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聚焦!多家央媒关注巴彦淖尔!

3月21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黄河沿岸:万象“耕”新,春日田间耕种忙》,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抢抓农时、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专题报道。

一起来看

3月21日,《人民日报》社会版头条刊发文章《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双庙镇增光村——治理平台更完善 乡村生活更舒心(两会后探落实·关注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②)》,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双庙镇增光村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平台,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一起来看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核心阅读:

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设立“光荣榜”,激发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组织干部入户走访解释政策,征求村民意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双庙镇增光村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平台,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未来几天全市范围内有大风天气,伴随扬尘和降温,请大家注意防范。”春耕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双庙镇镇长段晓元的手机里,各种群聊消息一大早就响个不停。

刚从农业气象服务群里看到旗气象局发布的春耕气象信息,段晓元立马就转发到全镇各村党支部书记群里,还不忘加上一条语音:“提醒村民们加固大棚。尤其是对上了年纪的村民,最好能上门看看。”不到两分钟,这条消息就传到了增光村七社网格员刘鲜红的手机上。她这几天一直挂念着村里的吴玉珍老人,“老人今年96岁了,长期独居。正好上门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刘鲜红今年33岁,是村里的妇女主任,还是“巾帼志愿服务队”的成员。穿上红马甲,佩戴上党徽,她朝老人家走去。“支部安排我参与乡村治理工作。干了两个多月,感觉一是事情很细,村民的大事小情都要关心,二是责任很重,方方面面都要想到村民前头。、

发挥网格作用 及时纾解困难

整洁的水泥路上,农机往来不断,农家院里,吴玉珍老人刚刚晨起打扫,这会正晒着太阳坐着小憩。“吴大娘,我来帮您做高龄验证。”刘鲜红轻车熟路走进院门,拿出手机,老人的个人信息早已填写完成。“您看着摄像头,张开嘴,点点头。”

“真是谢谢小刘。”吴玉珍起身招呼着刘鲜红进屋,“大娘上岁数了,玩不转这手机,孩子们离得都远,辛苦你隔三差五来一趟。”检查完庭院里的架子棚顶是否牢固,刘鲜红搀着老人走进屋内,烧上一壶热水。“吴大娘,您女儿给寄来了几件新衣服,快递刚到镇上,我今天去给您取回来。”

“你们对我真好!”吴玉珍说。刘鲜红之前担任网格员2年多,她所在的网格有43户105名村民,每个人的情况如今她都了如指掌。“入户和走亲戚是一样的,村民和我们聊天时从不藏着掖着,经常是聊着天就把问题解决了。”

近年来,双庙镇制定系列政策,规范网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网格员基础作用,健全网格自治、巡查走访、情况报告等各项制度,及时收集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

“段镇长,这是干吗去?”来到镇上的快递点,取上老人的衣服,刘鲜红迎面遇上了段晓元。他正忙着把一桶食用油和一袋面粉往车上搬运,“去趟杨树明那儿,他家的新房刚装修好,我看看有啥需要帮忙的。”

杨树明今年57岁,因为残疾丧失了重体力劳动能力,2021年被村里识别为监测户。2022年,双庙镇的所有村民小组都成立了“微治理小组”,将最基层村民面临的问题逐条梳理,逐级承办,逐步解决。杨树明所在的村民小组将他确定为重点帮扶对象,并提交村民大会审议。

在镇、村两级的努力下,杨树明的住房被纳入了危房改造项目。如今,杨树明不仅建起了新房,还干上了村里的公益岗位,为村社打扫卫生,加上各类补助,基本生活保障不成问题。

段晓元说,针对过去存在乡村治理效能低下的问题,双庙镇制定并完善了《双庙镇推进乡村治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六条意见》,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同时促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通过党员积分管理,积极引导党员担任网格员,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新的平台,使党员成为网格化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顶梁柱、主心骨”。

设立“光荣榜”激发责任感

在双庙镇每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墙上,都有一张村规民约“光荣榜”,上面列着每家每户每月的乡村治理得分。得分最高的家庭旁边还写着“最美家庭”的字样。

