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俄乌冲突,美国让欧洲人意识到“只能靠自己”

要点:1.美国是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国。石油最开始用啤酒桶运输、后来用铁路运输,而铁路的建造需要钢铁,石油开采、石油运输和铁路维修等等这些活动都需要投资,可以说美国现代金融、工业的繁荣都和石油密切相关。
2.黄金和原油都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因此它们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美元对石油定价有很大的影响,但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的拥有石油的定价权。自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以来,莫斯科不再使用美元进行石油交易,这其实极大动摇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结算模式,美元与石油间的关联性也在削弱。
3.当一个国家的能源角色发生变化的时候,那么该国的外交政策方向也会发生变化。在这种变化中,美国对于中东应该在外交关系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其实并不清晰。目前,随着美国自身成为能源净出口国,加上可再生能源慢慢占据世界能源市场份额,美国与中东的利益纽带也在减弱。
4.现在中美之间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是竞争性的关系,由于很多上游的原创技术还是诞生于美国,很多人认为美国可以限制与中国的能源科技合作,但这是很难完成的。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完成一个“科技-产业-资本”的闭环,如果没有庞大的市场让技术变现,那么这个闭环就无法完成。
图片
本期整理编辑:张怡凡
引言:能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从能源角度看,美国为何对世界能源局势有如此大的影响?美国的能源自给率如何?历经多次中东战争,美国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俄乌冲突后,欧洲能源问题如何发展?在新能源领域,中美如何博弈?本期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勤华为您解答疑问,带您洞见美国。
图片
1.主持人:首先想让您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带我们了解下美国,美国在石油工业上有着怎样的地位?美国为什么既是能源进口大国又是能源出口大国,这是矛盾的吗?美元如何影响国际油价?
许勤华:我本人是做能源研究的,由国际能源的结构与秩序观察国际政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
194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地区钻出世界第一口海上商业油井,这标志着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到19世纪末,美国在迅速成为超级经济体时出现了几个特别有名的人物:“石油大亨”、芝加哥大学的捐助者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和“金融大亨”摩根士坦利。这些大亨的出现与石油工业的发展联系密切——石油最开始用啤酒桶运输、后来用铁路运输,而铁路的建造需要钢铁,石油开采、石油运输和铁路维修等等这些活动都需要投资,这就促进了钢铁和金融的共荣。 
所有国家的能源都是既有出口又有进口,如果出口大于进口,那就是净出口国,如果进口大于出口,那就是净进口国。而且并不是这个国家存在某种能源,它们就能充分使用这种能源。比如在阿联酋的酋长国阿布扎比,购买汽油并不便宜,因为阿布扎比没有炼油厂,必须在沙特炼油后才能卖给老百姓,这个过程就是有出有进。
黄金和原油都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因此它们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近些年来这三者间的联系已经有所松动了。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地掌握石油的定价权,它们只能拥有影响权,因为石油市场自有一套运转的机制。但由于美元在石油贸易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说美元依然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自2022年2月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以来,俄罗斯基本上被排除在国际银行体系之外,于是莫斯科不再使用美元进行石油交易,美元与石油间的关联性也在削弱。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就作为能源大国发挥了它的影响权。
图片
2.主持人:美国在中东发起过很多次战争,比如伊拉克战争和海湾战争等,很多人认为美国参与这些战争是为了自己的能源战略,您怎么看?
许勤华:这和美国人考虑问题的视角有关——美国人自称“上帝的选民”,很多美国驻外军人,他们并不理解为什么那些国家的人不喜欢自己。
至于美国的能源战略,在特朗普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变化很快,因为彼时美国的能源角色正处在过渡期——美国在2019年9月单月原油和石油制品出口量大于进口量,这是美国自1949年开始汇总石油进出口数字以来,首次实现单月石油贸易顺差,成为石油净出口国。可以说,当一个国家的能源角色发生变化的时候,那么该国的外交政策方向也会发生变化。在这种变化中,美国对于中东应该在外交关系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其实并不清晰。
目前,随着美国自身逐渐成为能源净出口国,不再对中东有较强的依赖关系,中东和美国的利益纽带有所变弱。其次,在世界的能源结构中,虽然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可再生能源已经在瓜分世界能源市场的份额。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降低,背后的原因就是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再生能源在慢慢占据市场份额。 
图片
3.主持人:俄乌冲突发生后,欧洲失去了俄罗斯低价能源,随之出现的能源问题得到解决了吗?为什么关注世界能源就一定要关注美国?
