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吉利奔驰,脸都不要了?【大小马聊科技48】

话题1、特斯拉装4D毫米波雷达,又被打脸?

话题2、吉利银河L7发布,发布会翻车?

话题3、奔驰EQS SUV中国发布,传统车认怂了?

每周聊三个科技热点,我是小丹尼,我是大卫,我是电动 Emma。

因为这次我们聊了三个话题都和车相关,所以我们很荣幸又邀请到一苒来作为我们的嘉宾。

开玩笑说我们邀请的都是全明星级别的人才,上次邀请的是车圈木村拓哉,这次邀请了车圈葛优。

是不是葛优还有点争议,但毫无疑问才华是共通的,颜值是有争议的。

好,我们先聊第一个话题,特斯拉装 4D 毫米波雷达又被打脸?

这也是行业内最近比较火的新闻,好多像券商的同事都在问大卫,都想请大卫来解答一下:是不是特斯拉又打脸了?因为之前马斯克经常 diss 雷达,说特斯拉要把雷达都干掉,只是使用它的纯视觉方案。

结果它要改版的车都伪装上了,大家也都明显能看出来。之后会往车灯上面装两颗今天我们聊的 4D 毫米波雷达,你们觉得这件事情是不是特斯拉被打脸?

在大卫提供专业科学的讲述之前,我先从传播上下一个判断,我觉得这就是打脸。因为当年特斯拉的马斯克这么坚决的把视觉摄像头之外的东西归纳为不需要的东西。今天又把 4D 毫米波放上车,尤其是在多年前他把毫米波雷达做了阉割,它最早有毫米波雷达的。他这样进进出出,反反复复,实为小人。

一苒你不愧是玩过公关的,把流量都整明白了。

对,首先我想说的是打脸肯定是打脸。不过对于马教主来说,他可以重新定义什么叫纯视觉。

他有一点聪明也是耍流氓的点。他会重新定义一个传感器,可以管4D 豪米波雷达不叫传统雷达,或者我需要它什么数据刚好有,甚至我昨天还在跟朋友讨论。我们大胆猜测将来马斯克会不会再用激光雷达。如果有一天也会,因为他可以把激光雷达叫做一个新的传感器。

因为我们都知道,摄像头、相机它是被动接受外界的电磁波。那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它是主动发射波再接收波。它其实可以把相机的波段做得更宽一点,从可见到远红外,再发一个远红外的发射端,就是一个激光雷达了。

但它可以接着摄像头的架构来做,所以到时候他可能会说,我们的摄像头是带发射能力的,这不就是激光雷达吗?但他可以不承认,可以说我就是一个camera。所以我觉得中国公司大家别老围着他团团转,他说啥好用就是啥。

我最近感觉很明显的一点,一个是咱们前几集聊的 ChatGPT, 一个是 4D 毫米波雷达很容易把国内企业的开发路径都打乱,就有点跟风。

我觉得大家还是要咬准自己的开发路径。如果你是做小模型的,你就继续做小模型,不要因为 ChatGPT 一个大模型怎么样,就打乱阵脚了。

或者如果你是做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融合的,可以接着这个技术路径继续做,没有必要特斯拉怎么样就把它唱衰了,或者OpenAI 一个东西。所以我觉得这方面中国公司要稳住自己的开发技术栈,不要美国一是啥,我这边就乱了阵脚了,其实挺不好的。

大卫,从历史学上来讲,你说的事情很难实现的。怎么讲?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都看到了美国搞出了一个苹果手机,这时候最聪明的事情不是论证我能不能搞出一个苹果手鸭,小米手鸭,而是我赶快做一个小米手机,最好在很多地方都跟它比较相似,因为它们是先行者。

先行者会看到你看不到的地方,你在后面并不知道先行者看到了什么,你也不可能瞬间变得非常聪明,能看到更多的东西。所以这时候好像这种跟随是不可避免的。

跟随是省钱的。而且特别逗,Arbe 公司就是 Tesla 用的 4D 毫米波雷达这家公司在以色列,它最早来中国要建厂,要融资,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中国投资人根本就不太理会,包括很多以色列优秀的公司,在它真正被商业巨头看上之前,来中国很多投资人根本就不理。你又不是什么全明星团队,你又没上量。中国的投资人用那套估值模型去估以色列公司就给个白菜价。

arbe 特别惨,它 20 年21 年,包括疫情以前都来中国路演。在中国的投资人都不怎么甩它,那个时候我就有它的 BP,我也看过他的产品。真的是替中国投资人捏把汗。你这么看项目,你永远都是在追随。

