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业绩出炉:华为,被逼上一条更难的路

图片
作者|张睿 程潇熠
编辑|康晓
出品|深网·小满工作室
“2023年是华为发展的关键之年,公司仍处暴风雨之中,但我们仍然在奔跑”,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华为2022年年报发布会上表示。
从2022年华为营收及增速看,华为确实处在暴风雨中。2022年华为收入6423亿人民币,净利润356亿人民币。从业务构成看,华为主要营收来源运营商业务增长放缓,消费者业务收入有所下滑。
对此,华为CFO孟晚舟在现场表示:“2022年对华为来说,是从应对美国的不断制裁的战时状态,逐渐转为制裁常态化正常运营的一年。”
图片
在这一年里,华为重新梳理其起家的运营商业务,持续构建了绿色极简智能的ICT基础设施平台,助力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终端业务方面,由于5G芯片这一“卡脖子”问题尚未解决,华为终端业务转向商用。
曾经的终端业务,迅速成长为了华为运营商业务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当终端业务短期内难以恢复往日荣光,华为如何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理论上,云服务、5G To B、汽车业务等都可能弥补华为在手机业务上的巨大收入落差。现实是,5G To B项目还处于投入期,企业业务和云服务又面临市场容量的天花板,反复强调“不造车只做零配件供应商”的汽车业务眼下也难以支撑华为未来的增长体量。
对此,徐直军表示,“今天的华为,就像梅花,梅花飘香是因为她经历了严寒淬炼。我们面临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但我们也有增长机会、有产业组合韧性、有差异化优势、有客户和伙伴的信任和敢于压强式投入。因此,我们有信心战胜艰难困苦,实现持续生存和发展。”
图片
“卡脖子”问题待解  终端业务转向商用
华为消费者业务在2021年及2022年的下滑主要源于芯片受限。在芯片设计等领域,任正非及华为高层近期频繁放出利好消息。
“我们用三年时间内完成13000+颗器件的替代开发、4000+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直到现在我们电路板才稳定下来,因为我们有国产的零部件供应了。”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在“难题揭榜”火花奖的座谈会上透露。
图片
徐直军在内部会上解释的更为具体,“华为在PCB、CAD、EDA三大工具软件上均取得重大突破,其中EDA 已完成14nm以上工艺的国产化。”
EDA软件是芯片设计必需的软件工具,有“芯片之母”之称。目前,全球芯片设计的高端软件EDA基本被美国Synopsys、Cadence、Mentor三大公司所垄断。
华为在EDA 完成14nm以上工艺的国产化,从芯片设计角度看是利好消息,但华为5G芯片被“卡脖子”的环节并非是芯片设计,而是华为设计出的先进芯片无法制造。
华为海思能设计出覆盖华为全部主营业务的核心芯片:5G基站芯片“天罡”、手机芯片“麒麟”、 基带芯片“巴龙”、 服务器芯片“鲲鹏”等等。这些芯片大多为7nm及以上先进制程,此前只能交由台积电等少数几家晶圆厂代工。
华为目前仅保留Mate和P系列两大旗舰品牌,后来推出的Mate50系列、及华为P60等手机都采用了高通的骁龙芯片。
为应对手机业务营收的下滑,华为于去年4月将“消费者业务”更名为“华为终端业务”,覆盖消费产品和商用产品两大模块。其中,消费产品重心从手机转向平板、PC、智能穿戴产品等消费电子产品;商用产品则专注于服务政府及企业客户。
“20年前伟大的公司是拥有标准,20年后伟大的公司是拥有生态。”华为消费者BG全球政企业务部总裁吴波说。
据公开资料显示,华为终端坚持“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围绕智慧办公、运动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出行、影音娱乐五大领域,为消费者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截至2022年底,华为已在全球建立超过60000家门店和专柜,包含超过5500家体验店、2200余家华为授权服务中心。
终端业务短期内难以恢复往日荣光,华为重新梳理其起家的运营商业务。其中,5G To B项目备受华为高层重视。
“山头”没变,运营商5G成为增长新引擎
“人工智能软件平台公司对人类社会的直接贡献可能不到2%,98%都是对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的促进,AI服务普及需要5G的连接”。任正非近期在“难题揭榜”火花奖的座谈会上强调了5G的重要性。
从收入构成看,华为赖以起家的ICT基础设施业务再次成为华为第一收入来源。徐直军看来,华为的“山头”从未改变。
“山头还是我们的ICT技术,还是持续在ICT技术上去投资,去积累,然后用ICT技术去解决各行各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图片
自2019年中国正式启用5G商用以来,作为5G技术领先者的华为自然将5G行业应用作为发力重点。过去3年里,5G商用已经从行业探索走向规模复制。
“今年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行业对5G To B的欢迎,因为行业找到了自己数字化进步对5G的需求。例如,在离散制造行业的柔性生产方面,华为与施耐德电气合作,通过无线来支持柔性产线的多工位联接,既提高了操作人员的灵活性,又做了网络联接的完全柔性化。”有华为人士对《深网》称。