在增光村,村民姜采泓是出了名的爱干净。她家的房屋紧邻路边,车来车往,难免带起一些尘土。然而走进她的家中,院子里干干净净,房间内一尘不染。“我常跟大家开玩笑说,我家在马路边上,卫生都能搞好,你们有啥搞不好的?”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人居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此外,她还专门购买了全套理发装备,为村里老人义务理发,每次镇里和村里举办公益活动,也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村里挂上“光荣榜”后,将人居环境、社会公德、公益事业等都纳入评分标准,姜采泓一家常常位列前几名,2022年还获评增光村“最美家庭”的称号。“一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就做了点小事,有啥值得表扬的?”姜采泓说,“后来想明白了,这不光是对我们一家人的鼓励,还是对全村人的引导。”

“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更详细的评分标准,将积分和村里的爱心超市挂钩。积分高的家庭,不仅会得到挂牌表彰,还可以用积分兑换生活必需品。”增光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忠说,村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大家最在意的并不是物质上的福利,而是精神上的奖励。“通过奖惩分明的制度设计,激发村民的社会责任感,村民们越来越团结,大家比着做好事,风气越来越好。”

近年来,双庙镇落实“一村八化”乡村治理模式,推动议事民主化、主体多元化、规定标准化、责任网格化、服务订单化、诚信契约化、手段智慧化、评定星级化,对群众公认的善行义举等先进典型设立“光荣榜”,利用网络、广播、展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敲锣打鼓上门挂牌。

“我们进一步将诚实守信、干净整洁、邻里和睦等作为标准,评选‘诚信榜样户’,积极构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资源共享、群防群治’的乡村治理模式。”段晓元说。目前,双庙镇已评选出102户“诚信榜样户”。为进一步激发村民的积极性,镇里还联系当地的农商行为诚信榜样户开辟低息、快捷绿色放贷通道,为诚信榜样户发放贷款1100万元。

政策落得下 意见上得来

“让大家种小麦,补贴都有啥?”“我家20亩地,种多少小麦合适?”……增光村会议室里人头攒动,一场主题为“小麦种植推广”的村民会议正在进行。

一开年,“小麦种植”成为双庙镇各村会议上的热词。今年,巴彦淖尔市党委政府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小麦种植。如何将上级部门的政策转化为田间地头的行动,这是双庙镇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每逢重大事项,增光村都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由村党支部形成初步意见,经组织村两委成员充分讨论后进行表决形成商议意见,再将商议意见提交党员大会审议,最后将审议意见提交村民会议进行决议,各环节的结果一律公开。

春节假期刚过,增光村就召开村民会议,邀请杭锦后旗农牧局的专家和双庙镇有关负责同志,为村民们讲解小麦种植的扶持政策和技术难点,同时征求村民们对于有关问题的意见。在热烈的讨论中,小麦种植的任务框架逐渐形成。

3月22日,《农民日报》2版刊登稿件《内蒙古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亿亩以上》,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推行规模化种植、多措并举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进行宣传报道。

快来看看吧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内蒙古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亿亩以上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粮食生产工作现场会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光明村举行,标志着全区春播生产从西向东拉开序幕。

在光明村万亩硬质小麦示范园区,机声隆隆,往来穿梭的播种机播下粒粒饱满的小麦种子。“我家有120亩地,今年计划全部种小麦。”光明村种植大户杨文华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我和当地龙头企业以每斤1.8元的收购价格签订了小麦种植订单,政府免费发放籽种,麦后复种燕麦草,每亩补贴630元,亩均效益预计可达2000元以上。”

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刚说:“今年我们采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精准播种,每千米播种作业偏差不超过2厘米,不会出现过去的重复种、漏种现象,既节省种子又能保质保量播种。每台播种机预计每天能种100亩地,播种效率进一步提高。”

由于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等因素,巴彦淖尔小麦具备蛋白质含量高、面筋质量好等优点。今年临河区鼓励广大农业合作社与农户联合建设小麦种植基地,确保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临河区副区长赵国栋说,当地以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体,正在建设多个粮食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实行统一耕种、管护、销售,进一步增加农民种粮效益。

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拥有1100多万亩耕地,是我国优质中强筋小麦主产地。据了解,巴彦淖尔市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将小麦补贴由原来的150元/亩增加到200-300元/亩,麦后复种燕麦草由100元增加到300元。同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推广麦后复种,提高亩均综合效益;引导农民将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用于粮食生产,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今年,巴彦淖尔市小麦种植面积预计扩大到100万亩,较去年增加40万亩。