所以其实我刚才回一苒那个问题,我说的意思是什么?就是一个技术它好不好用,很多时候是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做出来,而不是在前期论证的阶段我们就认为它好不好用。

其实 OpenAI 这种大模型也好, 4D 毫米波雷达很早以前都论证过,但就没做出来,没做出来大家就不相信,但是 OpenAI 和 arbe 真的是把它干得还不错。

这个事让中国公司觉得是个方向。实际上现在中国公司也没有一家能把 4D 毫米波雷达这个东西完完整整的做得很好的。但既然是智猪博弈,小猪就追着大猪走呗。

大卫你说的关于最终它有没有做出来,其实我觉得是这次为什么又把毫米波雷达放进去的原因。因为之前纯视觉没有毫米波的时候,它没做出来,与其说有技术问题,我觉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人的问题。

特斯拉视觉方案一条路走到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Andrej Karpathy, 在他的执念下完成的。从 2020 年 10 月开始,特斯拉就已经把纯视觉方案开放给部分的beta 用户,结果效果并没有很好。马斯克一直在说 FSD 会完善,会加入更多跟完全自动驾驶比较接近的功能,但也一直没有实现。所以这就证明了纯视觉它没有这种毫米波雷达帮助下的极限。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最新的一季的圆桌派,它其中有一集就是科学家其实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能够面对自己研究上的缺陷错漏,能够勇于承认,我们认为这才是科学精神。但即使是像爱因斯坦这样的超级大咖,他也做不到。

在他生命的后半段,大家已经觉得他提出的相对论有一些可以被补充、完善的地方,一些错误的地方,但他自己绝对不会承认。大家在他面前也不会说他不爱听的话,因为他的咖位实在太大了,他太有威望了。只有他死了之后,大家才可以自由地讨论这个问题。

所以回到技术方面,我们就看到不止科学家是这样,技术大神也是这样,要 Karpathy 去承认自己这么执意做了那么久,而且也有一定成就的东西,它有问题有天花板是非常难的。

所以直到他走了之后,有一个新的leader,新的团队,才可以用新的毫米波雷达做出一个新思路的东西。

话说回来豪米波雷达是怎么回事?其实之前也给大家在很多集节目讲过, 4D 毫米波雷达相对于3D,它多了哪一个D?是多了z 轴垂直角分辨率。或者有些人叫做elevation,就是resolution elevation 垂直的分辨率。

在两年前, Andrej Karpathy 在CVPR 业内很顶级的机器视觉会议上分享过为什么取消毫米波雷达。其中有一个很大的点是因为毫米波雷达缺少垂直轴的分辨率,所以会导致有一些比如魔鬼刹车,就是幽灵刹车,比如前面有一个人行天桥,但是它很难区分人行天桥和下面车具体中间的空隙,所以它直接刹停了,这叫幽灵刹车。

4D 毫米波雷达是因为它垂直轴也有分辨率,所以这个问题就可以被规避掉。反过来Andrej 那个时候他给大家看的图说,因为视觉还要再花时间去补充垂直轴的分辨率不足,又浪费了时间,所以他决定取消毫米波雷达。

包括毫米波雷达对金属障碍物过于敏感,有些车放在隔离带容易直接冲上去。这些问题实际在 4D 毫米波雷达上面都会解决,因为你多了一个垂直轴的维度,它是能达到准成像级的要求。我后面再给大家讲一讲它如何做融合的。

对,刚才大卫说的是 4D 毫米波雷达的第一个特性,在感知维度上面的拓展,相比于之前的毫米波雷达,它不只能测这种水平的信息,还能测比如高度信息,速度信息。

而且它整个的分辨率也更高,能形成类似那种激光雷达扫出来那种点云图。这也是为了预测一些行为信息,包括朝向、姿态等等。我觉得整体来说都是第一个维度,就是4D 毫米波雷达的感知层面。

