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迪咖啡创始人被强执18.9亿,创业20年,归来仍是老赖

图片
所谓暴雷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前几天库迪咖啡又出了一个大事,其公司创始人陆正耀,被北京法院判处强制执行,执行标的居然达到了惊人的18.9亿元。
陆正耀这个名字,对大部分人可能比较陌生,但要是提起他之前也参与创立的神州租车和瑞幸咖啡,那应该也算是无人不晓了。
尤其是瑞幸咖啡,2020年曾曝出的财务造假丑闻里,陆正耀就一直被认为是主谋之一。
虽然因为造假曝光,导致瑞幸退市,但陆正耀也仅仅是退出公司,并没有再受到其他追究,算是安全下桩。
甚至在22年,他还能东山再起,创建的库迪也一度被认为是瑞幸最强的竞争对手,很多人都认为陆正耀能够再次创造一个商业奇迹。
结果呢,奇迹没看到,反而是一股熟悉的味道又来了。
陆正耀是福建人,1969年出生,91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早年在北京中关村做通讯设备代理。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里,陆正耀结识了后来中国著名的投资教父刘二海。
2005年,陆正耀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建立汽车售后服务公司UAA。而在第一轮融资中,领投人正是已主管联想投资的刘二海,首期投资就达到了800万美元。
而有了UAA打底,陆正耀很快把业务扩展到了租车领域,2007年神州租车成立,也是从这里开始,一种堪称公式化的现代炼金术已经初见雏形。
图片
整个流程分三步,首先是吸引风险投资急速扩张,然后凭借烧钱撑出来的体量冲击上市,最后就是在资本市场高位套现,择机离场。
这套公式看起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但实际上99%的企业都会卡在第一步。
毕竟投资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想要说服他们掏钱,要么是真有技术,要么是真有故事,要么是真有关系。
而陆老板,显然是处于故事好和关系硬的叠加态。
在讲故事上,不管是神州租车还是后来的瑞幸咖啡,陆正耀故事的出发点,都是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不管是租车还是喝咖啡,都会有无与伦比的增长潜力。
不过必要条件不等于充分条件,人口多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大。
尤其在当时,搞租车并非只有神州一家,快速增长的私家车数量和不断发展的网约车,都在不断拷问着租车生意的真正潜力。
但这些问题并没有困住陆正耀,因为关系才是神州的核心竞争力。
刘二海先是给陆正耀提供了一笔1000万美元的过桥贷款,然后在2010年,联想控股又以12亿人民币入主神州租车,成为最大股东。
除了刘二海和联想投资,陆正耀这个时候还跟华平投资的黎辉搭上了线。2012年,华平投资两亿美元,同时搭桥让美国的赫兹租车加入战略投资,直接帮助神州租车在14年成功登陆港股。
当时上市发行价为8.5港元,因为赶上了A股大牛行情,全球中概股都在暴涨,神州租车也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完成翻倍,并很快就突破了20港元。
随着初始股东限售期终止,陆老板炼金术的最后一步也如期而至。
2015年6月到2016年3月,9个月时间里,陆正耀和几大股东疯狂抛售了神州租车42%的股票,总共套现达16亿美元。
神州汽车则一路暴跌,很快破发,大部分上市后跟进的中小投资者,都成了陆老板带血镰刀下的悲惨韭菜,血本无归。
而颇具黑色幽默的是,正是在陆老板大肆套现后的2016年,他还先后获得了人民日报社“中国品牌论坛中国品牌人物”奖、新华网“2016中国社会责任杰出人物”奖、《中国经营报》“2016年度最佳商业领袖奖”、《南方都市报》“年度企业家”以及“2016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图片
只能说,陆老板的“关系硬”,早就超出了投资界的范畴。
神州租车资本运作的大获成功,也让陆正耀、刘二海和黎辉被商界奉为“金三角”,并称为“神州系”。
而神州系紧锣密鼓布置的下一个作品,正是瑞幸咖啡。
2017年10月,第一家瑞幸咖啡在北京开业,之后它以野火燎原之势在全国铺开,第二年底的时候,瑞幸门店数量已经达到2000家,到19年底,则又翻倍成长到4507家。
瑞幸的暴铺带有非常明显的陆氏风格,不求利润,不顾成本,甚至可以说是不讲道理。
之前神州租车在巅峰时,旗下车辆多达4.5万辆,等于业内2到20名之和,同样的,瑞幸一年开店两千家,两年店开四千家,除了星巴克,也是遥遥领先所有对手。
瑞幸开店快,上市更快,2019年5月,瑞幸就登陆纳斯达克,创下全球最快的上市记录。
要知道,这个时候它距离试运营还不到18个月,相比星巴克创立到上市总共21年,瑞幸简直是坐着火箭在赶路。