内蒙古农牧厅种植业处副处长董奇彪表示,今年,内蒙古计划通过实施吨粮田、单产提升工程、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实现稳面积、提单产,同时整体提升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亿亩以上,产量稳定在780亿斤左右。

3月17日,《经济日报》9版刊登稿件《口岸城市强劲复苏底气何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外贸发展调查》,对巴彦淖尔市外贸经济发展展开调查并发布专题报道。

详情如下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口岸城市强劲复苏底气何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外贸发展调查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我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信号。对于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定位的内蒙古来说,外贸有何新看点、新变化?经济日报记者近日走进外贸进出口额稳居内蒙古各盟市之首、素有“塞外江南”之称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实地探访。

      在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辆辆卡车在籽仁生产企业仓库门口整装待发,准备前往港口,将优质籽仁发往全球各地,让国外消费者感受“天赋河套”的味道;在甘其毛都口岸,一辆辆货运车满载着进口煤炭和铜精粉从蒙古国踏春而来,从甘其毛都口岸入境;与此同时,在边境线缓冲区,AGV无人驾驶车吊装着集装箱沿着指定路线自动导航,往来穿梭……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素有“塞外江南”之称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生机勃发,尤其是外贸发展势头旺、劲头足。据甘其毛都口岸统计,今年1月至2月份,甘其毛都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462.25万吨,同比增长547.32%。

通关过货量稳步提升

      走进位于甘其毛都口岸附近的毅腾国际物流园区,站在园区办公楼楼道的窗前,就能看到园区里海关监管区域的繁忙景象。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叠加通关模式的改变、卫生检疫流程的简化,口岸外贸快马加鞭,韧劲十足。目前,口岸日均入境货运车辆1000余辆次,进口货物12万余吨,今年以来过货量同比增长5倍多,正向着外贸开门红强势冲高。

      “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趋于平稳、运输费用降低、人力成本回落、物流更加通畅……现在外贸出口发展势头强劲。”乌拉特中旗毅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贵山告诉记者,“我们2006年就来到甘其毛都口岸,是口岸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过去甘其毛都多是土坯平房,道路也是沙土路,刮起风来漫天尘土。“如今这里楼房林立,道路宽阔平整,仓储场地实现硬化,煤炭等进口货物也采用了封闭式仓储模式,环境比过去好多了。”张贵山介绍,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经常有职能部门送政策送优惠上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帮助。

图为货车在甘其毛都口岸排队通关。经济日报记者 余 健摄

      巴彦淖尔市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王世华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口岸通关需求日趋旺盛,为此口岸及时延长了通关时间,并统筹调度,加快口岸新建AGV跨境无人驾驶通关项目专用通道、专用海关监管区等项目的建设速度,积极推进跨境智能空轨项目,加快推进铁路口岸、中铝焦煤焦炭期货交割库和果蔬等优质农产品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布局。

      外在环境改善的同时,外贸企业也在不断修炼内功,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优化为企业赋能。“我们发力转变传统跨境运输模式,率先使用AGV无人驾驶车辆跨境运输,不仅能提升效率,还能节约成本。”张贵山告诉记者,公司还在有关方面探索跨境运输方式多样化课题,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突出特色奠定复苏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巴彦淖尔市能够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迅速复苏,与其多年来突出特色,抓住重点领域,持续深耕外贸转型升级密不可分。

      巍巍阴山下,滔滔黄河边,巴彦淖尔市坐落在河套平原腹地,水土光热组合优势明显,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优质肉羊、羊绒等主要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中籽仁、番茄和脱水蔬菜三个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甘其毛都口岸处于中蒙边境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对蒙矿能产品进口公路口岸。

      即使面对疫情冲击,2022年,巴彦淖尔市外贸进出口额也再创历史新高,达357.5亿元,同比增长53.1%,占同期内蒙古外贸进出口额的23.5%。另据甘其毛都口岸统计,2022年,甘其毛都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1906.78万吨,同比增长144.68%。

