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册亨县弼佑镇秧佑村嫁女素有“低彩礼”“零彩礼”的良好风气,憾未得见,也多少有些不信。
新春临近,正是游子返乡、学子归家、老黄历中适宜操办婚事的季节。记者来到位于南盘江畔这座位于莽莽林海之中的传统布依族小寨,有心寻觅和感受这里朴实、清新的婚嫁习俗。
遗憾不遇。
不过,倒是在村民杨长飞家中,遇见了外村嫁过来的几位布依族妇女。彼时,她们正与其他村民一起学习排练布依戏,几位乡村干部也在场观摩指导。鼓乐阵阵,歌声柔缓,其乐融融。
“我嫁过来,也没有要彩礼呢!”农树芳崭新的布依服装外面套着百色羽绒服,那是她自己亲手制作的新衣。她说,夫家按照传统礼节,送了自己父母酒、肉、茶礼以感谢养育之恩,她自己带着自制的陪嫁衣被就嫁过来了。“来了也发现,村里的姐妹们出嫁方式也跟我是一样的。”
“前不久寨子里有姑娘出嫁,也没向男方家要彩礼呢。”杨景兰、杨长卫等几位村民也接话说,秧佑村多年来都这样沿袭节俭的婚嫁习俗,这样不会增加两个家庭的负担,也不容易因为高昂彩礼而引起矛盾,“不但夫妻和睦,俩亲家也是越走越亲。”
说起低彩礼、零彩礼,大家七嘴八舌,话语中满满的自豪感。
秧佑村禁碑亭局部 陈俎宇 摄
“我们秧佑村历来就有良好的传统习俗。”村支书岑南华介绍,秧佑村全村人口1173人,布依族人口占99.3%,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村寨。100多年前,村里就以碑刻的形式订立了村规民约“八不准”:一不准赌博贪婪,诱惑孺子。二不准窝贼招匪,致偷设害。三不准勾引刁棍,平空讹磕。四不准互唆词讼,波害良家。五不准估淫人妻,活夺拐带。六不准估偷竹木,争夺田地。七不准偷鸡盗狗,折瓜偷笋。八不准恃尊凌卑,凶行磕索。
村民们自觉遵守,代代传承,百余年来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秧佑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治理典型。
寨子中央的一座亭子下,记者有幸见到这块古碑,青石质、方首、有座无帽,高约1.5米、宽约1米,上刻“寨规”500余字。虽略有缺损,然字迹尚清晰可辨。“八不准”之后,还镌刻有“自立碑之日,告知我村各安守法,比户虽殊,视若一体,诸恶莫作,众条奉行,各守典则,形成天体,尚有不尊禁,违条过犯者,不拘寨头花户,理应照条实罚,依犯重究,而将资以赏罚之用……”等行为规范,亭内仍有香火袅袅,可见其规自古赓续不废、遵行自觉。
进入新时代,寨规又添新彩。
2010年,秧佑村“两委”通过村民集体商议,就婚丧嫁娶等事宜进行约定:婚姻嫁娶丧葬送礼不相互攀比,嫁女实行“一顿认亲饭+一个感恩红包”的新风俗。群众广泛响应。“有很多家庭不但不收红包,反而陪嫁摩托车、彩电等非常体面的嫁妆,低价彩礼的优良风气自然形成。”岑南华介绍说。
秧佑村禁碑亭“八不准” 陈俎宇 摄
记者了解到,2021年,册亨县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实施方案(试行)》,大力整治因红白喜事礼数多、不文明、铺张浪费导致群众负担过重现象,秧佑村群众更加坚定了执行低彩礼、零彩礼的决心,并把推行低彩礼、零彩礼写进了“禁碑亭”的村规民约中。至此,低彩礼、零彩礼标尺正式确立,全村共同遵循执行。
同时,秧佑村还利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工作机制,组建了红白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与农户进行一对一包保,将监督责任落实到户抓执行,通过低彩礼、零彩礼执行户户过,秧佑村低彩礼、零彩礼新风尚蔚然成风。
“秧佑村布依族人民热情好客,重视节庆、习俗,也崇尚勤俭节约、孝老爱亲,还有不少经验做法很有推广意义。”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派驻秧佑村第一书记谭斌介绍,秧佑村还组织学习了册亨县《关于深化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实施方案》《关于印发册亨县全面推进婚丧移风易俗实施方案》《册亨县婚丧移风易俗倡导性标准》等文件并自觉遵守执行。自2021年推行嫁女低(零)彩礼以来,全村共19人办理婚嫁酒,7人执行了“低彩礼”、12人执行了“零彩礼”。移风易俗的经验做法也逐渐扩散影响到周边村寨甚至全县其他村,文明新风正吹进千家万户。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刘牛、罗娇 责编:施绍根 统筹:范溢