我还想提供一个视角,我们还可以注意一下4D 毫米波雷达装在特斯拉位置的维度。现在特斯拉如果把那些毫米波雷达都给它砍了,纯视觉相当于车的前侧,在前挡风玻璃上边有一个摄像头。

这个位置本身还是有观察的局限性,比如它在车头前面偏下部分,是有它自己盲区的。

而且它因为是横向来看处在居中层面,不像比如把毫米波雷达装在车灯两个方向,有点像你探出头去看东西的。这种相当于车稍微出来一点,你就能看到更远的,比如被遮挡物的一些信息。

所以从安装位置方面,我觉得也值得大家关注一下,不只是一个摄像头在中间偏高的位置,相当于有多个这种毫米波的雷达冗余,这个也是挺关键的。

我觉得现在整个中文互联网,一提到特斯拉被打脸,大家就很嗨。

大家就喜欢看马斯克、特斯拉被打脸。但针对这件事,如果特斯拉打脸的话,我觉得还有据可依,它之前确实想把毫米波雷达干掉,但我们今天也聊了,它是想换成这种更先进的 4D 毫米波雷达,也没说完全不用毫米波雷达,人家相当于测试一下之前的毫米波雷达给它拿掉,纯视觉这种纯摄像头的行不行。

但对于马斯克被打脸这句话,我觉得没有什么道理。因为马斯克他之前 diss 的主要是激光雷达,就是 Lidar 。但很多国内媒体有一些英文不太好的,直接把 Lidar 翻译成雷达了。但其实雷达至少在车载方面就有三种,第一个激光雷达,第二个毫米波雷达,第三超声波雷达。

人家指的其中之一激光雷达,但这次升级的是 4D 毫米波雷达。我觉得要把三种雷达区分清楚,也要去看到底是不是被打脸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主要是翻译的问题。毫米波雷达我们叫 millimeter wave radar 就是 mm radar,激光雷达就是Lidar,它其实是ranging 和 detection 的东西。

超声波雷达实际上叫 ultrasonic detector,是很近很近的一个,只能检测前面四五米、五六米这三个东西都叫雷达,我觉得在翻译上确实有点迷惑。

我想补充一些之前大卫说的 arbe 那家以色列公司,也是这次传出来跟特斯拉重点合作的,我还专门去它官网上看了看,我也把那些资料发到小丹尼知识星球。

我就发现arbe 这家公司也是上市公司,有很多信息都可以扒出来。它最主要的是跟那些 tier 1 的供应商合作,他跟中国两家合作就是一个叫威孚,一个叫恒润科技。

都不是像大卫所说投资者都往上聚的那种企业,相当于这次跟特斯拉合作,把它给炒火了一把。

对,它在国内都是类似代理商。说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国内很多公司喜欢去以色列捡宝,把以色列产品拿到中国来代理,这是一个非常对的套路。

其次以色列为什么有这么多我们看来在人工智能和车载领域这些小的突破,或者叫小巨人公司,都来自于以色列国防军,先进战略军,都来自于这些部门。

以色列它国防工业是立国安身立命之本,周围强敌环身。所以无论是 arbe 这种公司,还是Vayyar,还是Innoviz,还是之前我们说的 Mobileye,他们或多或少的都是从这些项目中分化出来的。

因为像以色列有那种铁穹反导系统,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以色列这样, 一个小国家开发出一套导弹防御系统。

这里面有很多先进技术的 know-how 这些人,出来之后就分别开了相关公司。

以色列所有企业都非常的外向型,因为以色列是一个没有汽车工业的国家,它自己没有汽车品牌,所以任何一个产品,它要不就针对欧洲、美国、日本、韩国,要不就针对一些像中国这样发展中国家,但是市场巨大的国家。它自己是没有汽车品牌的。

对,刚才大卫说去以色列挖宝,这句话我还是很赞同的。我们之后也要准备去一趟以色列,去看看还有什么宝贝,到时候跟大家也做视频聊一聊。

一苒你也是特斯拉车主,不只是特斯拉车主,也是好几个电动车品牌的车主了。从你的角度来看,特斯拉最近两年,大家都觉得特斯拉好多年都没改款了,因为Model 3、 Model Y 这些动作也很慢。

你对特斯拉的技术,或者新车的改款有没有什么期待?或者你觉得特斯拉今年在中国除了降价,它还有什么需要特别重点做的事情?因为过两天它也要发Master Plan 第三篇章。但是在中国的表现,我们感觉除了降价,要不就刹车失灵这些事件,其他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多亮点。你觉得特斯拉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吗?

