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稳经济】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平凉市2022年度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纪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平凉市2022年度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纪实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秦玉龙/文 姚志强/图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回顾刚刚过去的2022年,一组组亮眼数字、一个个民生工程、一项项发展实效,见证了平凉儿女踔厉奋发,攻坚克难取得的卓越成效。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去年,全市各县(区、市)各部门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在医疗、养老、托幼、住房、教育、交通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增进民生福祉,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2022年省市列民生实事全部办结,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5%。

养老服务惠及30多万老年群体

春节前夕,天寒地冻,然而崆峒区中心敬老院里却是欢歌笑语,暖意融融,一群老人身着大红棉袄,头戴“皇冠”,与全院的老年人一起唱歌跳舞。这是敬老院开展的院内第四季度“生日月”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为特困老人们送上了诚挚的生日祝福。

老年人正在市老年大学上课。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平凉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为19.07%,达到34.8万人,预计到2025年,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5万。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养老服务提出了巨大挑战。近年来,全市上下持续改善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2022年,全市建成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个。现有城乡养老机构33个,入住城乡特困和低收入老年人1381人,床位利用率为52.3%;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个,床位60张。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800个,床位9810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一年来,全市各级各级部门聚焦老年群体“急难愁盼”问题,紧盯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步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在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现在许多老年人独自居住,每顿饭做多了吃不完,做少了又吃不好,“既要吃饱又要吃好”,成了老人们的“老大难”问题。为了保障老人们饮食健康,崆峒区柳湖镇养老服务中心开设了长者食堂,家住附近的老人们只需花上七八元钱,就能吃到营养健康的热乎饭,吃得又好又省心。同时,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实际需要,该养老服务中心按照适老化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布设多功能活动室、棋牌室、阅览室、书画室、休息区、医务室、爱心理发等功能室,设置护理型床位10张,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贴心服务。

旧楼改造后的中心城区电力东苑小区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实施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4793户,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舒适,更美好。“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是维护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有力举措,也是强化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缓解居家照护压力的惠民之计。”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特困供养服务机构通过设立医务室(站)或与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的方式,与医疗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开通了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需要住院治疗的老人提供便利服务,形成了“小病不出院、大病能转诊、健康有保障”的运行机制。

医务人员在崆峒区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为社区居民免费义诊。

吃不愁、病不忧。全市各县(区、市)养老服务工作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质量要求”,全力打造“家门口”养老服务阵地,为民政兜底对象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照料护理服务,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居家照料、文化娱乐、健康关爱等线上线下服务,有效解决了老年人无安全活动场所、无专业照护等问题,保证老年人享有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目前,已建成并投运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通过创新发展居家养老,推行“互联网+养老”模式,建成了市县(区、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通了“12349”养老服务热线,完善了社区老年人服务信息数据库,24小时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打通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化解“登记难” 数万群众喜领产权证

曾经,不动产办证难是困扰部分群众的老大难问题。由于过去在城镇化建设中工程建设领域管理不规范、部门监管不到位、开发建设单位相关主体责任不落实等原因,造成部分购房群众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成为群众在解决住有所居后又一新的揪心事、烦心事、难肠事。

面对一本本历史遗留的“旧账”,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相继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全市各级各部门统一行动,主动“买单”,拉网排查、分类施策、妥善解决、动态跟踪。2022年,化解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4.85万套,数万户群众拿到了牵肠挂肚、心心念念多年的“房本”。

领到了产权证的群众在认真查看登记内容。

自全市化解已售城镇住宅“登记难”问题工作开展以来,市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筹谋划,研究部署,反复强调:有问题必须解决问题,不能让群众为历史旧账买单。

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平凉市在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甘肃省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问题“登记难”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平凉实际,制定发布了《平凉市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 “登记难”问题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原则、工作目标、适用范围、处理意见、方法步骤,建立了调度、督导、通报、销号等工作制度。

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办理业务。

《方案》针对办证难环节存在的如开发建设主体灭失、用地手续不完善、欠缴土地出让价款及相关税费、未进行规划核实、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未办理消防验收、未通过人防验收、住房和土地被开发企业抵押及司法查封、房屋及土地证载面积和实测面积不一致、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中被征收人与原房屋所有权证登记的所有权人不一致、不动产登记所需资料遗失等14项问题,明确了解决途径、方法和处理意见,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为彻底解决“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遵循。

