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巴列维王朝,为何在关键时刻,会放弃抵抗?老美:不许反抗!

1979年之前的伊朗,那叫一个开放啊,俊男靓女一大堆,个个都穿着光鲜亮丽的西服和裙子,完全看不出任何保守守旧的影子。
说实话,巴列维王朝统治时期的伊朗,世俗化的程度,简直令其他伊斯兰国家感到汗颜。传统教士们走在大街上,整天都会红着脸指责穿着前卫的年轻人:有伤风化,成何体统!
不过1979年,巴列维王朝下台以后的伊朗,迅速成为了一个传统国家。无论男女,都裹上了大袍子。女性的头巾和面纱,几乎成了标配,甭说跟三两好友出去嗨皮了,连独自出趟远门的资格都没有。
除此以外,1979年以前的伊朗,和老美的关系好到快要穿一条裤衩子了。但1979年以后,双方的关系下降到了冰点。同样是那一批伊朗人,因为当局换了,所以情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伊朗巴列维王朝,究竟给世人留下了哪些回忆呢?为何在关键时刻,他们会放弃抵抗,出国避难呢?
图片
礼萨汗,一个视土耳其国父凯末尔为偶像的男人。
我们都知道,近代土耳其的国父是凯末尔。这个人可了不起啊,他在奥斯曼帝国垮台以后,保住了突厥人的基本盘,也就是如今的土耳其。
虽说只有奥斯曼帝国巅峰版图的七分之一大,但好歹把土耳其人都聚拢在了一起。这还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他在土耳其进行了比较深刻的世俗化改革。
当年很多人希望凯末尔出任苏丹,相当于他们的君主。可凯末尔选择一口拒绝,他要建立的是共和国,而不是君主制国家。
那个年代很多人将凯末尔当成英雄,礼萨汗也不例外。1921年,恺加王朝的最后一任国君,正带着一群美女出去郊游,时任哥萨克旅的指挥官礼萨汗,便在德黑兰推翻了恺加王朝。
图片
末代国君压根不敢抵抗,撒丫子跑国外逃命去了。礼萨汗就这么成了这个国家的主心骨,他先加封自己为当朝宰相,手握军政大权。随后又给自己来了一套篡位三连“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继而于1925年取代恺加王朝,建立了巴列维王朝。
很多人开始质疑了,不对啊,凯末尔不是反对君主制吗?为啥崇拜凯末尔的礼萨汗,会选择继续当国王呢?
其实礼萨汗之所以崇拜凯末尔,那是因为凯末尔在土耳其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将土耳其带向了富强,而不是凯末尔放弃苏丹大位。一国之君这个位置,谁不爱呢?那是凌驾于法律之上,可以为所欲为的角色。
君主要当,改革也要做。礼萨汗是个雷厉风行的男人,他上台以后,立马开始了一套雷厉风行的改革。
首先,礼萨汗将国名从波斯改成了伊朗,意思很明白,要和过去一刀两断,走上一条新道路了。
其次,礼萨汗将过去的行政区划全部打乱,重新划分成10个省份,以此分割那些地方豪强们的势力,从而可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再者,礼萨汗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法令,取代了昔日传统的伊斯兰法令,将世俗法令和信仰完全剥离开,以此确保世俗化改革不受宗教的干扰。
此外,礼萨汗建立教育部,在全国兴建大量世俗化的学校,用世俗化的老师,取代宗教教士。同时允许女性就读大学、考编等。
最后,礼萨汗终于对着装下手了。他下令禁止国内女性再穿大袍子,戴头巾、面纱,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西方服饰。
好家伙,他这么一套改革搞下来,伊朗和过去就完全不同了,从一个传统的宗教国家,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高度世俗化的国家。
图片
巴列维王朝危急关头,为何放弃了抵抗。
可以说,巴列维王朝建立初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过很快他们就陷入了列强纷争的麻烦之中。
恺加王朝时期,英国和俄国在伊朗瓜分了大量利益,礼萨汗当然想摆脱这两位大佬,于是走上了和德国交好的道路。结果二战爆发,有明显亲德倾向的礼萨汗,终究还是被英俄联军给赶跑了。