我觉得特斯拉现在同时在两个节奏的世界作战,一个是占 20% 左右销量的中国市场,一个是占 80% 左右销量的中国之外国际市场。它现在的战略节奏在产品层面、技术层面,在 80% 的国际市场是没有问题的。它的策略是低频地推出新产品,不急于扩大产品线,但是把每一个产品做好,把它的成本尽可能地压下去,扩大产能,占领市场。

这个做法今天在全球对抗大众,福特、丰田、日产、现代都OK,但是唯独在中国,中国的节奏跟全球有点不一样。中国有点像是加了 3 倍的变速器,有太多的车企做了太多的产品,这些产品大部分在核心技术上是同质化的,在核心供应链上,绝大多数是同质化的。

但在市场经济当中,除了核心技术,还有其他很重要的支柱。你在商品化的时候,可以玩很多的定位游戏,你可以玩差异化的服务,可以玩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差异化的营销手法。我觉得中国人现在把这个事情玩到了极致,导致显得特斯拉在中国又慢又保守,动作又特别的少。在中国客观来讲也是客场作战。可能现在美国推出的 FSD 能力,在中国就要打一个二折。

这也会导致像我这样的车主,在我的感受当中,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至少在中国它已经是一个破灭的泡沫了,因为它体验也没有蔚来好,甚至也不一定有很多其他企业那么优秀了。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就会觉得,你定位也不高端,高科技好像也不高,本来论精装修又装不过中国本土的这些建筑商、地产商,比如恒大,比如绿城。你在中国到底卖什么?这会是一个问题。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买了这么多车,我最满意的之一还是Tesla。我觉得它的车真的很好,但是一个专业人士认为的好,和每一个消费者认为的好,完全是两回事。

现在中国出现一个有点让人觉得撕裂的情况,我不点名的说一些中国新势力最大的、本土大车企,最大的、最有民族号召力的这些企业,他们的这种资深研发人和产品人,其实私下里交流都非常认可特斯拉能力的,都觉得特斯拉还是这个行业的领军者,但在中国的网络端,你会发现我们年轻网络上的用户越来越不把特斯拉当一家正经车企看待了,更多的是一种玩笑中的主角和调侃中的茶余饭后资料。这是一个现在很割裂的事实。

一苒你说的是比亚迪吗?你不点名,我们帮你猜。

反正就类似的。

我觉得一苒刚才说的有两点我感触特别深。第一个是它的优势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肉眼可见,更多的是一些细腻的差别,你是要长期用或者你对行业感知度很高,你才能感受得出来。

第二点,它在中国的竞争力真的不太行了,因为我们现在在中东做项目,会跟很多主机厂打交道,我们也负责采购,相当于是主机厂的甲方。我们接触它下来发现,特斯拉原来的姿态是非常高的。比如跟中国的租车公司或者网约车公司根本不鸟你的,还不想让你买我的车,把我的身价降低。但现在都主动去 pitch 这些公司,还会说你买我多少量,我给你一个大折扣。以此就看得出来它是真的在 ToC 的 market 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要在中国ToB 也那么大。

还有刚才一苒说的,现在有一个中国市场,还有一个中国以外的市场,其实也慢慢的在发生变化。比如在中东,其实特斯拉也知道中国车在大举进入,比如以色列就开始最畅销的电动车是中国车。

所以像现在它在阿联酋,姿态也要放得很低,不能像以前那么高傲,要用更舔的姿态才能拿到订单。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它真的跟刚出来的时候那种一车难求,大家觉得是神一般的存在,已经完全是两个状态了。对,一苒说的两线作战,两条线现在逐渐有点往一条线合了。中国车不止在国内卷了,也出来卷了。

这里我也补充一下。我觉得这里边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变量是特斯拉还追求比较良好的利润率。它现在已经是一个创业十几年的公司了,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是一家大公司,不再像创业公司了,它这时候要开始赚钱了。