许勤华:俄乌冲突的爆发不只有能源原因,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但能源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砝码,自然也会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美国如果没有页岩油气革命,那么美国如今的外交政策肯定不是如此,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也不会是现在这样。
美国在俄乌冲突中不断试探与欧洲同盟之间的关系。在俄乌冲突发生后,其实欧洲调整得很快,美国推了欧洲人一把,让欧洲人意识到“只能靠自己”,比如现在欧洲要求在新建筑物上安装屋顶光伏。同样,美国也推了俄罗斯一把,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俄罗斯对于多边能源合作的热情不高,俄罗斯认为参与这些合作反而会受制于人,但现在俄罗斯已经很积极地在多边能源合作中寻找自己的空间。
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使得我们不能在任何全球性议题中略过它。第一,美国的参与,可以把很多议题推到一个更高或者最高优先级的位置。第二,美国可以改变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路径,比如,当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或者其他方面的投入非常大的时候,美国一旦改变技术路径,那么这些投入很可能就变成了沉没成本。地缘政治瞬息万变,是最难掌握的,它既可以让一个国家崛起,也可以让一个国家失去很多。
所以中国要学会做领跑者,单纯应对式的投入只会加固我们的被动位置,无法拥有主动权去提出符合我国自身发展利益的议题。我们要反思,为什么中国提不出像ESG这样的概念(ESG是Environmental、Social、和Governance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绩效而非传统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 我国煤炭使用率高、碳排放高,美国就是抓住了这一点。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
4.主持人:美国清洁能源的政策对地缘政治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中国的能源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未来在清洁能源产业有怎样的前景?
许勤华:美国的清洁能源政策一直在不断的摇摆中,随着不同届政府对于清洁能源的不同态度而改变。比如,美国在特朗普时期退出了《巴黎协定》,而拜登一上任又宣布重返《巴黎协定》,积极推出能源发展的政策,并以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作为美国能源发展目标。
地缘政治其实是基于地理位置的一种权力关系,能源地缘政治是指围绕着“能源”这一关键对象而产生的地缘政治,是对能源、地理空间和社会政治经济的一种综合描述。这三个元素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就是社会政治经济,该元素可以改变受地理空间约束的能源元素。比如,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美国赶不上我国的原因,是美国的能源政策没有被政府一以贯之地推行,即使他们技术发展得早,但依然走得比我国慢。《经济学人》曾有一篇文章指出,谁是主要能源品种的最大消费国,谁就是霸权,比如木材时期的西班牙和荷兰,煤炭时期的英国,如今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消费国是中国,那下一个就是中国。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美能源合作聚焦在油气上,特别是天然气。现在中美之间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是竞争性的关系,由于很多上游的原创技术还是诞生于美国,很多人认为美国可以限制与中国的能源科技合作,但这是很难完成的。第一,能源是流动性的产品,第二,能源安全是相互依赖的,产出能源的国家需要把能源卖出去,没有市场也需要抢市场。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完成一个“科技-产业-资本”的闭环,如果没有庞大的市场让技术变现,那么这个闭环就无法完成。
荷兰最早拥有光伏电池资源,为什么荷兰愿意和中国合作?荷兰将一个还在发展中的技术,与其他国家合作发展,既没有资源的损耗,也没有增加所谓的碳排放。通常这些参与合作的国家最后仅仅会变成新技术的试验场地,但中国不一样,中国有最大的市场,可以将技术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