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18

评论

40

15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连续两站提前出局 世界第一王楚钦接下来要做哪些改变?

AI划重点 · 全文约1388字,阅读需4分钟

1.中国选手王楚钦在WTT大满贯中国赛男子单打第二轮中1-3不敌丹麦选手安德斯·林德,无缘16强。

2.林德通过变化发球轮次策略,打乱了王楚钦的节奏,使王楚钦在全场比赛中处于劣势。

3.王楚钦在技术统计上前三板均不占优,正手进攻能力相对均衡,但反手进攻能力较弱。

4.由于过于强调正手,王楚钦在比赛中存在失误和被对手防住失位的问题。

5.专家建议王楚钦在大赛关键节点成绩更进一步,需要更理性地认识正反手分配,提高比赛阅读能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为何能赢下世界第一王楚钦?林德:他后面有点紧张,犯了几个错

WTT大满贯中国赛男子单打第二轮,赛会头号种子中国选手王楚钦1-3不敌丹麦选手安德斯·林德,无缘16强。

图片

总体看,王楚钦全场都被林德的变化限制了节奏。两人在德班世乒赛交手过一次,王楚钦当时八进四4-1战胜了对手。

这场球来说,林德围绕前三板发球不断变化的策略打乱了王楚钦的节奏。技术统计上说,发球轮次得分,王楚钦21-25落后,接发球轮次上说,王楚钦14-19也不占优。

图片技术统计上看前三板均不占优

具体局势上说,林德全场的策略集中在发球轮次上不断变化,破坏王楚钦的节奏,尽量把回合打短,避免相持——技术特点上说,王楚钦的正反手进攻能力要均衡得多,形成实力对抗对林德明显不利。

林德的正手和中间位置死转短球,和突然性相当强的反手长球两边拉开了王楚钦的站位,再配合他站在正手位的砍式发球,落点相当分散,王楚钦一直没能形成主动相持的节奏。

接发球上,王楚钦对于林德的慢搓很转长球侧身偏多,被对手看住之后正手空挡偏大。通常来讲,如果对手的相持阶段能力不如自己,最常见的策略是把前三板尽量打简单,接发球劈长为主,利用自己正反手均衡的能力反制对手的各种变化。

澳门站不敌林诗栋之后,王楚钦连续第二站提前出局。虽然奥运会之后选手会有一个比较长的调整周期,但是连续提前出局多少也验证了一些之前比赛就暴露出来的问题。

我个人的看法是,王楚钦如果想在大赛关键节点成绩更进一步,仍然有一些技术环节要考虑

正反手的均衡

从奥运会到现在来看,王楚钦整体的偏好特别倾向于正手,在很多时候很希望能正手一板过。很现实的情况是,目前这个球,一击致命的难度很大,以至于专注于正手的直板打法都非常困难。

在奥运会的时候,王楚钦的北京队友也表示过类似观点:在很多时候,用反手站住位置,注意连续,在相持中找机会或许是个更正确的选择。无论之前澳门站对林诗栋,还是这次对林德,王楚钦存在不少过于强调侧身,要么失误要么被对手防住失位的问题。

长期来看,作为一个选手,王楚钦必须对自己的正反手分配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长期看,类似王楚钦这样的技术风格,强势反手为主然后正手终结比赛,会比现在过于强调都用正手解决问题稳定,可靠,甚至可能威胁更大——这是由现在的球的材质,比赛的趋势,和王楚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整体实力的厚度

王楚钦是个攻强守弱的选手(几乎所有左手都是),而任何选手,不管多高水平,都有起码45%左右的时间是在挨打的。在自己打别人不奏效的时候,有某种扛得住的手段,就显得比较重要。

这次比赛对林德,在第四局大比分落后的时候,对手的前三板出招已经用的差不多,如果实力厚度足够,直接全部劈长发长球打实力其实是个脱困的好办法。但是因为绝对实力不够,真的打后手球心理没底,也就很大的限制了王楚钦追分的选择。

对比赛的阅读能力

能力很强的年轻选手通常会有的问题,就是喜欢较劲:觉得对手好的地方,我一定要比他更好。对于对手实际的长处和弱点,有时候缺乏客观的判断。在比赛困难的时候,做出实际性的调整,而不是一味的和对手死磕,是一种成熟。这次对林德,王皓在第一局之后就提示对手的思路就是打乱自己的节奏,但是战术上说王楚钦还是偏于固执,陷入和对手短兵相接几下解决战斗的思路里。

这几条其实都不是什么新鲜的问题。第一点说白了,就是忍住了别发力,同样的问题张继科经历过一模一样的过程(具体方式稍有区别)。整体而言,这是一个了解自己和了解对手的问题。年轻会带来某种无所不能的感觉,但是切实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对手的能力,是成熟很关键的一部分。客观的考虑,自己的爆发力,进攻质量,正手能力是什么情况;自己的特长在哪里,对手的特长是什么。

切实的了解自己,成为自己,走出因为年轻而觉得无所不能的幻象,是每一个走向顶尖选手的都绕不过去的障碍。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