而中国的这些搞电动车的公司,更像是创业不久,现在还处于光脚不怕穿鞋的阶段。我们的公司可以容忍利润率为负,或者是净利润率只有 3 个点,但是特斯拉可能在追求 15 个点,这造成了两边很不一样的表现。

我同意电动Emma 看到的东西。我在前段时间跟哈萨克斯坦的中亚朋友做交流,一位在当地旅居多年的,也很懂车的一个朋友就跟我讲在哈萨克斯坦,人们心中只有两种电动车,一种叫特斯拉,还有一种叫中国电动车。

他们居然把从中国上海出口过去的上汽大众ID 3、 ID 4 也称之为中国电动车。

在他们眼中,这玩意是 Made in China,Ship from China,所以它应该是中国车。你说的什么斯坦这种中亚地区,包括东欧,现在都有一个很疯狂的现象,他们的经销商会疯狂的过来中国,想找我们,比如像比亚迪这样最优秀的电车公司去签约拿授权。

比亚迪其实是拒绝的。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拒绝多次之后,这些经销商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找我们,找各种人,想看看有没有办法拿比亚迪的销售权。

我后来了解到这些独联体国家疯狂到什么程度,政府如果谁能够拿到这些优秀中国电车的经销权,就给你悬赏 150 万美金。这小道消息啊。但是你想想现在中国电车是有多么的受欢迎。我们节目一播出就不是小道消息了。

就像历史上大概在 15- 20 年前,也算小道消息。如果你是一个中国比较成功的商人,你想拿一个奥迪或者奔驰的 4S 店代理权,你除了明面上的那些商务合同,你可能私下里是千万级的一种特殊费用来获得经销权。这是有点类似的,本质还是因为品牌和它的商品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所以总有人希望通过一些额外手段加速事情的形成。

我想比亚迪现在不理这些小国家的原因是因为它至少在去年还是产能非常紧张的,它要在国内实现足够多的份额。海外它的节奏不是那么快。他去年的国际市场量我记得也好像十几万,不到二十万。但今年随着它的产能建设越来越充裕,国内也开始陆续优惠了。它现在也在加班加点地往海外去布,但肯定有优先级,我认为中亚一定不是最优先的。

我了解到比亚迪不理这些比如经销商,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政府下了一个英雄令,但这个英雄令也没规定谁能去拿。所以什么样的牛鬼蛇神,什么样的人都是想跟比亚迪合作,所以想联系比亚迪的线太多了,就造成了这种他们也很难判断哪家经销商或者是哪边的渠道会比较靠谱一些,所以这也是他们不是特别积极回应的原因。

这其实也是我们的一个小优势,毕竟我们本来还有媒体,相当于给自己做个背书,这样再去联系这些主机厂什么,还是有自己的一些独特优势。

怎么聊特斯拉说到比亚迪去了?两个品牌永远是密不可分。

对。你聊曹操不就得扯到刘备身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是的,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问一下大卫,因为之前我听一苒也说到特斯拉很控制它利润率的水平。大家都知道特斯拉是一个特别省钱的公司,有点像中国理想。它像这次用的4D 毫米波雷达,我看也是成本可能就几百块,报价也就 1500 块钱左右,比激光雷达要便宜很多。

它从功能上来讲,我看到它能替代那种低线束的激光雷达,差不多 16 线的激光雷达。从功能上来讲,包括从成本考量来说,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吗?

它对L2、 L3 来说,确实是个很好的选择。因为 L4 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叫 localization,就如何做定位。

所以像特斯拉在中国 FSD,它所面临的问题,除了感知上的问题以外,还有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取高精地图。

这个事今年它肯定能解决,也是给大家分享个小道消息,它会跟国内最主流的一个图商获取到不是 HD 的地图,而是SD Pro 就是标准版地图的 Pro 版本,就是带了道路节点信息的这么一个地图,让它的 FSD 可以在中国比较好地去用。

所以 L4 的本质不是说我看得远,看得清楚就可以了,它对于定位要求是很高的,因为你这个车要做比如高速公路上下匝道,还有 cut in 、无保护左转等等这些复杂的,我们叫 planning and control 的这些功能,对于定位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激光雷达本身是在融合定位方面,有一个很大作用的,就是激光雷达和激光雷达生成的高精地图之间会做一个匹配。

回到毫米波雷达, 这个4D 毫米波雷达当然可以取代一些低线束的雷达,甚至我觉得在 L2 到 L3 的 scenario 甚至能把激光雷达给取消掉。因为 4D 毫米波雷达,特斯拉用的方式跟国内很多公司是不一样的,它用的是一个前融合的方法,不是大部分中国公司用的这种后融合或中断融合。这里的区别在于什么?

