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建设长城国家公园,“山西方案”交出。

近日,山西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会(以下简称部署会)召开,明确将从多个方面重点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而山西省作为其中重要一环,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与规划,并依托长城(山西段)及沿线丰富资源,推进文化旅游资源融合,打造标志性长城文化名片。

推进工程建设山西优势显著

与一般的公园不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建设方案建设的国家级景观。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合了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文物和文化资源,按照“核心点段支撑、线性廊道牵引、区域连片整合、形象整体展示”的原则构建总体空间格局,着力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山西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具备特有的优势资源。

长城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同阶段的长城,都涤荡着岁月和历史的变迁,其保护工作格外重要。据记载,山西有不同时代的长城,属长城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长城主要分布于山西的9个市40余个县(区),总长度累计3500多公里,现存较完整的城墙和遗迹有1500多公里。

其中,对于山西而言,长城重点段主要集中在明长城处,分别是明长城李二口段、明长城茨沟营段、明长城娘子关段、明长城镇边堡段、明长城新广武—白草口段、明长城宁鲁堡—八台子段、明长城右玉县二边段、明长城老牛湾段。山西省文物局早在2009年便对省内明长城进行过田野调查:山西明代长城墙体有470段,长896.53千米,单体建筑3081处,关堡344座,相关遗存27处。从战国到明、清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历代在山西共修筑长城3000多公里,其中以明代修筑的长城规模最大。

“‘五千年历史文化看山西’,说明山西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而长城的历史文化也源远流长,历史底蕴丰厚。”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西全境基本都有长城,而长城是护卫山西和中原大地的屏障。山西又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和景点,再加上关于古代长城的各种历史故事,它们在一起就能够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山西的晋商文化也可以与长城文化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系统。这些都是山西建设国家长城文化公园的优势。

部署详尽但仍存挑战

为建设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作出了详细部署。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山西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曙光表示,2023年山西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从推动规划落地落实、做好长城本体保护修缮、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升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文旅产品打造、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加强宣传展示等方面持续发力。

同时,部署会提出,山西还将实施《山西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雁门关—广武城核心展示园建设一体化推进方案》,逐步推进雁门关—广武城、平型关等跨区域核心展示园一体化建设工作,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公布实施最新修改完善的《中国长城保护规划·山西省长城保护规划》的同时,山西将重点开展山阴新广武1段、代县白草口1段长城6号敌台、偏关县草垛山1号烽火台等长城重要节点的保护修缮项目。

此外,山西将推进雁门关—广武城、得胜堡群—大同镇城、老牛湾—丫角山、娘子关—固关、平型关、杀虎口—右卫古城核心展示园的建设,并以核心展示园为龙头,带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13条集中展示带、20个特色展示点、20个文旅融合区和95个传统利用区的建设,实现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廊道及文化旅游带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总目标。

尽管山西在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方面优势显著且制定了相对详细的发展规划,但此项备受瞩目的重大工程仍充满了挑战性。

在张新原看来,长城保护修缮和建设长城公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山西境内长城所在区域多为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一定难度;另外,山西在与其他长城所在省份的长城文化旅游资源竞争上,也会有一些难度。

“整个山西省长城沿线市县的经济水平限制和文旅产业发展不足仍是瓶颈。”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与现代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成源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在长城遗址保护方面,需要推动整个长城沿线基础设施风貌的改造;而长城沿线的农村,包括乡和村之间的产业互动等都属于长城沿线风貌改造的范畴。综合来看,这项工程的难度并不小。

发挥“长城+”优势打造特色突破点

值得注意的是,部署会还提出,到2023年底,山西将再建成650公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完善旅游公路配套服务设施,逐步形成“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全域旅游一张网格局。

在推动长城沿线旅游发展方面,山西将通过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依托长城一号旅游公路、“长城人家”民宿建设,推动长城沿线整体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方位发展。如依托长城沿线传统村落及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长城生态民俗旅游、长城特色民宿、长城节庆赛事、写生摄影基地等特色品牌;打造一批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等。

上述布局也释放出一个信息:山西将借助建设长城国家公园的契机,将“长城+”产业效能发挥至最大。因此,如何利用“长城+”讲好属于山西的长城故事,成为当下的关键点。

张新原建议,要挖掘和凸显长城文化内涵,将长城与山西本地文化相结合,创造独特的文化体验,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VR等虚拟现实、沉浸式演出等,让游客更形象直观地走进长城。同时,他还建议,山西可以借鉴国内长城保护修缮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运营的成功经验,比如北京八达岭、甘肃嘉峪关等长城景区在长城保护修缮、历史文化讲解、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旅游资源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优秀做法。此外,他还强调山西大同古长城的文旅资源开发独树一帜,这意味着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需要树立本地的长城历史文化自信——只有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才能令人记忆深刻。

张成源则认为,可以把长城沿线基础设施风貌改造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通过沿线城市的发展带动当地区域整体发展,这也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突破点。他提出,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措施,让沿线市、县产生交互作用,形成长城文化生态、旅游融合示范区及示范带,并将其更深入地融进当地经济生活中,形成合力发展。

此外,在张成源看来,山西在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方面,可以借鉴英国哈德良长城的相关经验,比如,保护考古遗址和周围有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合理规划公众游览路线和游览方式,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设立定期监测长城保护状况的机制,利用一切可行机会改善长城的保护工作。

■中国城市报记者: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