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当好排头兵三年行动方案发布

昆明市当好排头兵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重要部署,奋力开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进一步夯实产业支撑、增强发展动能、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建设实力春城、温馨春城、开放春城、绿美春城、幸福春城、效能春城,为推动云南实现“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体现省会担当、贡献昆明力量。

(二)工作思路

围绕强产业、优环境、增动力、提品质、惠民生、转作风,推动实施6大工程,组织开展30项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动态实施100个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改革开放创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以高质量跨越发展新成效当好全省发展排头兵。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1万亿元以上,经济首位度提高到30%以上、力争达到32%,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人左右。

——在产业强省建设上当好排头兵。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工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660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5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加快建设西南地区制造业高地、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上当好排头兵。营商环境各项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全面进入国内一流方阵,打响“昆明效率、昆明服务、昆明诚信”营商环境新品牌,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招商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市场主体突破184万户、“四上”企业突破7000户。

——在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上当好排头兵。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进出口总额突破3000亿元,基本建成中国·昆明国际陆港。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国际友好交流城市)达52个。

——在城市建设管理上当好排头兵。以滇池、西山为绿核的环状城市结构初步形成,公园城市、“高原水城”特点初步显现。滇池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取得实效。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昆明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协调发展活力更加彰显,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2%左右。

——在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上当好排头兵。建成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标杆。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就业更加充分、更有质量,每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4万个以上,城乡收入比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在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上当好排头兵。作风革命、效能建设成效明显,省会意识、效率意识、担当意识明显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本领水平大幅提升,当表率、做标兵、争第一的干事创业激情全面迸发。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实施产业振兴工程,优化经济体系

实施产业强市三年行动,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建设“产业高地、实力春城”,加快形成全省领跑、全国先进、对周边国家有一定辐射引领作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加快构建“8+N”产业链体系,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奋力打造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一批支撑昆明发展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加快培育“链主”型企业,实施“千百十”工程,围绕“链主”企业集聚一批上下游企业,到2025年,各产业链面向行业30强企业招引落地3—5家“链主”企业,全市拥有千亿级企业1户以上、百亿级企业20户以上、十亿级企业100户以上,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齐头并进态势。

2.加速工业突破崛起。加快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实现工业总量、工业增加值占比、新兴产业占比“三个突破”。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30%、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突破40%。推动冶金、烟草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充分发挥生物资源优势,打造生物产业强市。加快推进闻泰(二期)、沪滇临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提高电子信息产业能级。加快培育新能源电池和稀土功能材料,服务新引进的一批重点项目开工投产,做强做大新材料产业。巩固提升自动(智能)化物流成套装备、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打造西南地区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3.推进现代服务业强基提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打造金融、旅游、商贸3个千亿级产业群。集聚壮大金融机构,扩大国际金融合作,力争跨境人民币结算额突破450亿元。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和旅游业全面复苏,实施“引客入昆”,2025年接待旅游总人数、旅游业总收入较2019年翻一番。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发挥文化先导作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精心打造一批赋能带动作用强的文化IP,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吸引更多大型企业区域性总部落地,总部企业累计达380家。促进内外贸易一体化发展,加快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夜间经济示范区提档升级,积极培育保税展示销售、进口商品直销等新业态,发展磨憨、长水机场等口岸免税购物中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4.持续扩大产业投资。继续实施工业投资三年倍增行动,力争工业投资每年增长26%以上,到2025年,工业投资占投资比重提高到20%以上。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重中之重”产业项目清单,开辟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全面落实用地等要素保障机制,深化融资对接服务,提高产业引导资金(基金)撬动效应,促进更多要素、资源向产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集聚。

5.推进开发区优化提升。不断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加快补齐软硬件设施短板,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制定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5个千亿级开发区,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85%以上。构建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亩产论英雄”评价体系,力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亩均营业收入分别达到600万元、400万元。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布局,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和重点项目建设,到2025年,各园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60%以上。

(二)深入实施服务升级工程,优化营商环境

扎实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建设“投资沃土、温馨春城”,让昆明成为引领全省投资发展的高地、创业兴业的热土。

6.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高服务意识、服务理念和服务能力,深入开展“三个听取”活动,践行“一线工作法”,更好发挥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等助企服务工作机制,主动下沉一线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周期服务。倡导光明正大、大大方方与企业家交往、为企业服务,营造重商亲商爱商护商良好氛围。

7.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推广“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等模式。实施公平审慎智慧监管,加快构建“柔性执法”体系,切实减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负担。深入应用“一部手机办事通”,提升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就业等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能力。推进政务服务全流程网上办理、掌上办理。深化多部门联办“一件事”改革,逐步实现“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全面推行个体工商户登记智能化无干预办理。推动企业税费事项100%“网上办”,纳税时间在全省总体目标基础上再压缩5%。