记者发现,过去造成购房人办证难的几个主要问题,在市级化解《方案》中明确了解决途径和方法。如关于开发建设主体配合不积极、整改不到位、恶意欠缴税费的问题,《方案》给出了两条处理意见:意见一:符合此次化解范围的项目,开发建设主体要履行申请主体责任,不得因涉及缴纳税费、整改和处罚等原因撤销登记申请,损害群众合法权益。意见二:各级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加大追缴力度,对于开发商恶意欠缴税费的,依法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追缴。对拒不配合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从业人员,依法纳入失信名单,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住建部等部委印发的《关于对房地产领域相关失信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规定,实行联合惩戒;追缴未果的由职能部门依法按程序申请法院,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强制执行;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中被征收人与原房屋所有权证登记的所有权人不一致的问题,《方案》处理意见如下:市征收办、棚改中心在棚户区改造中,与被拆迁的房屋实际所有权人签订的《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由税务部门依据相关税收规定,向《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中的被征收人核算税费;住建(房管)部门和不动产登记机构在办理房屋备案和不动产登记时不再核查原产权证,直接登记给 《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中的被征收人。

关于解决不动产登记所需资料遗失的问题,《方案》明确:涉及不动产登记所需资料遗失的,经单位或个人申请,相关职能部门为申请人提供便利,给予相关资料补正、补发或存根复印(并盖章确认)。申请人提交的补正、补发或存根材料,不动产登记机构应视同合法合规的材料,并予以办理相关不动产登记。

《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标为:确保2021年完成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摸排;2022年全市年底前化解率达到90%;2023年一季度前基本化解全市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

采访中,问起解决了产权证后的心情,受益群众个个笑逐颜开,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同时,他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力度,争取从源头上彻底杜绝办证难问题的再度发生。

缓解“入园难”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摇号入园”是为了保证公平性的一个举措,也反映出中心城区优质公办园园位紧缺的现状。面对由来已久的幼儿“入园难”问题,市、区持续实施城乡幼儿园扩量提质工程,新建了4所公办园。2022年,中心城区秋季招生的15所公办园,小班共设置1479个园位,4所新建公办园小班园位增加了364个,中班园位增加了439个,大班园位增加了447个。小中大班园位加起来,4所新建的公办园一共增加了1250个园位,总数增加到了2365个园位,相比2021年的招生人数翻了一番。

崆峒区玄鹤小学项目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前年,平凉一中新校区建成投用,将原校址划拨平凉四中,四中原校址划拨崆峒区西大街小学。去年,崆峒区新河湾A区幼儿园、崆峒区世纪花园D区幼儿园、崆峒区新洲嘉苑幼儿园、崆峒区文化街幼儿园等新建的一批公办幼儿园和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成,进一步优化了中心城区教育布局。去年开工建设的崆峒区玄鹤小学,投资1.4亿元,计划开设教学班42个,新增学位1890个,预计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建成投入使用。

崆峒区新河湾A区幼儿园教室一角。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去年是平凉中心城区集团化办学启动实施第一年,集团化办学采取了“强校带弱校”和“主校办分校”两种模式,合理引导校(园)长、中层管理人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在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相互挂职、交流任教,以促进中心城区校际之间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新成立的10个教育集团,通过实行管理融合、资源融合、教学融合、教师融合、评价融合“五个融合”和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资源使用、统一教师交流、统一教育科研、统一课程设置、统一评价标准、统一品质提升“七个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整体提升集团内各成员校(园)办学水平。从实施效果来看,集团化办学促进了学校的深度融合,许多市民对中心城区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充满信心。

崆峒区新民路小学由于各种原因,新生招生困难,2021年招生时仅有3名新生报名,招生结束后,通过区教育局才调剂了20多名新生。2022年,西大街小学与新民路小学联合成立了崆峒区西大街小学教育集团,该校作为西大街小学教育集团新民路校区,受到家长青睐,有50多新生报名入学。广成学校与平凉八中联合成立了崆峒区广成教育集团,教育资源的整合推动了平凉八中的招生工作,去年新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

崆峒区广成学校小学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答疑解惑。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化办学是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解决中心城区“择校热”“大班额”等老大难问题的有力举措。随着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深入推进,将有效缓解市区内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学难”现状,推动中心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生之基。去年,全市新建改扩建校舍51万平方米,新增城区义务教育学位5680个、幼儿园园位2550个,普通高考应届一本上线率高出全省平均线10个百分点。多年来,教育投入始终是平凉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一批重大教育工程得以顺利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有效落实。随着校安工程和“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实现了“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去年,平凉还有更多的民生红利释放,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托底,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市儿童福利院,孩子们正在贴窗花。

2022年,全市落实稳就业政策性资金5.9亿元,选聘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67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47万人。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和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提标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实际报销比例提高6.5个百分点,发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补助10.9亿元。实施各类医疗卫生项目54项,市中医医院主体建成。市体育运动公园基本建成。平凉健儿在省十五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泾川文汇足球队晋级2022赛季中国足协杯16强。

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无人机照片)。

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耀眼的数字,展现出民生福祉的深入。在平凉高质量发展中,发展与民生和谐共振,数据是最好的见证。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化作真实可感的温暖,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将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平凉实践中谱写新篇章。

我们期待,在新征程上,平凉的民生福祉将不断扩大。

编辑:张   霞

审核:刘英娜

监制:张逸霄

技术: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