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漫长的季节》,我发现李庚希和张静初的“演技”,被网友误解了

文|令狐伯光

《漫长的季节》已经结束了好长一段时间,但是这部剧的后劲太大了,于是二刷了这部剧。今天聊聊女主角沈墨,电视剧播出到结尾成年版沈墨出场,不少人就认为张静初演得更好,然后就要贬低一下李庚希演得差。

我觉得很多人压根都没有弄清楚所谓的“演技”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演员的演技和角色设定,演员的长相气质与角色设定,以及演技基础等相关。

如同一个优秀的角色,它和演员的演技,剧本的优劣,导演团队能力的高低,再到角色戏份多少等等都有关系。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角色好不好”在脱离这些东西过后,单独去评价演员的演技不太科学。

很多人对于李庚希少年版沈墨与张静初成年版沈墨的评价,我认为就陷入了这种思维里。

虽然两名演员本身演技基础及天赋有很大差别,但两个角色人设定位,角色戏份的多少。甚至很多人还忽略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成年版沈墨出场,是基于整部戏少年沈墨铺垫的“高光时刻”。

同样是沈墨,李庚希和张静初谁更好?我们看人设就知道了

成年版沈墨露脸的戏份很少,主要是第12集最后两三场戏。一场到医院给大娘剪指甲再到冷静的杀了她,另一场是王晌在出租车上面的质问,最后车祸过后站起来在风中凌乱——

角色设定沈墨逃亡18年,用殷红的身份在内蒙矿场像苦行僧一般生活,她哀默心死,又有对弟弟傅卫军和王阳的思念和痛苦。这个角色戏份有限,人设较为扁平,可发挥空间有限。

我们觉得成年版的沈墨丰富,则是因为基于少年版沈墨整个人生的铺垫。

再看看少年版沈墨,前期出场时青春清纯,中间大爷出场后的被控制和反抗,后期接连遭遇变故黑化后反杀了两人,最后还有一场逃亡戏。

少年版沈墨人设很复杂,哪怕后来连杀两人但仍然不是现在流行“黑深残”的那种黑化。也就是前期单纯善良,黑化后上大浓妆和眼线,穿深色的衣服,脸上写满“老子最厉害”的那种表情。

相反,沈墨在火车道制服王晌听他说话的伤心欲绝,这个情绪在傅卫军被抓时也有过。和王阳在桥上汇合开始对他的希望,在王阳劝她回头时,她明白过来告诉她杀了殷红已经无法回头,自己什么都没有的失望和绝望。

甚至有一两个瞬间还流露出连杀两人那种黑化的恐怖情绪,这情绪也传递给了不少观众。

但沈墨复杂就复杂在不是市场流行那种不是“黑深残”的爽剧角色,沈墨在告诉王阳他爸爸在火车道上,王阳离开时她绝望又心碎到了极点:“别走啊”。

最终她才会绝望和心碎之下,选择跳河自杀——

最后少年版沈墨的戏份就是那场下雪,她在河边先茫然转头看到雪,下一个镜头再到她是踉踉跄跄的带着为了保护自己被抓的弟弟,还有为了救自己男友牺牲的心碎去逃亡。

这两个镜头里李庚希雪白的小脸,秀发飘飘,瘦弱纤细的身形在风雪中摇曳向前——

实话实说,我看整部剧对于前期沈墨,中间沈墨反抗,哪怕沈墨杀人时观感都较为平淡。怎么说呢,沈墨黑化杀殷红时也感受到那种爽感,导演团队对叙事节奏,剧情和角色营造的戏剧冲突传递的情绪堪称国内巅峰。

一如第11集像彪子得知丽茹的事用开水瓶没砸到宋厂长,后面王晌听到下岗名单后去骂“杂碎”打到宋厂长一样。

但少年沈墨前期恋爱,中间挣扎和对抗,到杀人时角色已经很完整,但我对这个角色没有太过触动。直到最后桥上她说“别走啊”,还有风雪中她踉踉跄跄的逃亡,前面听得心头一颤,后面长长的叹息——

张静初只用三场戏,就吊打李庚希少年沈墨?答案恰恰相反

张静初有更好的演技基础,以及天赋和经验;但因为人设和戏份关系,张静初确实塑造了一个不错的成年版沈墨,但成年沈墨的出场,已经是少年沈墨铺垫整部剧过后的“高光时刻”。

观众因为少年沈墨前面的人生,认为18年后回来的成年沈墨成熟孤独,心底又有那份悲伤和冷漠。张静初毋庸置疑演得很好,但因为戏份太少角色相对扁平。兜住了底,接住了戏,但也就这样了。

我认为张静初应该是手到擒来的,甚至觉得只要身形相似,同时形象气质和少年沈墨相比不太特殊的内地中生代女演员应该都能演。到时给观众的感觉应该会不同,但效果绝对不会太差。

这就是角色人设与演员形象气质契合的重要性,从来不单纯是演技问题。

李庚希的演技基础和天赋要差不少,但我认为李庚希的形象气质,倒很符合少年沈墨的人设。并且,李庚希实力还过得去,最终还是塑造了一个很精彩的角色。相反,国内95后和00后小花旦,我却想不到哪一个比李庚希更加适合。