特斯拉可以直接从 arbe 获取到原始的多普勒成像点云数据,拿点云数据跟它视觉当中相机的 RGB 去把它先 merge 在一起,然后再走它新的神经网络通道。当然我不知道会不会发布更新的神经网络通道,但之前的occupancy network 已经很厉害了,用视觉的方式还原了周围的三维世界。

它每一个小的体素叫 voxel,因为二维世界叫像素叫 pixel。它这个体素是一个 volume 的,volume 的 pixel 就是voxel。它可以把周围世界的三维信息还原出来。

然后毫米波雷达它放的位置可以有效地增强它在 cut in比如无保护左转或 cut in 上下匝道时候,它左前和右前的盲区。因为它要快速获得对方障碍物的速度信息。FMCW 雷达它天生就带有原理,就是多普勒本身获取速度就是非常容易的。

所以这里我也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新的观点:是不是一个车,我们用大力出奇迹就是好的,怎么解释大力出奇迹,大算力,超级牛掰的传感器,加上超级牛掰的算法,实际上这三件事情我们叫它三个摩尔定律。

芯片的摩尔定律是每 18 个月,它上面的 transistor 的数量翻了一倍。其实我们在算法迭代上面是比摩尔定律更快的。还有一个迭代很快的东西就是传感器。

我这样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你让我们用神经网络恢复一张黑白照片,用现在的技术是可以恢复的,把一个黑白照片复原成彩色照片。但这背后需要两件事情,一个是我们要有一个神经网络,另外一个是我们需要有一个 GPU 做并行计算,但是如果我上来就给你一张彩色照片,你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所以你不需要神经网络,也不需要 GPU了。所以实际上在传感器的维度上面,它每多增加一个维度,对于算力,是能节省很多算力的。

我举个例子,原本的 occupancy network,或者是当时的BEV transformer,它在估算周围障碍物速度信息的时候,是要多帧连起来,做一个prediction,做一个预测。

但是FMCW 雷达是直接给你速度信息,所以这部分其实是省掉了在算法层面的算力。如果是一个激光雷达,又带 FMCW能力,它其实给到你的世界是既有前方障碍物的精准位置信息,又有前方障碍物的速度信息,又有前方障碍物的偏航角,我们叫 Theta 角信息,这些事情都不需要经过神经网络就出来了。

所以对于主机厂来说,必须同时抓住这三件事情来对未来技术栈做预判。芯片本身当然毫无疑问。第二就是传感器用的获取物理信息的世界。第三个就是算法本身它是不是能达到体量。这三件事情一定是并行的,一定不是单独的。所以我不太相信一个车真的需要什么 1000 T 的算力。500 T 以上这种大力出奇迹的事情之后是不需要的。

很快大家可以看到特斯拉的HW 4. 0,到时候我们可以再做一期节目给大家讲,它不像很多国内主机厂疯狂的堆算力堆上去的,它的算力也就处于中游水平,但它可以做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三件事情同时都做了,额外获取了物理世界的信息,在算法上升级成了一个更高维度的 occupancy network。

又有自己的芯片的能力,自己做了自己的NPU,对这三件事情是并行的。

大卫刚才说的跟我之前看何小鹏的一个访谈有一些类似,他之前也说他本来觉得这个车需要很强的算力,比如甚至超 1000T的算力,但后来他就在小鹏 P5 上,在很低的算力情况下就能做出来很好的结果。

我记得是 50T 以内就能做出来很好的自动驾驶效果,后来他就改变自己的想法,他也觉得不需要那么强的算力,哪怕是最终的结果,他也觉得差不多 500T算力就够了。所以整个像大卫所说,它并不是一个单维度的事情,并不是它算力堆得越来越多就好。