图为毅腾国际物流园区里忙碌的情景。经济日报记者 余 健摄

      在整体势头向好的背景下,巴彦淖尔的农产品出口表现更是亮眼。

      记者从巴彦淖尔市商务局了解到,2022年巴彦淖尔市农产品出口49.85亿元,同比增长36.37%,占内蒙古农产品出口的70%以上。乌拉特海关关长尚贵民介绍,经过不懈努力,中蒙特色农副产品经甘其毛都口岸出口通道成功打通。以运输当地优质农产品为主的中欧班列“乌拉特后旗号”也在有序运行。

      走进内蒙古李牛牛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厂房,只见新投入生产的葵花籽筛选加工生产线已开足马力,大批葵花籽正在仓库门口装箱,准备运往天津港,届时将漂洋过海,出口海外。这家公司主要从事籽仁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进出口贸易等业务,公司董事长李文告诉记者,“巴彦淖尔籽仁产业基础较为坚实,产品品质也好,在海外市场颇受欢迎。2019年,公司出口总额达2.8亿元。虽然近期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的出口业务有一定压力,但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海运费用等成本显著下降,运输效率也有所提高,公司今年以来情况好多了。从长远看,籽仁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地方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内蒙古福永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则以大桶番茄酱出口为主,年出口量可达3万吨左右。“疫情期间,相关部门为我们稳定发展提供了技改资金扶持、展会出口补贴等不少支持。海关部门还指导我们申领RCEP原产地证书,让我们在目的地国家享有顺利清关和零关税等政策优待。”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陈圆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目前订单情况比较理想,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预计今年能收购近30万吨原材料番茄,我们充满了干劲。”

      内蒙古草原鑫河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清真牛羊肉食品加工企业,产品不仅风靡全国,还远销多个国家。“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公司发展形势良好。去年,我们的羊肉、羊尾油等产品还在卡塔尔世界杯上亮相,获得消费者好评。”公司副总经理杨扬告诉记者,“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我们干劲更足,不断增加研发投入。目前,公司已研发出预制菜、羊胎盘冻干粉等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延伸肉羊产业精深加工链条,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握指成拳挖掘发展潜力

      与17国客户达成订单112笔,意向采购签约超1亿美元……这是巴彦淖尔市近日取得的丰硕成果。记者了解到,2月20日至24日,巴彦淖尔市商务局组织重点外贸企业先后在阿联酋的迪拜、阿布扎比开展经贸洽谈和招商活动。在这次为期5天的海湾食品展上,交易十分活跃,成交额创参加历届展会新高。

      “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线下展会基本取消了,更别说出国参展了,线上展会倒是有,但是效果不理想,企业积极性并不高。这次是时隔3年我们第一次组团出国抢订单,后续我们还会组织外贸企业参加类似活动。”巴彦淖尔市商务局外贸科科长杨俊伟说。

      “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建立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库等举措,我们主动加大了对外贸的金融服务力度。”巴彦淖尔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支卫东告诉记者,“在金融办的鼓励引导下,银行业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积极发展中小微外贸企业信用贷款,推广存货订单、知识产权等抵质押融资,支持相关产业发展。”

      “2021年,我们公司牵头成立了巴彦淖尔籽仁产业协会,希望能够通过协会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巴彦淖尔籽仁产业再上新台阶,为当地籽仁出口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李文告诉记者,“我们还在印尼建有海外仓,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海外仓的活跃度明显提升。”

      为巴彦淖尔外贸发展提供有效助力的还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内蒙古恒信通惠供应链管理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蓉告诉记者,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基于“互联网+”,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通关、信保、退税、融资等基础服务的同时,不断拓展共享工厂、商务洽谈、展贸结合等多项新服务功能。

      “我们的平台于2018年成立,目前已经吸纳了70多家企业,还有好多正在排队‘上车’。”王蓉介绍,进驻企业有产业上游的农业合作社与原料供应商,也有加工和贸易型出口企业。进驻平台以后,原来没有订单的,平台会匹配销售渠道;没有原料的,平台会统一购进;没有工厂的,可以通过平台低于市场价租赁共享工厂。去年,平台服务企业的出口额达3.6亿元,为进驻企业节约各项费用3000多万元。“在商务、海关等部门支持下,我们筹建了海外仓,为企业提供货物中转、仓储等服务,同步探索跨境电商业务,进一步优化平台进驻企业的贸易结构。”王蓉说。