8.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一把手”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完善多层次联动招商、全流程落地服务、常态化考核评价等工作推进机制,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到资率。建立目标企业池,集中优质资源加快引进落地一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头部企业。围绕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和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开展跨境产业、保税物流、外贸综合服务等特色产业招商。每年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00个以上,三年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70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以上。

9.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各类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5%以上、“四上”企业年均增长10%以上。谋划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显著提升国有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研究设立“企业管家”和“项目管家”,建立完善沟通协调、结对帮扶、问题受理解决等工作机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提高至50%以上。实施企业上市倍增行动,落实财政奖补、要素保障等支持政策,上市(挂牌)公司数量突破140家。

(三)深入实施动能转换工程,强化创新开放

继续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建设“辐射中心、开放春城”,加快构筑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和开放新高地。

10.构筑高能级科创平台。完善省市一体化科技创新协同机制,规划建设滇中科学城,全力打造区域性科学中心。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加快建设贵金属、特色植物提取等云南特色实验室。高质量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等支撑平台,力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数量达到550个。提升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辐射能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数量达到130个。推进昆明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国际专利申请量(PCT)达到1000件,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1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企业集群和创新联合体,培育一批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链主”企业。推进科技创新主体量质“双提升”工程,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计划,2025年分别达到60家、5000家、3000家。支持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发挥科技服务业桥梁纽带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100亿元,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880亿元。

12.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昆明高校联盟”和“科研院所联盟”运作机制,举办“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实施“春城大学生创业行动”,扶持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建立完善“人才绿卡”制度,研究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妥善解决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现实问题。深入实施“春城计划”、“每年10万大学生留(回)昆计划”、“春城产业导师”,打造科技人才入昆升级版。到2025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分别达到45万人、50万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达到2500人。

13.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扩量提质。培育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和短缺资源进口,到2025年,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00亿元、跨境电商贸易额50亿元。实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三年行动,加快发展跨境物流、跨境旅游、服务外包、对外工程承包、文化和中医药服务出口,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服务贸易聚集区,到202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2%以上,国际贸易市场主体达到1万户。

14.加快建设大通道、发展大物流。深入实施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推进王家营铁路枢纽、安宁桃花村铁路场站、磨憨铁路场站改造升级,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中老班列集结中心和货源组织中心。加快推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航空枢纽。推进昆明商贸服务型、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力争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推进东川港、福宜高速等综合交通项目建设,构建承内启外的公铁、公铁水、公铁海等跨境多式联运体系,创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滇中东盟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在全市打造5个物流集聚区、20个重点物流中心,2025年基本建成“枢纽+集聚区+中心+通道”现代物流体系。

15.加快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坚持规划引领、规划先行,制定实施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磨憨口岸货场改扩建、磨憨至磨丁跨境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解决口岸基础设施薄弱、通关能力不足等“卡脖子”问题。推动正威集团(昆明磨憨)国际医养科创产业示范园区等项目建设,培育国际物流、跨境旅游医疗康养、进出口加工制造、国际金融贸易等重点产业。加快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磨憨口岸智慧改造升级,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力争跨境货物运输量、货值翻一番,分别达到1000万吨、800亿元。

16.大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实施促进开放平台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三年行动,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作用。加快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开发建设,联动沿线州市协同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进口加工基地、商贸服务基地和物流配送基地。积极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共建产业园区,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和对外投资。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会议之都,提升中国—南亚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会展活动品牌影响力、辐射带动力,每年举办国际会议及展览活动200次以上。

(四)深入实施城市焕新工程,提升功能品质

以建设公园城市为引领,以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设“高原明珠、绿美春城”,让省会更显品质、更有底蕴、更富魅力。

17.优化城市发展格局。高质量划定“三区三线”、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构建以滇池、西山为绿核,包括安宁、晋宁、呈贡、嵩明等在内的环状城市结构,塑造昆明特有的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空间格局。按照千万级人口城市标准,逐步提升水、电、气等市政公用设施承载保障能力。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加快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整平“波浪路”,2025年建成区路网密度达6公里/平方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3万公里。加快实施昆明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适度超前布局“三个基建”,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完善新能源充换电桩(站)布局,统筹部署“智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区域性引调水工程,“十四五”期间新增供水能力1.2亿立方米。

18.有序推动城市更新改造。积极推进老旧厂区、老旧小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积极处置“烂尾楼”。加快巫家坝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到2025年,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全部完成改造,城区雨污分流建成200公里,新建、改造5000个庭院小区排水管网。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形成一批城市水体公园、湿地生态系统、滨水商圈,久久为功打造清水穿城、城水相融的“高原水城”。坚持把文化特色融入城市发展,更好发挥城市环境艺术委员会作用,积极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更好传承历史文脉,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

19.提升绿化亮化品质。加快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编制实施城乡绿化美化十年规划,建设绿道网络体系,精心绘制独具春城特色的“绿美”画卷。制定实施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建设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公园体系,打造春意盎然、人景相融、城文一体的公园城市,2025年全市建成区绿地率大于40%、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4平方米。加快滇池绿道建设,打造环滇池生态文化景观带和沿岸183个美丽乡村,把滇池沿岸建设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公园城市建设的核心引领。推进城市重要节点及道路景观亮化工程,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夜景亮化示范点,实现“白天观花、夜晚览灯”。