一是角色的人设与演员形象气质的契合度,李庚希好像是小花里最好选择。

少年沈墨有两到三种气质,前期青春清纯无辜,还是比较漂亮的,这是王阳会喜欢她的原因;中间长期遭受变态大爷的压迫,性格内敛内向又麻木,后期黑化后也不是一味“黑深残”,有一种令人心碎的绝望。

这个角色太漂亮太阳光了不行,太甜美太萌也不行,长得不漂亮,形象气质定位过于特殊也不行。现在95后和00后小花旦甜妹,与形象气质特殊这两类。

我看网上提名最多的也无非是文琪,然后也有人说张子枫的。

但文淇和张子枫因为外形演不出前期的气质,后期黑化的味道又会不一样。

文琪前期会像小女生,缺乏那种无辜清纯的魅力;后期像《嘉年华》《血观音》就是沉默阴狠的小女生;虽然演员长大了不少,但是身高,外形和气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张子枫就更不行,五官很聚拢,脸部有一点男孩气,观感是有主见的聪明小孩;《回来的女儿》她演成年人谈恋爱仍然很像未成年,给不了别人清纯无害的感觉。

李庚希个子高些,漂亮一些,形象气质有青春、清纯、还有点木木的,她在这里剧扮相气质和《隐秘的角落》李梦有些像,苍井优年轻时候也是这款外形,给人感觉是少女的轻灵,是柔化的,像变态大爷能控制的洋娃娃一样。

我仔细想了想,95后和00后小花旦似乎没有哪个比李庚希更适合。

演技倒数,长得并不漂亮?你认为《漫长的季节》李庚希演得好吗?

二是李庚希还是完成了角色,她本身演技不错了但有很远差距。

这问题主要出现在前期,剧情和王阳的恋爱戏份较多,但本不如老人组“双时空”戏份多,复杂和精彩。前两个时空是生活化,后一个时空是幽默化,本来就更生动有趣,有更多的戏剧冲突。

王阳和沈墨相遇相知谈恋爱,教学楼相遇的逆光转场,铁道上念诗的暖色调逆光镜头,再到楼顶看烟花的浪漫镜头。

这里没有批评导演团队戏的意思,优秀的演员平常的戏也能演出彩。剧里少年沈墨前期青春清纯的少女,王阳是受家庭之困向往自由爱情的诗人。很文艺片的设定了,但大家觉得两人演出那种感觉了吗?

我看了不少这部剧的幕后采访,像演变态大爷的侯岩松透露:“他用皮带抽沈墨时喊大娘的出去——”我们听到“出去”时特别毛骨悚然。原因是侯岩松故意把舞台的形体,声音的塑造融在角色里,他解释刻意设计“像狮子逮到猎物后,虎视眈眈不想被夺走的那种嘶鸣。”

为了角色他看关于法律的书,犯罪心理的书,有关这类人在生活中的依据。

比如他拿指甲刀剪指甲,原因是生活中弹钢琴的孩子指甲不能太长,他把生活这个细节揉进了角色里(希望给观众一种少年沈墨童年遭遇更多的遐想),后面有他闻吊牌,和陈明昊对戏陈明昊看到沙发即兴发挥说了句“大老虎呢”的狐假虎威。

老戏骨的“演技”除了各种基本功,就是去寻找符合角色的各种手法细节、去支撑、去丰富、去实现、去传递角色要表现的情绪和感觉。

说到底:一名演员真正的演技是演好角色、融入角色、成为角色——

如果你看过这部剧各种幕后视频,年轻演员里有多年话剧经验的蒋奇明也做到丰富角色细节的点,其它年轻演员就是在剧本和导演团队调教下努力完成角色。

前期沈墨和王阳,演员表演合格却没有吃透角色。两人很认真在“演”,表演也到位。但就是导致两人恋爱戏没有那种令观众动人心魄的化学反应。后面沈墨人设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丰满了。

李庚希因为外形气质契合角色,演技也还行。被大爷压迫鞭打,到反抗时小女孩式的狞笑到坐地哭泣;到杀殷红的冷静沉默和一丝痛苦完成度都还可以,应该是融入角色了。

后期有两场戏我个人感觉不对,一是切手指不知道是被删减还是如何,没有露出她的表情,只有镜头语言给到的视觉感受却没有演员传递的情绪。还有和殷红喝酒,确实演得有点像失恋——

不过,最后两集剧本和剧组拍得本身超神了,李庚希完成得也还行,这个角色明显是非常成功的。

张静初的成年版沈墨,我反而觉得就是稳,兜住了,但好像没了。

同样因沈墨走红,一个被网友盛赞,一个却被骂是“资源咖”

国内观众对于演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就像对于好角色一样。角色好就是演员功劳,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什么功劳光环都给演员而忽视团队。作品差了就再把演员给批倒批臭,巴不得踩一万只脚。

演员还是更靠导演团队和剧本,这些往往和“作者型”的创作者相关,因为他们往往各方面更有追求,演员在“演技”上也更有发挥,探索和突破的空间。一旦脱离“作者型”创作团队,实力派演员也经不住在商业流水线作品的消磨。

像陈坤、王千源、黄晓明、章子怡、孙红雷、再到今年的张译;只剩香港警匪片的郭富城、刘青云、张家辉和古天乐。你看香港警匪大片的刘德华和梁朝伟,再看看《球2》《无名》的刘德华梁朝伟,就这么简单。

当然,新生代整体演技基础确实太差了,但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