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温暖陷阱!这些取暖神器或致低热烫伤,你中招了吗?

AI划重点 · 全文约1803字,阅读需6分钟

1.随着冬季气温波动,人们纷纷使用取暖神器,如热水袋、电暖水袋等,但这些取暖神器可能导致低热烫伤。

2.低热烫伤与明火烧伤或开水烫伤不同,往往发生在不知不觉中,且症状不明显。

3.由于低热烫伤面积一般较小,患者可能不会太重视,导致延误治疗。

4.低热烫伤对皮肤组织的损伤与温度高低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部分好发人群需格外当心。

5.发生低热烫伤后,应立即就医,避免创面感染加重,并配合医生尽早治疗。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图片

入冬后的上海气温忽冷忽热,不时冲高再狂跌。经历“过山车式”的气温体验,不少人拿出自家各式各样的“取暖神器”,如热水袋、电暖水袋、汤婆子、电热毯、电暖器等。

殊不知,这些“冬日暖宝”也暗藏健康隐患,由于使用不当,不少人会被这些“取暖神器”烫伤。这类烫伤与平时的明火烧伤或者开水烫伤不同,发生时往往不知不觉,还多数发生在睡梦中,一般第二天起床后才会发现自己被烫出了水疱,还有人几天后才发现身上出现了水疱破溃伤口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事实上,这类烫伤在冬季十分常见,由于所接触的热源温度相对较低,这类烫伤也被称为低热烫伤。

低热烫伤往往发生在不知不觉中

入冬以来,低热烫伤患者成了医院烧伤科的“常客”。低热烫伤是指人体局部接触中等温度(一般指44℃至50℃)的热源时间过长,致使热力慢慢渗透进皮肤甚至皮下软组织而引起的渐进性损害。

因此,低热烫伤又常被称为“低温烫伤”,其实严格意义来说,低温烫伤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低温损伤理解为冻伤更合适。但是,老百姓以及相当一部分专业医护人员均喜欢使用低温烫伤这个词,以表示与开水等温度相对更高的液体或气体引起的高温烫伤相区分。

低热烫伤常发生在人体下肢,这是因为下肢感觉相对迟钝,低热对皮肤疼痛刺激较轻,其初期症状往往表现为水疱,从外表上看与一般烫伤没有明显区别,由于烫伤面积一般较小,并且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觉,患者一般不会太重视,常常认为过几天就好了。

在低热烫伤早期阶段,即使去除水疱观察创面基底情况,与一般热水烫伤也差别不大,相当一部分非烧伤专科医生由于缺乏经验或者未详细询问致伤原因也会认为是小问题,告诉患者过几天就好了。

等过一段时间后,水疱破溃,创面的深度会逐步表现出来,往往呈苍白色,触之痛觉消失。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三度烫伤。如未正确处理,创面周围皮肤可能会出现充血等炎症反应,患者可感觉到明显疼痛,即通常所认为的伤口发炎了,相当一部分患者往往在这时才会去医院就诊。

低热烫伤对皮肤组织的损伤除了与温度高低有关外,与接触时间相对较长也有密切关系。低热烫伤可以类比为“温水煮青蛙”,患者在不知不觉中被烫伤,不像明火、开水等高温烧烫伤致伤时,患者往往会及时躲避并进行冷水冲洗或者冰敷等处理,低热烫伤常会因患者的不在意而导致延误治疗。

部分好发人群要当心,切勿使用民间偏方涂抹创面

在低热烫伤的患者中,有一部分好发人群要格外当心。

首先是,老年人或者伴发糖尿病等基础性疾患的人群,他们往往对热刺激反应较为迟钝;其次是中小学生或者年轻上班族,他们往往由于学习或工作特别疲劳,睡眠特别沉,会忽视睡眠中的热刺激。笔者曾在门诊遇到一位中学生,因看手机过于入神,热水袋仅仅使用了半小时就造成了三度烫伤。

低热烫伤虽然一般面积不大,但往往深度较深,绝大部分损伤均达皮肤全层,为三度烧伤,有的甚至深达皮下乃至骨质,也叫四度烧伤。

低热烫伤如不正规治疗很难自行愈合,即便是通过正规换药也可能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长时间换药包扎,大部分患者伤口周围均可伴发不同程度的湿疹,甚至引起全身湿疹表现,患者苦不堪言,严重影响心情以及生活和工作学习。

临床上一般建议采用手术方法去除坏死组织,通过缝合、局部皮瓣转移或者游离植皮来修复创面,可大大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对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学习的影响。

如果在生活中不慎发生低热烫伤,伤口的水疱可以用碘伏消毒后用清洁镊子等器械挑破后引流,水疱皮予以保留或者去除,碘伏消毒创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注意不要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液如酒精、碘酒、龙胆紫(紫药水)等消毒,这类消毒剂会造成创面组织脱水而进一步加深创口。

千万要注意的是,切勿使用民间偏方如涂抹老鼠油、牙膏、酱油、香油以及撒香灰等,这些土办法只会加重创面的感染情况。药店所售的湿润烧伤膏等油性膏剂对于创面愈合也难有帮助。建议患者至正规医院最好是开设烧伤专科的医院寻求专业治疗。

不要在睡眠中使用皮肤接触类取暖设备

低热烫伤治疗麻烦,费时费财,因此,需要特别警惕睡梦中的温情“杀伤器”,科学地使用保暖工具。

取暖时避免将热水袋等取暖设备直接接触皮肤,更不能长时间接触,觉得有点烫或皮肤发痒就要警惕可能出现低热烫伤了,要立即停止使用。尤其不要在睡觉中或特别疲乏的情况下使用这类取暖设备。

婴幼儿、老年人以及合并糖尿病和血液循环障碍者,应尽量避免使用皮肤接触类取暖物品。

需要提醒的是,艾灸也是造成低热烫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艾灸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注意隔热防护,控制时间。另外,冬季取暖时要提高警惕、加强安全意识,正确选择、使用质量有保障的正规取暖产品,避免因热水袋炸裂等原因而造成烫伤。

总之,人们应当提高对低热烫伤的认识,尽量避免低热烫伤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避免创面感染加重,并且积极配合医生,尽早采用清创等手段,缩短治疗周期。

(作者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副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12
猪洞出麻痹,祖玛刷天尊,秘境爆开天,三把开天合火龙!
广告帝王打金高爆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