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画笔,肩头荷锄,留汉大学生当起共享农场主

今年4月初的一个雨天,江夏区五里界街道群益村共享农场,25岁的谭广渊下地归来。他戴着草帽,皮肤黝黑,鞋子被黄泥巴包裹得看不出颜色。看上去完全是农民模样的他却留着披肩长发,而在一年多之前,他还是一名刚刚走出大学校园、喜欢唱歌画画、皮肤白皙的毕业生。
从手握画笔到肩扛120斤有机肥
图片
谭广渊在农田里。
出生于1999年的谭广渊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木梓镇新莲村,2022年毕业于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美术专业。
2022年11月,为助力乡村振兴,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与江夏区五里界街道签订校地合作协议,组建书画、汉服等5个创业团队,入驻梁湖漫乡景区。刚毕业的谭广渊带着学弟、学妹在景区运营一家书画文创店,并志愿在景区村湾绘制墙绘。
2023年4月,深耕电商行业十余年的李游回到老家五里界街道群益村,承包了60亩农田,准备打造一个有机共享农场,当农村电商。
与李游的一次偶遇谈话后,谭广渊眼前仿佛有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我们在农村能够做的事情还可以更多。”
在街道的“撮合”下,李游带领谭广渊和他的7名学弟、学妹正式组建梁湖大学生助农团队,一边学习电商知识、直播助农,一边开垦农田、打造共享农场。
图片
梁湖大学生助农团队直播卖农产品。
2023年7月初,群益村种植的80亩水果玉米成熟了,谭广渊和放暑假的学弟、学妹们组成水果玉米销售“作战团”。短短一个月,他们通过线下售卖、线上直播带货,将80亩水果玉米销售一空。
开学后,学弟、学妹们返校上课,周末则回农场帮忙。此时,谭广渊想跟着李游学习更多东西,加入了刚刚成立的武汉市一衣带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农场合伙人。
生态、有机是共享农场的特色。公司第一年不在意收成,而是踏踏实实用羊粪、鸡粪等有机肥改良土壤。
刚开始搬运有机肥,谭广渊被冲鼻的气味熏得睁不开眼。他搬起50斤肥料,走路摇摇晃晃。
翻土、播种、育苗、采收……一年下来,谭广渊几乎把所有农活干了个遍,皮肤被晒得黝黑,胳膊也变得粗壮了。“现在,我扛120斤有机肥能健步如飞。”
共享农场引来近70户“农场主”
“每天花1元就能在共享农场里拥有一块30平方米的小菜地。”2023年10月,谭广渊在抖音上发布了第一条农场主招募信息。打造共享农场、开展乡村旅游是公司的重要业务。
农场主招募信息发布后,在光谷工作、居住的张先生留言向谭广渊咨询。那个周日,张先生带着家人开车40分钟来到农场“考察”。两个小朋友在田野里撒欢,在水塘里捞鱼,玩得十分开心。张先生看到现场堆的有机肥,当即租下90平方米菜地,成为共享农场的第一位“农场主”。
此后,每个周日,张先生一家六口都会来到农场,有的时候中午直接在农场做饭吃,每次总要待到天黑才意犹未尽地离开。他们种下的包菜、韭菜、葱等蔬菜获得丰收。今年初,张先生又介绍了几位朋友入驻共享农场。几个家庭还共同围了一小块地,养了一批小鸡仔。
图片
城市里的小朋友在农场里开心地种菜。
“豆豆菜园”“虫不来菜园”……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共享农场被分隔成整齐的小块,种植着不同的蔬菜。菜园边还竖着一块牌子,上面是主人为它起的名称。李游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共享农场已经招募近70户家庭。
“小谭,我今天没时间过来,你帮我看看菜怎么样了?”“小谭,这个季节种什么最合适?”谭广渊和大学生们既是农场的服务员,也是指导大家种植的老师,更是孩子们最好的玩伴。
共享农场萌宠乐园里养的大鹅、兔子、小猪、小羊成了最好的“广告样品”,周边养殖户家的小猪仔还没出生就已经卖出了七八头。
“小谭,你现在赚钱吗?”街道领导来村里碰到谭广渊,总会关切地问。“共享菜地刚起步,再加上电商、墙绘等副业,我现在一个月能赚5000元左右,在村里的生活繁忙而充实。”他答道。
(长江日报记者杨晓雨 实习生梁春 通讯员田红霞)
【编辑:赵可】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