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口、不能吃太好,都是误区!专家:肿瘤患者要重视营养治疗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蒋升 通讯员 辛宣
在许多恶性肿瘤患者朋友圈里流传着这些“金玉良言”:
不要吃太好,要饿死癌细胞,营养太好会滋生癌细胞!
一定要忌口,这些都是“发物”,吃了癌细胞长得快!
……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浙中医大二院(省新华医院)副院长、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的姚庆华教授强调,如果不重视营养治疗,许多肿瘤患者不仅会从轻度营养不良发展到恶病质(在我国,肿瘤恶病质患病率高达37%,有超过22%的肿瘤患者死于恶病质),也影响了身体承受肿瘤治疗的能力。
在公众的认知中,手术、放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内容,甚至全部内容。事实上,随着医学进步,肿瘤的治疗正逐步转变至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营养治疗支持在肿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各阶段都在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非常高,由于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导致其营养不良的原因也有所不同,有的是由于肿瘤的破坏使其功能受损,导致患者身体无法得到所需的各种蛋白质;有的由于进食受限,影响了正常饮食摄入;有的是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影响了营养摄入;更为常见的是患者因为盲目忌口,明明身体很需要营养,但是固执地认为鸡肉、鸡蛋、鱼虾、海鲜等都是“发物”,导致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严重影响后续治疗和康复。
姚庆华说,有一位结肠癌患者老李(化名)就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反面病例。当时,老李被查出结肠癌后,一下子就想到朋友原本是安慰他而说的“金玉良言”:肠癌就是吃得太好而得的富贵病!因此,老李就顽固地拒绝了所有的蛋白质食物,每天吃一些蔬菜瓜果。他认为,只要这样饿着,癌细胞就会因为缺乏营养而“饿死”。
不到2个月,老李从结肠癌术后的150多斤迅速掉到了100斤不到。“悲剧的是,老李体重快速下跌的同时,身体素质也垮了。”姚庆华不无遗憾地说到,这样的身体状态,化疗只做了一次,老李就扛不住了。送到我这里时,已经进入了恶病质晚期,全身肌肉萎缩,不到半个月,就遗憾离世了。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既然营养如此重要,那么肿瘤患者要重视营养补充,是不是只要多吃就行了呢?
“肿瘤患者要‘正常吃’,特别是吃鱼、肉、蛋、奶等,提高优质蛋白的摄入,科学适当的营养支持、合理的膳食摄入,对肿瘤患者维持身体功能、承受各种抗癌治疗,延长生存期都极为重要。”姚庆华表示。
根据《居民膳食营养指南》,肿瘤患者建议每天吃12种食物,每周25种,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强化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
“一个可以下床活动的肿瘤患者,每天能量的摄入应为25-30kcal/(kg·d),相当于一个体重60公斤的患者,每天需要摄入1500-1800千卡。”姚庆华教授强调,例如,在肿瘤治疗期蛋白质需要增强补充,治疗期需要达到1.5g/(kg·d),有严重营养不良或恶病质期蛋白质摄入可能需要达到2g/(kg·d),足量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减少骨骼肌流失和增强免疫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摄入过多也会造成肝肾功能负担,特别是有合并肝肾慢性疾病,如肝硬化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该遵医嘱进食。”姚庆华表示。
但是,肿瘤患者的病情阶段各异,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则需要有更加专业的手段介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有一位肺癌术后脑转移7年的72岁何阿姨,最近3个月来进食困难,不但容易呛咳,还存在恶心呕吐,排便困难的情况,体重直降了10斤。多方求医无果后,何阿姨的儿子找到了姚庆华。
“入院后,经过评估,何阿姨存在重度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要进行长期管饲肠内或肠外营养治疗。但考虑到患者还有脑梗死、颅内高压、经口摄入困难的因素,常规的鼻饲管、内镜下胃造瘘、空肠造瘘等都不适用。”姚庆华教授说,经过综合评估后,决定为何阿姨采用放射线下插入式胃造瘘(RIG)。
患者只要躺在病床上,无需麻醉,经1.3毫米导管插入胃内,注入气体,充盈胃腔,CT定位后,腹壁固定器穿刺胃壁,建立了腹壁-胃壁通道,置入胃造瘘管,充盈球囊,完成后固定胃造瘘管,整个操作用时20分钟。
之后,姚庆华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了综合营养治疗方案,营养泵泵入肠内营养制剂,适度增加热量和蛋白质,调节患者炎症反应和缓解便秘情况。一个月后,患者各项指标迅速得到改善,为抗肿瘤治疗奠定了基础。
“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不仅对抗肿瘤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在节约治疗费用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姚庆华说,根据中国抗癌协会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住院肿瘤患者中,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57%,营养不足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也会多29%。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