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钱袋子”:监管再次警示互联网存款风险

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近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再次强调,将继续深入整顿地方中小银行互联网存款和异地存款业务,严肃查处高息揽存、违法违规吸收异地存款等行为(包括互联网渠道)。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金融消费者办理存款业务时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关注业务渠道是否合法、利率水平是否合理等因素,不要随意委托他人办理存款业务,也不要被高息所诱惑,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自2021年1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来,银保监会持续督导地方中小银行落实通知要求,加快整改进度。
巩固前期整改成果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经前期监管排查,目前地方中小银行存款业务以本地为主,异地存款占各项存款比例很低,负债稳定性增强,机构本地化经营趋势更加明显。
按照监管要求,地方中小银行应坚守服务当地、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的定位,坚持资金源于当地、用于当地的原则,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规范互联网存款业务,严禁吸收异地大额个人存款。
“互联网存款、异地存款不加规范,可能扰乱存款市场正常秩序,增加部分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隐患,以及出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不到位等情况。”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监管部门再度重点强调整顿,主要是部分地方中小银行开展互联网存款业务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需要引导中小银行回归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并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表示:“中小银行需要继续巩固前期整改成果,对照《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点,进行自查,踩红线行为、擦边球行为一律整改。同时,根据当地银保监局要求,细化互联网存款和异地存款业务限额,并进一步加强监测。此外,从来源的稳定性、结构的多样性、成本的适当性等角度,中小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存款分析,以此为基础优化负债管理和存款营销管理,提升精细化程度。”
自营平台建设待完善
储蓄存款与理财、基金等风险投资产品存在本质区别,应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此前指出,互联网存款业务存在风险隐患,例如,滥用存款保险兜底机制,在存款市场恶意竞争,暗示“零风险、高收益”。
孙天琦表示,高息揽储必然追求高收益资产,匹配高风险项目,导致资产端风险增加,中小银行脆弱性提高。一些中小银行以高利率在平台揽储,并支付“导流费”,进一步推升负债端资金成本,刺激银行寻求高收益资产,将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长期来看,资产质量和经营管理能力面临考验。
此外,互联网存款在账户管理、资金出入等方面也存在合规风险。孙天琦指出,中小银行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与异地存款人开展远程交易,存款人的实名认证、尽职调查等均不同于线下,中小银行自身的技术能力又不足以支持业务的持续监测,在账户管理、资金出入等方面存在合规风险,并可能触犯反洗钱有关规定。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参与存款资金支付的过程中,存在未取得客户协议授权或违规构造代收场景等问题,需予以关注。
华北某城商行管理人士表示:“在办理存款业务时,金融消费者要注意识别银行金融机构的正规渠道,切勿轻易通过互联网渠道、资金掮客甚至熟人朋友等代办形式办理存款业务,金融消费者应该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资料,并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网银密钥等。”
在杨海平看来,中小银行自营平台建设的挑战主要在于:一是中小银行的品牌影响力有限,利用APP、公众号、小程序等数字化平台自主拓展互联网存款,吸引力不够;二是存款营销数字化平台缺乏与客户场景的融合;三是中小银行存款产品针对性不强。建议中小银行加快开放银行布局,加快对接客户生产生活场景,优化线上产品设计,通过交叉营销等手段,促进资金沉淀。
对中小银行而言,自营平台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自营平台在客户引流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需要不断丰富功能和场景建设,提升客户引流。银行应不断丰富功能和产品服务,不断优化客户体验,不断为客户创新价值,是吸引和留住客户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