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某某(网名“铁头”)
是最早在短视频平台
做“打假”内容的博主之一
8月27日,公安局滨江区分局通报
已对董某某等人
以涉嫌敲诈勒索罪
依法立案侦查
网红“铁头”图片来源:九派新闻
“铁头”被抓
揭开部分职业打假人伪善的面具
看似正义的打假行为背后
实则暗藏一条灰色的产业链↓↓↓
交288元就可学“职业打假”
月入5万元不是梦?
据报道,“职业打假人”指的是通过自学相关法律知识,借助法律途径主动打击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民事行为人。有人认为职业打假人滥用诉权牟利,导致敲诈勒索之风盛行,占用了大量行政执法和司法资源。
据了解,职业打假人批量涌现背后,是一条完整打假教学产业链。
以QQ为例,搜索“职业打假”四个字平台内跳出数十个相关的群聊,人数最多的群达到上千人。
入群后,所谓的“打假师傅”便私信记者传授打假经验,但是需要交费才能学习,学费288元。
据“打假师傅”描述,打假有一套系统性的学习方法,会教你打假的具体品类,教你怎么找店铺、找链接。
随后对方发来两张打假的具体教程,里面涉及非法添加剂、执行标准问题等打假教学要点,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学习,就能轻松找出商家存在的问题,并向其索赔。
对方称,基本打假一单就能有500到1000元收益。另有多位“打假老师”扬言,月入5万不是问题。
在“打假师傅”的朋友圈内,记者发现,商家的转账信息被当作教学成功案例晒了出来,索赔金额大多在1000元以内。一张大额的索赔截图格外显眼,商家转账金额高达28500元。
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
明确“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
支持惩罚性赔偿”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24年8月22日起正式施行。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梁神宝表示,本次《解释》贯彻“过罚相当”原则,明确了“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无论是一次购买、连续购买还是连续购买分别起诉等情形,都需遵循“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的原则。对于超出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的部分,惩罚性赔偿请求得不到支持。
国浩律师(合肥)事务所律师桑永标表示,根据《解释》的规定,法院可能只会对其中符合合理消费的一部分进行“退一赔十”判罚,而明显超出正常消费的部分就不会支持,以打假为职业牟取暴利的情况或将成为历史。
全国人大代表王一君表示,《解释》坚持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知假买假”者惩罚性赔偿请求,既打击违法行为,又避免生产经营者“小过担大责”。
来源:劳动报整理自现代快报、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