礼萨汗走了,但是巴列维王朝并没有结束,他的儿子巴列维国王继承了大统。二战期间,伊朗也就成了盟军向俄国输送物资的重要渠道。
二战结束以后,伊朗也算是立功了,因此在老美的帮助下,1946年,他们将所有苏军都赶出了本土。巴列维国王对老美可谓是感恩戴德,从此跟老美好上了。
图片
巴列维国王曾经在西方留过学,因此更加喜欢西方文化,所以他依旧坚定不移地按照父亲的改革老路继续往前走,岂不知前途坎坷,他要面临的麻烦非常多。
首先,宗教人士挡道的麻烦很难解决。为此巴列维国王开始扩充军备,用武力手段,强行抓获了一大批宗教反对分子。不过这么做,反倒是让更多宗教分子对巴列维王朝深恶痛绝。
其次,伊朗贫富差距无法调和。当权阶级富得流油,可普通老百姓连一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有点关系能找到每天赚10美元的工作,这在上世纪70年代是不敢想的事情,咱们到了21世纪初才达到这个水平。可绝大多数老百姓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说他们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
再者,贪腐严重,巴列维国王没魄力解决。这也是贫富差距的根源所在,豪强们巧取豪夺,导致民怨沸腾。巴列维国王只能干瞪眼,根本没有解决措施。
这么多麻烦聚集在一起,底层人士和宗教人士一拍即合,打算把巴列维王朝给推翻了。因此1979年,一场针对巴列维王朝的运动,就这么展开了。
霍梅尼作为这场运动的领袖人物,打算建立一个由教士们掌管国家的伊斯兰共和国。虽说前途未卜,但底层人士已经无法忍受现状,只能跟着霍梅尼干了。
图片
危急关头,巴列维国王立马向老美求救,希望他们伸出援手,哪怕老美不自己下场,只要允许自己出兵镇压,那国际舆论上也好看点。结果老美的总统卡特却表示:你最好别动手。
这下巴列维国王傻眼了,老美不仅不帮忙,反而不允许巴列维国王自救,无奈之下,巴列维国王只好带着一家老小流亡海外,第二年他就被气死了,享年61岁。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巴列维王朝的核心盟友,老美为何在关键时刻不帮巴列维国王一把呢?
第一,巴列维国王此前把老美高层给得罪光了。原来在1973年,伊朗趁着中东各国对西方国家石油禁运的档口,和沙特一起哄抬石油价格,翻了三四倍。结果导致老美经济严重萎缩,甚至爆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第二,巴列维王朝说到底还是一个君主制国家,这和老美倡导的民主平等背道而驰。而霍梅尼却打算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却有可能和老美不谋而合。因此不少人奉劝当时的老美总统卡特:少管闲事,别跟巴列维王朝走太近!
第三,巴列维国王解决内部矛盾的能力,实在是令人很无奈。就算老美打算出手相助,也觉得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反倒是霍梅尼,给了老美无限幻想。
无论出于哪种原因,老美都没有打算扶巴列维王朝一把的意思。戏唱到这里,巴列维国王才意识到,小丑原来是自己。由于老美不断以人身安全为借口,胁迫他出国避难,巴列维国王只好放弃了反击,前往异国他乡。
图片
老美算是后悔他姥姥给后悔开门,后悔到姥姥家了。
为啥?因为巴列维王朝虽然有时候搞点小动作,但好歹跟老美的关系很铁啊。可新建立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就不同了,他们把老美当成了头号敌人。
这下完犊子了,当年沙特和伊朗,是老美在中东地区的左膀右臂。可老美这么一波袖手旁观的操作以后,直接把盟友变对手了,你说老美气不气?
不过霍梅尼短时间内也没有一下子就搞定伊朗,因此老美在1980年赶忙去找流亡海外的巴列维国王,希望他能回去主持大局啊!结果人家当年就被气死了,就问你惨不惨。
这种“蠢事”,老美是真没少干啊!伊拉克战争也一样,花了几千亿美元下去,结果脱胎换骨的伊拉克,居然被亲伊朗的什叶派给掌控起来了。等于说老美花了几千亿美元,为伊朗量身打造了一个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