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军:为文当“信马由缰”,还是“以衔勒制之”

文学创作需要保持思想空灵,让思绪自由飞翔,让文采尽情绽放。但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颜之推却有一个观点:为文当衔勒。在《颜氏家训·文章》中,他写道:“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放意填坑岸也。”在他看来,凡写文章,如同人骑良马,良马虽颇有俊逸之气,但还是应当用“衔”和“勒”控制它。只有施以控制,才能不让它乱了轨迹、肆意而行,从而规避“填坑岸”的危险。
这是颜之推谈写作的一篇重要文章。他所说的“衔”,是横在马口中备抽勒的马嚼子;“勒”,则是套在马头上的笼头(络头)。很显然,为文的“衔”和“勒”,既有他律,也有自律,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颜之推的劝诫,主要指向为文者的自律意识。
文学创作中的“逸气”,通常是指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在颜之推的这篇文章中,“逸气”主要是指写文章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味,语言奔放、洒脱、飘逸,这是一种才气的显露。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才气,那么他的为文也就无需去谈什么“衔”“勒”之类的克制。因为,对于缺失才气的人而言,克不克制,都无关宏旨。
然而,情势到了一些有“才气”的文学创作者那里,就不一样了。他们往往会犯一个毛病,就是逞才使气,不加节制。有时洋洋洒洒数千言,宣泄的激情,让人难以卒读;或者文字虚幻缥缈、脱离生活,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显然,这都悖离了文学创作的原旨。因而,真正的好作品,在才气肆意挥洒中是需要克制的。古人叫含蓄,正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文已尽而意有余”,“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体现了才气张扬与克制的辩证法。所以,唐代诗人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
“文为心声”,凡是为文,以我之手写我之心,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在文章中,或抒发情思感悟,或品评人物事件,或欣喜或失落,或赞颂或批判,只要付诸真情,都是很珍贵的文字。写作与阅读一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自己喜欢,大可敞开了写。因为这是创作主体的思想自由和创作自由,他人不能干涉,亦无权干涉。不过,话也要两面说,你有写的自由,他人也有评论的自由。在写作中,有时候信马由缰、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但有时候,为文不懂节制,也会带来情感的泛滥、文字的泛滥,这会破坏了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
因此,我们写文章,有时当如颜之推所说,“以衔勒制之”,亦即要把握住艺术表达的“度”,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对于当代作家来说,我们当然要积极进行思想和艺术的自由探索,不断打开文学创作的新空间,与此同时,也要把自己的创作与时代和人民的需要、与中华美学精神结合起来,在深入把握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创造,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
(作者系文学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