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快速醒酒针”,已通过小鼠实验;科技部重组后不再管理具体科研项目|环球科学要闻

· 分子生物学·
注射激素使小鼠快速醒酒
图片
FGF21通过激活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来对抗酒精中毒。来源:CELL METABOLISM/CHOI ET AL.
人类通过饮酒摄入过多的乙醇会出现醉酒的状态,而动物在食用一些发酵的成熟水果或花蜜时,也可能因摄入乙醇过多而有酒精中毒的风险。近期,发表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上的一篇新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FGF21)有助于促进醉酒后的觉醒。
首先研究者分别向不能产生FGF21的小鼠和正常小鼠注射乙醇,发现缺乏FGF21 的小鼠在摄入乙醇后,需要比正常小鼠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恢复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 处于异常体位时所产生的恢复正常体位的反射活动)和平衡能力。随后的实验发现,通过注射给药的方式让正常小鼠摄入FGF21,会降低小鼠从由乙醇引起的无意识状态和共济失调中恢复的时间。FGF21通过直接激活调控觉醒和警觉性的蓝斑核(locus coeruleus)区域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noradrenergic neuron),来介导其抗乙醇毒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FGF21的肝-脑通路的演化是为了防止乙醇引起的中毒,它或许可以作为治疗人类急性酒精中毒的药物靶点。
· 科学事件·
科技部重组,重组后不再管理具体科研项目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作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其中提到,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不再参与具体科研项目的评审和管理,主要负责指导监督科研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管理,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科研成果的评估问效。相应把科学技术部所属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划入农业农村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划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划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仍由科学技术部管理。(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天文学·
人造卫星干扰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
图片
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的卫星轨迹。图片来源:原论文
2005-2021年间,进入太空的人造卫星增加了40%,这使天文学家担心它们会进入天文望远镜的视野,干扰观测。近日,一项《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上的研究证实了星链(Starlink)等卫星的确会干扰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
受轨道高度降低和长曝光时间等影响,哈勃空间望远镜对卫星的穿行轨迹很敏感。通过志愿者和机器学习的帮助,科学家发现2002-2021年间的哈勃图像有2.7%拍到了卫星轨迹。其中144张图像有不止一条卫星轨迹。自2009年起,望远镜上高级巡天相机(ACS)和宽视场相机3拍摄到轨迹的几率显著增加,与卫星数量增加的趋势相匹配。目前,图像校正软件、降低卫星亮度等措施消除干扰的效果有限,天文学界仍在寻找办法,以降低卫星对将投入运行的薇拉·鲁宾天文台(Vera C. Rubin Observatory)、特大望远镜(Extremely Large Telescope,ELT)等的影响。
· 天文学 ·
首次探测到碳氧离子复合线
图片
天马望远镜在Orion KL中探测到的碳氧离子射电复合线(白色)。绿色区域是对离子射电复合线的模型拟合。绿色点线是考虑了所有射电复合线和分子谱线的模型拟合。背景图是心形的猎户星云(Orion nebula; M42)以及位于其左下明亮区域的Orion KL天体。图片来源:Shawn Nielsen/上海天文台
在天文领域,比氦更重的元素被称为金属元素,它们主导了星际尘埃与星际有机分子的形成。天文学家一般用射电波段研究展开相关领域的研究,理论上金属离子比金属原子更容易探测,可以作为测量元素丰度的探针。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兼具大宽带与高灵敏度的射电观测设备,此前尚未探测到金属离子的射电复合线。
上海天文台的研究团队近期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发表论文,表示他们利用65米口径的天马望远镜首次探测到了来自星际空间的碳氧离子射电复合线。在证认谱线时,研究人员注意到了一些特殊的谱线,不能与任何原子射电复合线以及分子谱线相匹配,但线宽却与射电复合线的线宽非常接近。研究人员在理论分析后进行验证观测,确信探测到了来自星际空间的离子射电复合线。在经过交叉验证后,研究人员确定这些离子射电复合线是碳氧离子发出的,这也是人类首次探测到来自星际空间的碳氧离子复合线。(上海天文台)
· 航天 ·
日本新一代主力运载火箭H3发射失败
图片
搭载“大地3号”地球观测卫星的首枚H3火箭发射的直播画面。图片来源:JAXA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新一代主力运载火箭H3在2月17日因主发动机电源供应系统出现异常而首发未果,昨日再次尝试发射,但仍以失败告终。
H3火箭是日本现役主力运载火箭H2A火箭的后继型号。H2A于2001年投入使用,因此这是日本运载火箭时隔20多年的更新换代。H3火箭第一级主发动机采用日本独立研发的LE-9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第二级火箭采用LE-5B-3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是H2A火箭第二级采用的LE-5B发动机的改良版,具备在轨道上多次点火功能;根据需要,H3火箭还可装备2个或4个固体火箭推进器。本次准备发射的H3火箭有两个固体火箭推进器。日本最初希望在2020年度首次发射H3火箭,但由于新的LE-9发动机在研制中出现一些技术问题,因此该火箭的发射计划反复推迟至今。根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直播画面显示,当地时间7日10时37分(北京时间9时37分),搭载“大地3号”地球观测卫星的首枚H3火箭从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升空后不久二级火箭未能成功点火,JAXA发出自毁指令,发射失败。(新华社)
· 植物学·
胚乳能感知外界温度以决定种子是否萌发
图片
拟南芥种子的横截面切片。图片来源:UNIGE / Sylvain Loubéry
萌发(germination)是种子转变为幼苗的过程,精确判断萌发时机对植物的生存尤为重要。其中,种子热抑制(thermo-inhibition)是高温下抑制发芽的自我保护方式,但该过程的触发通路尚不明确。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新研究揭示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种子由胚乳控制的热抑制机制。
研究人员将部分拟南芥种子的胚与胚乳分离后进行培养。与完整种子相比,种子的胚在高温环境下无法停止生长而最终死亡,而与胚乳接触的胚会受到抑制。该结果表明,胚乳是控制拟南芥种子热抑制过程的主要组织。过去的研究显示,光敏色素B(Phytochrome B,phyB)在幼苗感知温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研究人员进一步对比了正常种子及其phyB突变体在有无胚乳时的生长状态,确认高温会抑制胚乳中的phyB信号,从而阻止种子萌发。该研究表明,结束休眠状态的成熟种子仍可通过胚乳phyB介导的种子热抑制精确调控萌发时机。这种特性会影响植物种群分布与农业种植,而这种影响还会随全球温度升高而加剧。因此探索光、热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将有助于优化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生长状况。
封面来源:Unsplash
撰文:不周、王昱、马东源、安君、马一瑗
编辑:不周、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