们这些社会救援队有资金支持,但是绝大部分都是自筹资金,受邀进行培训的时候,会有一些收入。”青岛市应急志愿协会会长李爱东说,这些公益组织都是自发成立的,队员有一些经营企业,经济状况稍好一点,大多数是个体劳动者、企业职工,本身收入并不高。干粮,自购器材,牺牲陪同家人的时间,冒着各种风险去进行救援。

即墨蓝天救援队救出被困人员

  “等将来老了,可以跟孩子们说当年做了多少好事,是一件值得让孩子还有自己,都骄傲的事情,”即墨蓝天救援队队长董刚说,他是一名无线电爱好者。刚开始的时候,组织了一些发烧友在一起。后来,他们发现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做一些公益的事情,就慢慢成立了一个应急小组。随着参与救援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们直接注册了即墨蓝天救援队。

  “我把工作地点都搬到了救援队,一年365天差不多有360多天在救援队,”董刚说,成立救援队以后,他们也感受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主要是救援能力以及救援设备。为此,她们自费参加了各类救援培训,并购置了装备。

  “2023年,我们开始24小时值班制度。”董刚说,每天都会有人值班坚守,这样能第一时间集合,赶到救援现场。

  “2022年有很多难忘的瞬间。”董刚说,去年4月份,三标山发生了火情,当晚接到电话以后,十余名队员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现场。他们在现场奋战4天时间,等到救援结束的时候,所有队员都已经精疲力尽。同样,去年发生在附近海域的一起船舶侧翻,9名船员遇险。他们接到求助信息以后,第一时间就驾船前往,在茫茫大海里寻找。最终,成功将9名船员全部救回。

即墨蓝天救援队救助落水人员

  “作为一名救援队员,最难的就是平衡工作、生活以及救援之间的关系,”董刚说,为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他们几乎牺牲了全部的休息时间,来参与训练和救援。“公益救援这个事,还是一种个人的情怀。”董刚说,去年一年,自己光是买装备、参见培训,就花了三五万元。对于自己的忙碌,妻子也经常抱怨。但是每次出门的时候,又叮嘱他一定要小心。

  “或许我的这种想法,代表了很多队员的观念。”董刚说,做公益本身就是一种风奉献精神,当救出一个人的时候,那种内心的成就感是每个人最大的动力来源。

人物:

三昼夜转移出两千多人

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就是想找一点事情做了,就选择了公益救援,”今年36岁的耿旭是一名个体业主,2019年联合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青岛九九五应急救援队。耿旭说,当时就想着要做一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就选择了公益救援。

  耿旭说,成立救援队后,他们也自费购置了很多设备。在参与救援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让他印象深刻。2021年河南遭遇了洪涝灾害,他们接到救援信息后,第一时间就携带橡皮艇赶往现场。

  “我们去的时候,水位已经比较深,不少村庄被围困。”耿旭说,队员们来不及休息,就驾驶橡皮艇赶往村里救援。当时,原本的道路已经被淹没,水下的情况也不清楚。他们小心翼翼地驾驶橡皮艇,来回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青岛九九五救援队参与防汛

  “差不多三天三夜,基本上没大休息。”耿旭说,当时你看到那个场景的时候,心里想的就是赶紧去,将更多的人转移出来,根本顾不上休息和吃饭。被转移到安全地带后,村民们含泪感谢,让他们很动容。“这一刻,让你觉着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耿旭说,在公益救助的路上,这样的场景不断地在上演。“这也是很多人在公益道路上越走越坚定的原因之一。”耿旭说,有很多东西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一个人的热心,唤起一群人的爱心,不断传递下去,让青岛成为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每个人都是奉献者,每个人也同样感受到这个城市带来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