20.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强化大气污染防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保持在98%以上。推进以滇池、阳宗海为重点的流域水环境治理,强化面源污染协同治理,持续减少入湖河道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滇池外海水质达到Ⅳ类、阳宗海湖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加强污水、垃圾处理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保持在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持续放大COP15后续效应,加快推进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积极创建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统筹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等十大工程,不折不扣完成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

2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昆曲玉楚红”协调发展,做大做强昆明都市圈,高水平推进云南滇中新区直管区三大功能区建设,推动安宁融入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支持“西山+安宁太平新城”、“五华西北片区+富民”跨县域片区共建共享。全面实行招商引资项目跨区域协作,制定实施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解决一批存量产业项目跨区域流转难题,打造高效联动、竞相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五)深入实施幸福提质工程,增进民生福祉

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增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团结花开、幸福春城”,让更多优质公共服务惠及全省人民。

22.打造乡村振兴“昆明样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每年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以上。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全面推进“一县一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构建“6+2”产业体系,重点打造1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昆曲、昆玉、昆石、武倘寻等高速公路沿线特色农业聚集带,推进云南国际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晋宁区现代花卉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2.7∶1以上。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23.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促进外出务工劳动力本地就业。发挥创业带就业作用,建设一批青年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和农村创业示范园,打响“春城创业”品牌。健全收入分配制度,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农村居民持续增收、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不低于9.8%,3个脱贫县及磨憨镇增速不低于11%。

24.推动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十百千”名师培育工程和“银龄讲学”计划,新引进名师名长150人以上。积极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依托安宁、嵩明职教基地,打造服务全省、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现代职教高地。到2025年,学前教育基本实现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比例达40%,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达到西部省会城市前列。打造环滇池自行车赛、龙舟争霸赛、上合昆明马拉松等一批国际品牌赛事。推进城市综合体育中心和高原健体运动中心建设,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实现100%覆盖。

25.加快推进健康昆明建设。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推进国家心血管病、肿瘤、呼吸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实施省妇幼保健院新院、昆医附一院康复医院等重大项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吸引国内外高水平医疗机构在磨憨设立分支,争取在仿制药生产、细胞治疗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提高面向周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磨憨国际医疗中心。加快区域性国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长坡院区扩建等项目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26.构建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各项社会保险执行率达100%。优化提升“春城惠民保”保障能力,持续推进“信用就医”。深入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建立完善三孩生育养育教育配套政策,创建国家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活力发展社区)20个以上,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成1家示范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筹集不少于6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将磨憨镇居民社会保险一体纳入昆明市社会保障体系,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27.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制。到2025年,累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6个。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培育和打造一批主题教育场馆、宣传教育基地、研究教育实践中心。深入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推动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持续开展“昆明民族团结大舞台”、阿诗玛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搭建各民族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六)深入实施实干争先工程,激励担当作为

持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成为共识,建设“踔厉奋发、效能春城”,锻造堪当排头兵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8.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磨砺选拔干部,提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大力推进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业务培训、挂职学习、交流轮岗,注重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经济工作主战场培养锻炼干部。年度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考核测评“好”的单位占比达到90%以上。

29.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健全激励和保护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严查诬告陷害、关爱回访等工作力度,适时对当好排头兵大竞赛中实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争当“行动派”,在建设强省会、争当排头兵的赛道上提振精气神、跑出加速度。

30.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决肃清余毒流毒影响。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聚焦“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聚焦权力运行、聚焦重点领域、聚焦作风建设,有效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推动落实,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谋人不谋事”的错误思想,推动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锚定当好排头兵目标不动摇,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谋划推动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寻标、对标、创标,努力推动本地区、本领域各项工作在全省争第一、在全国创一流。

(二)实施专项行动。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当好排头兵三年行动,深入推进30项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再谋划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新一批三年行动,进一步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三)强化项目支撑。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抓实项目谋划、签约、开工、投产、增资各环节。加强高位统筹,持续开展重大项目攻坚提速,按季度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完善调度协调机制,倒逼审批服务提速,力促项目早投产早达效,发挥高质量投资项目的牵引带动效应和战略支撑作用。

(四)开展比学赶超。持续开展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活动,按季度开展竞赛评比、观摩点评和经验交流,运用展板、网络、纸媒等多种载体树典型、亮成绩、晒差距,不断增强“比”的劲头、“学”的热情、“赶”的动力、“超”的追求,加快形成学典型、争一流、创佳绩的生动局面。

(五)加强评估考核。强化目标导向、交卷意识,每季度检查工作推进情况,适时对政策、措施开展评估。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加强考核,将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评,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来源:昆明日报

责编:莫开井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