去年华为推出第三代5G基站产品MetaAAU,容量与覆盖能力提升约30%。今年华为推出Meta BladeAAU,“一根杆”满足2G、3G、4G、5G的极简部署。华为运营商BG总裁李鹏在2023年MWC期间透露,华为还发布了One 5G全系列解决方案,围绕TDD、FDD、室内数字化等最大化单站全频段能力,协助运营商建设综合性价比最优的5G网络。华为预计,5G专网部署数量将从现在的1万张增长到2030年100万张。
过去一年,华为和运营商及合作伙伴一起,在制造、矿山、钢铁、港口、化工、水泥、电网和医疗等领域赋能,5G应用案例累计超过2万个。
运营商5G专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成为了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核心运营商目前正协同3GPP标准推进,准备5.5G技术的引入与商业布局。李鹏表示,5.5G时代相比目前的5G能力,将给运营商带来10倍的网络性能提升。5.5G网络能力提升十倍,将撬动百倍市场机会。自由视角视频、企业上云、移动专网、无源物联网与通感一体应用在未来都将得到快速发展。
不过,5G商用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众多5G To B项目周期长、回款慢,短期内难以为华为带来实质性的收入增长。
与曾经的手机业务相比,开拓5G To B市场显然是一条更难走的路。
除了5G商用项目外,云计算、汽车、光产业、数字能源等新业务也是华为发力重点。2022年,华为云收入453亿元,数字能源产业508亿。
徐直军重申“华为不造车” 期限不止5年
今日,华为再次对外强调“不造车,只做零配件供应商”。
2020年10月26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签署了一项“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有效期3年。决议明确表态: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决议的第三条明确规定,“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寻找岗位。”
目前,华为助力车企“造好车”有三种模式,一是传统的Tire 1汽车零部件供应模式。截至2022年底,华为已经发货近200万套部件,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网关、激光雷达、算力平台、AR HUD、T-Box等产品与解决方案。
二是华为与合作车企共同开发的华为HI(Huawei Inside)模式,车企可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有数据显示,2022年,HI模式的极狐阿尔法S・HI版、阿维塔11已相继批量交付。
三是智选模式,即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设计以及渠道销售、品牌运营,赛力斯旗下的AITO品牌就采用了这种模式。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AITO问界M5、M7和M5 EV三款车型销售超过7.5万台。
值得注意的是,智选车业务被分配在华为终端业务里的智慧出行板块,HI模式和汽车零部件由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负责。
在这三种模式中,目前智选模式的“存在感”更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多次在公开场合力挺问界,甚至在今年的华为春季发布上直接称问界为华为问界,这也被行业视为最接近“华为直接下场造车”的模式。
从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看,下场造车的比汽车电子零售市场更有“钱景”。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至2022 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 21399 亿元,而特斯拉一家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6000亿美元(约40000亿元)。
有接近华为的行业人士表示,华为定位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首选部件供应商是为了打消车企对其“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担忧,问题是华为拥有品牌优势,又有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真甘心只做汽车零配件提供商吗?
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徐直军今日在发布会上重申“华为不造车”这一边界。“华为不造车的年限不是五年,而是华为文件的有效期只有5年,5年之后还有5年。华为不会造车,且禁止个人在外界提出华为汽车的概念,现在已经对所有门店里有关华为汽车宣传物料进行销毁。”
很难判断,未来华为打破边界的情况会不会发生在汽车领域?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是,如果大环境没有改善,短期仅靠5G To B、光产业、数字能源等新业务难以拉动增长。
不过,多次闯过低谷的华为并不缺少度过冬天的经验:通过产品创新以及组织运作模式、商业模式创新,突围不利的行业环境。“无论早期自研数字交换机、拓展海外电信市场还是后来进入智能终端、成为苹果的劲敌,华为走的都是一条最艰难的路,华为从来都是踏踏实实为客户创造价值,没有走过捷径,不搞机会主义,没有赚过快钱、热钱。”有接近华为的行业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