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鬼子沉潜多年推新作《买话》:他成了故乡的“外人”

近日,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鬼子历时十八年精心打磨的新长篇小说《买话》出版。
小说中,“凤凰男”刘耳带着一肚子隐秘返回故乡,老屋如根,温暖治愈,不料,七个空蛋壳掀起了往事的幕布,让他看到了平行时空中的另一种人情逻辑。在这个逻辑里,他是另一个人:负心、背义、冷血、绝情。原来,你的孤独,城市没人听,故乡没人懂;原来,让人恐惧的不只是明天,昨天更甚……
沉潜多年成就新篇
鬼子代表作包括“瓦城三部曲”《瓦城上空的麦田》《上午打瞌睡的女孩》《被雨淋湿的河》、长篇小说《一根水做的绳子》等。在他过去的作品中,不论是对苦难的刻画还是对人性的把握,抑或是在冷静的笔触中隐隐透出的温情,都无一例外地为作品增加了直击人心的力量。
《买话》正是鬼子历时18年成就的新篇,既有他擅长在现实主义精神和现代派手法之间寻找桥梁的特征,更有沉潜多年之后,更加稳健的美学风格和更加深入的对人性、命运的理解。
文学评论家孟繁华盛赞:“《买话》的声音像苍老的浮云,讲述的是人生的隐秘,没有讲述的更是人生的隐秘;那没有讲述的才是不能言传的况味。人生不止有初见,更有情缘如风筝断线。作家鬼子对人生透彻的体悟,就在刘耳的经历中,就在《买话》的表情里。”
图片
在人性之中,在苦难之外
鬼子的小说擅长设置悬念,以倒序、插叙的手法展开故事,以一波三折的情节引人入胜。《买话》保持了鬼子小说一贯的推理小说底色,却又不同于现有大多数推理小说从故事到故事的架空式推理,看似“买的是话”,实际上收买的却是人心,就此实现从现实到人性的推理,揭示城乡之间人性演变的逻辑。
鬼子自早年作品发布以来,便被称作“通过苦难理解人类”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有幼年失怙的孩子,有爱而不得的恋人……一层接一层的苦难扑面而来,展现冷峻而严酷的真实。《买话》呈现的便是鬼子沉淀多年之后对苦难的新思考。苦难的形式不仅有对肉体的折磨,更有对灵魂的审判。
小说中,刘耳早年面对是否向同乡伸出援手的抉择时,不断受到理性与感性、利益与道德的磋磨。在他年老返乡之后,沉寂多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挚友逝世、乡邻不亲、妻离子散,院中只剩三两黄鸡,门前客人寥寥无几,他的孤独无人诉说,他的故乡只存在于记忆之中。
在《买话》中,刘耳作为从乡村来到城市、实现阶级跨越的代表,自认无法融入城市,却又回不去乡村。文中的菜包便是极妙的隐喻:在城里是骂人话,在村上便是一道美味佳肴。城里出身的妻子看不上他,深谙城市官场生存法则的儿子用不上他,而回到乡村,乡邻不待见、挚友不原谅,有人看在儿子的面上用城市里的人情逻辑替他打点一切,殊不知更让他成了故乡的“外人”。
鬼子对于城乡发展差异之下边缘人的把握,对于城市与乡村人际交往中那些尴尬、揪心、委屈、不可言说又不言自明的瞬间的捕捉,体现了作家沉淀多年的积累。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 记者 师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