      杨俊伟告诉记者,近年来巴彦淖尔主动挖掘外贸发展潜力,大力培育和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围绕国际营销体系建设,完成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落地;支持有条件的外贸企业建成7个公共海外仓,其中5个被认定为首批内蒙古公共海外仓培育对象。“培育对象将享受软硬件设施建设支持、海关简化备案等各项政策,并依托公共海外仓为其他出口企业提供仓储、配送、通关、保税、大数据资源和个性化定制等综合服务。”杨俊伟说。

  提档升级还需精准施策

      “2023年,巴彦淖尔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目标为13%。”杨俊伟告诉记者,今年巴彦淖尔市将大力推动外贸提档升级,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集中力量打造基地管理平台,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全面推进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创建国家级籽仁类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加快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

      不过河套学院副教授何晓瑶告诉记者,虽然巴彦淖尔市外贸发展形势良好,但依然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物流成本波动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改扩建项目运作难、销售市场渠道狭窄、贸易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

      李文也认为,“目前农产品出口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且融资存在一定困难。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作用,增强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农产品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张贵山告诉记者,目前甘其毛都口岸在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此外,口岸同质化竞争比较激烈,希望当地能够通过延伸相关产业链、强化精深加工等举措,将更多进口资源留在当地,创造更多价值。杨扬建议,“在支持产业发展上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更多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对此,何晓瑶认为,可充分发挥现代农牧业产业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着眼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统筹协调,聚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货物通关、出口退税、融资担保等实际困难;加大跨境电商培育力度,重点发展“社交电商”,拉近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距离。

      专家还建议靶向施策,拓展国际市场,完善内外联通物流网络。继续发挥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专班作用,针对企业出口方式、出口区域等特点,认真摸排和解决好具体困难问题,切实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引导内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企业、跨境寄递企业加强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支持公共海外仓、电子商务共享云仓、商贸物流前置仓建设。加快布局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高物流运作和资产利用效率,强化协同共享,畅通流通网络,降低内外贸商品流通成本,促进高效通达国内国际市场。

      如今,通过坚定不移贯彻内蒙古“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巴彦淖尔市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前沿节点优势以及现代农牧业产业化优势,全方位推进向北开放,聚力打造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输出基地,外向型经济正不断蓬勃发展向前进。

点评:产业兴带动外贸强

余 健

      与发达地区相比,巴彦淖尔的外贸规模与质量仍存在一定差距,但这座城市常住人口仅150多万人,地区生产总值去年才突破千亿元,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这与其独特区位优势与丰富资源禀赋密不可分。

      天下黄河富河套,位于河套平原腹地的巴彦淖尔发展农牧业优势得天独厚。尤其是近年来,当地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紧扣品牌、品种、品质这一主线,积极推动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农牧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同时也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为巴彦淖尔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甘其毛都口岸紧邻蒙古国矿产资源富集区,加之近年煤炭行情走俏,煤炭进口量随之大幅增长。

      成绩代表过去,发展注重未来。巴彦淖尔人深知,出口产品中的初加工、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比重依然较大;由于出口产品较为单一,导致出口主要目的地相对集中,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限。在口岸发展方面,引进易、转化难问题仍比较突出。虽然当地在进口煤、铜资源就地加工转化上具有一定基础,但产业链短、精深加工不足,转化率依然不高。

      如何破解这些发展难题?首先,要大力发展产业,让进口资源留在当地,创造更多价值;让出口产品漂洋过海,吸引更多受众。在培育产业链条完整、产品特色鲜明、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产品、精细化工等领域外向型产业集群的同时,引导带动企业实施精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延伸产业链条,由单一的原料出口扩展为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并充分挖掘优势产业出口潜力,培育更多新的外贸增长点。

      其次,在推动口岸发展方面,可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加快推进边腹互动,鼓励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口岸建设;加强口岸与腹地产业园区合作,盘活本地资源,整合各方力量,提高矿产资源在口岸交易量与在腹地的加工比重;实现从“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助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前,《农民日报》还对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双庙镇肉牛养殖产业示范园为村集体和农户分红、乌拉特后旗草原接羔季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起来看

来源:央视影音 人民日报 经济日报 农民日报等

编辑:葛希合

校对:王婧

审核:廖斌

监制:陈东升

终审:张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