对,而且高精地图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作弊,这个话就放在这,它就是作弊。它是一种先验,先期验证了这个世界,你再沿着验证过的世界去走。

特斯拉是实时生成的,所以还是很消耗算力的。如果我是一个高精地图,当然高精地图也不小,就是一个城市的高精地图,起码得上百G了。它把它先 load 到车里面,它后面在高精地图上去跑算法会比你实时生成,用 BEV 神经网络实时生成,要节省很多算力的。

这有点让我想起当年我们打魔兽和星际。不作弊的人,你只能看到有限的世界。你需要派个农民去探路。看看对方到底在哪,探他是什么科技,造的是什么兵。如果是作弊,你派你的朋友去他的电脑前待着,随时随地。

我有一个问题,既然高精地图是作弊,它到底有什么弊处?因为现在很多车企,也都在逐渐排除这些高精地图的方案。它就用 BEV 加 transformer 这种实时地看了。

有两个弊端。一个弊端就是它贵。它前期要用高精地图车去采集数据,去生成标注这些语义信息,这个是有成本的。第二个是无形中的成本,就是所谓它的鲜活度。中国是基建狂魔,尤其像深圳这种基建狂魔的城市,这个路去年建的,今年就变了。

所以你一个主机厂也好,一个图商也好,它干出这套地图已经很不容易了。你今天这打个补丁,明天那打个补丁,根本就收不回成本。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这个也是大卫之前的观点,车企最终的结果是要把车卖出去。要车卖出去,成本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维度,它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把这个做成 L4、 L5 级别。所以这种车企跟比如像大卫这种公司,或者Google Waymo 这种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不需要在精确性纬度上追求这么高科技的技术去完成。

对,我给你 translate 一下,我们需要在我们客户的 ODD 范围内把地图做好就可以了。我们不是做漫天遍野的地图,但一个主机厂,它卖一个产品,它不能说我只让你在广州南沙可以跑自动驾驶,这个就没法卖了。

但如果要全国跑,也不可能只有北上广深有自动驾驶,省会级城市就没有了,三线城市更没有,这个也不行。所以肯定是公平的。

但是公平每一家公司都要算一笔经济账。假设在一个内陆小城市的县城,我还有没有必要做高精地图?肯定是没必要的。

我可以这么概括吗?像大卫这种自动驾驶公司,是对比较尖端科技的探索,像这些主机厂要考虑成本的平衡,不能把车价搞得太高,只要大卫一想做这些主机厂的生意,又要开始考虑这些成本因素了,就不能把他那些所有的高精尖技术都用上。 

对,主机厂对于成本控制是非常严苛的。甚至是一个相机。我们大家想象一下,特斯拉前面一个相机才多少钱,才十来美金, 13 美金和 15 美金对于主机厂来说,它备料的时候都差了很多的。 

我还有一个问题,现在FMCW 高清成像雷达出来之后,大家都觉得好厉害,原来那些大家认为毫米波的问题,现在都没有了。它既然那么接近激光雷达,又可以达到 300 多米的探测,还不怕风雪大雾,恶劣天气,也不怕前面有障碍物遮挡,这么好的东西,它有什么缺点吗?是不是这个东西就是一个比较终极的东西,其他的车企也都会去用,也都会跟?

这是好问题,我们现在谈的话题就是如何用家里的锅碗瓢盆炒出个米其林餐厅的菜。不是对硬件的要求,这是对于自动驾驶公司的要求很高。而这件事情国内基本上没有主机厂能做到,因为他们前期在自动驾驶,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人才储备各方面差的跟特斯拉太远了。 

我看大卫之前也把他这次的毫米波雷达电路板发出来了,它并没有特别的复杂。

对,我有一次发朋友圈就说这东西并没有很复杂,我在看上面那些料,这不就是赛灵思的 IPG 板子?这东西大家都可以买到,但是板子里面算法是这公司的绝活。

对,最后我还想推荐一位 up 主做的视频,他叫『 Wayne的生活』,他也专门做了一集讲特斯拉最新高清雷达的。虽然他视频里头他的结论我不是都赞同,但整体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资料。推荐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话题2、吉利银河 L7 发布,发布会翻车?

话题3、奔驰EQS SUV中国发布,传统车认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