然而,高速扩张的隐患也早已埋下。
瑞幸虽然短时间内能拉出一个上市企业的门面来,但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模式明显不可持续。
而就算是把目标设定成上市套现,业绩太糟,也很难忽悠中小投资者来送钱,那这个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现在我们都知道答案了,那就是造假。
2020年1月,浑水公司拿出了一份89页的做空报告,直指瑞幸咖啡财务造假,虚增营业收入22亿。同时公司管理层还通过多次股权质押方式,套现了大约25亿美元的资金。
一开始瑞幸还抵死不认,但随着各方压力不断增加,最终还是上市满一周年前,发布公告承认确实造假了22亿。
至于这个责任该谁来负呢?瑞幸说这都是 CEO钱治亚和COO刘剑的责任。
这个说法显然无法服众,所有人都认为这就是弃车保帅,钱治亚和刘剑两个高级打工人,实际就是帮陆正耀背了黑锅。
而且由于瑞幸造假的吃相实在过于难看,手段实在过于丑陋,对整个美股的中概股都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瑞幸自己暴跌80%不说,还连累着百度、京东、拼多多都跟着一块遭殃,甚至还有美国人趁势张扬要抵制所有中概股。
所以,国内的证监会也觉得脸上无光,表示也要追究责任。
而所谓“兄弟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神州系的金三角也在此时出现了裂痕。
在之前,刘二海和黎辉都已经自立门户,分别领衔愉悦资本和大钲资本对瑞幸进行投资。他们前面能够容忍陆正耀不计代价的烧钱营销,自然也是押宝瑞幸上市之后,能重现神州租车的先例,可以快速在股票市场获取高额收益。
图片
但他们不知道(或者是装作不知道),这老陆的手段原来这么野,直接造假22亿还被抓到,实在是突破商业底线。
所以事件曝光后他们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切割,刘二海还跟另外一名独立董事邵孝恒组织内部调查组,要自查财务造假的事情。
这些动作,在刘、黎那里是一种危机处理,核心目标是要应付美国监管部门的听证会,尽量保住瑞幸这个壳,在美股不要被拿掉。当然,这同时也是要撇清他们的责任。
但在陆老板眼里,你们都摘干净了,那黑锅岂不是要我背了?毕竟瑞幸前面就是这么牺牲钱治亚和刘剑的。
所以在6月底他突然让瑞幸发出一条公告,宣布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讨论解除金三角和邵孝恒的董事任命。紧跟着瑞幸又宣布将在纳斯达克退市,陆老板等于是直接用掀桌子的方式,堵死了要查清楚谁在饭桌上吐痰的可能性。
这还没完,7月初,本来是四个人一起退出董事会,但刘二海和黎辉却发现,怎么新补充上来的高管,全是你老陆的人?
合着您这使了一手借刀杀人,借着公司危机,反倒是把咱俩给干了?
不过兄弟情虽然是塑料做的,兄弟可不是塑料做的,资本大佬也不是省油的灯,你做初一,那就别怪我做十五。
当月底,大钲资本就发难要求再次改组董事会,一方面清除陆系人马,同时也要邵孝恒重做独董配合调查。
而这个时候,陆正耀已经没法抵抗了。
因为前面提到过,他为了套现把大量的股权质押给了多家银行。
本来造假不曝光,陆正耀就能靠着股价波动来高抛低吸,但浑水的曝光打乱了所有节奏。
瑞幸暴跌与退市让这些银行反过来起诉陆老板,那在法院,陆正耀当然赢不了一点,结果就是股权被清算,大钲资本反过来成为第一大股东,7月底董事会改组,陆系人马基本全军覆没。
而陆老板最后的希望,是瑞幸的新董事长兼CEO郭谨一,郭CEO从16年就在神州当他的董事长助理,按理来说这就是嫡系。
结果证明,兄弟靠不住,部下更靠不住,郭谨一很快跟陆老板划清界限,瑞幸咖啡在21年就基本实现了“去陆化”。
众叛亲离下,陆正耀也是黯然出局,但是瑞幸这根刺还是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
所以我们看到,22年陆正耀再次出山,选择的还是咖啡赛道。新建的库迪完全就是照搬瑞幸的打法来贴身肉搏,要从心理上分析,那陆老板显然是有要报仇雪恨的意思。
然而时过境迁,原来的陆老板有神州系加持,在烧钱问题上从不担心,现在呢?
瑞幸咖啡的纷纷扰扰把陆老板的名声彻底搞臭,投资界都避之唯恐不及。
所以在库迪,陆正耀只能走另外一种“联营商”模式,也就是小资本加盟,吸引中小投资者来跟陆老板一起烧钱运营。
很多小老板不了解陆正耀的“光辉业绩”,就是被商界大佬的名头唬住,被对标星巴克的前景所吸引,就盲目地往里投钱,结果狂飙一年后,他们内部一合计,原来99%都在亏本。
包括陆正耀本人被强执,这也不是头一回。在年初的时候,他就新增过一条781万被执行信息,当时的他执行总金额就已经超过了10.9亿。
曾经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现代炼金术的陆正耀,现在终于发现,原来少了大资本的加持,自己连第一步都迈不出去。
你觉得陆正耀能够东山再起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